神仙棗(安)
安(?—一七六五前),字青士,壽光(今屬山東)人。安致遠(一六二八—一七〇一)次子。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一六九八)拔貢,遂棄舉子業,專攻古文詞。著有《約廬詩稿》、《綺樹閣賦稿》、《綺樹閣詩稿》。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同邑李作哲爲撰墓表文,收入民國《壽光縣志》。傳見咸豐《青州府志》卷四六、民國《壽光縣志》卷一二、《清詩紀事初編》卷六等。參見王漢民《清代戲曲劇目探佚三題》(《文獻》二〇〇八年第二期)。撰雜劇《神仙棗》,未見著錄,已佚。
神仙棗題詞
安致遠[1]
予齊人也,世家海上,譜牒遙遙,尚祖安期,理或非誣。按劉向《神仙傳》,期生爲琅邪阜鄉亭人,秦皇東巡,與之語三日夜,留赤玉舄以報。又以策干項羽不用,時人謂之“千歲公”。
壬申春暮[2],予遊九仙,登望海臺,於烟波沒滅間,髣髴遇之。今年丁丑[3],齒屆七袠,擬欲倩人貌安期生食巨棗圖以自壽,以時無善手,點染難工。兒因作小賦以獻,予賞之。又以其餘材,演爲雜劇四折,名曰《神仙棗》。夫元人十二科,以“神仙道化”爲第一,茲或其不戾於作者之旨歟?
邑有睂瞻崔子者[4],家畜雛伎,雅善新聲,令其按譜而調之,旣以自娛,亦以娛人。歌成,客有過而謂予者曰:“子以歲儉苦飢,乞米有帖,指囷無人,而乃流連於歌場酒社、紅牙紫拍之間,無乃爲陶胡奴輩所笑?”予應之曰:“西山蕨薇,同谷橡栗,何以樂飢?纂纂之實,吾自有吾家之巨棗在。”
丁丑重五日,拙石老人題於自鉏園之青裳花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二一一冊影印清康熙間刻本安致遠《玉磑集》卷一)
[1] 安致遠(一六二八—一七〇一):字靜子,一字如磐,號拙石,又號緘庵,別署拙石老人,壽光(今屬山東)人。私謚文介。順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貢入太學。屢試不第,偃蹇以沒。家辟自鉏園、晚讀堂,讀書著作其中。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與其子安編纂《壽光縣志》。著有《紀城文稿》、《紀城詩稿》、《玉磑集》、《吳江旅嘯》、《柳村雜詠》等,合集爲《安靜子集》。另有筆記《青社遺聞》。傳見張貞《渠亭山人半部稿·潛州集·墓志銘》、《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五、《今世說》卷三、咸豐《青州府志》卷四六、宣統《山東通志》卷一七五、民國《壽光縣志》卷一二等。
[2] 壬申: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
[3] 丁丑: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
[4] 崔睂瞻:壽光(今屬山東)人。生平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