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印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廉州府学杂记

范翔宇

府学是古代官府管教育的机构,府学是州教育行政机构,县学是县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廉州府学设置于唐、宋之间,由于府学宫(即府学的办公场所)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后人就习惯上把廉州府学的设置时间等同于府学宫孔庙的建成时间。府学宫址在青云路,现廉州中心小学对面,民间俗称的红庙即是。府学宫未建之前,廉州府学子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乡试,要到外地赴考,廉州府学宫建成后,朝廷于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在州设置考场,廉州府的考生再不用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应考了。

中国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起于隋,形成并固定于唐,宋代则是继承发展阶段,确立了直接由皇帝任命考官,建立殿试制度,由皇帝决定录取名次等制度。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展到三级考试,即:乡试,是各州府的考试;会试,即由京城礼部主持的考试,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直属考试;还有御试,这是皇帝的决定了。乡试即州府一级的考试,是科举的基础。乡试以下有县试,由知县主持,只有通过了县试选出的秀才能参加乡试,乡试及格便成为举人,称为“中举”,即能够被举荐当官的人。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选在八月,正逢桂花盛开之期,故又称折桂之期。乡试的主考官由朝廷直接任命,都是由朝官担任,由此可见乡试的重要性及参与的广泛性。府学宫的长官是学政,地方官员不得干学政其事,学政官秩稍低于知府。府学管理教育考试事务,有相对的独立性。

廉州府学宫是府学的办公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级别,自然要有一定的格局,只要看一下廉州府学宫孔庙的现存规模,就可以想象到当年府学的衙门气势。确实是如此,光看外表不够,只有走进孔庙的时候,才知道其威严所在,才真切了解到为什么古人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叹了。

走进府学宫孔庙,首先见到的就是泮池,也称月池,泮池意即泮宫之池,泮宫是古代学宫的代称,因春秋时鲁国建宫于泮水之上,后为诸侯读书的地方,到了汉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泮宫也就成了学校的代称。府学宫中设泮池意是有科举身份的人聚集之所。泮池上有状元桥,为圆拱石桥,只有考上状元的人才能从桥上通过,泮池旁还立有一块两米高的石碑,石碑上刻八个大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由此可见,府学宫孔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出的。明代廉州知府朱勤有孔庙泮池诗云:泮池深夜水溶溶,月色澄来景自镕。莹澈岂殊水鉴洁,泓澄应与玉壶同。楼台影倒波初动,河汉光侵露正浓。此去广寒浑咫尺,好攀仙桂莫从容。朱知府是科举过来人,他深知考取功名对仕途的重要性,好一句“此去广寒浑咫尺,好攀仙桂莫从容”,正是反映出应试科举的紧迫和艰辛。即便是官至知府的朱勤进了府学宫也不敢怠慢与松懈,府学宫的地位与权威在读书人乃至做官者的心中,分量轻重可见一斑。

既是府学宫,当然是要尊崇孔孟之道,讲究程朱理学。廉州府学宫中除了有名宦祠、乡贤祠之外,供奉孔子神位是最显要的。供奉孔子神位的是大成殿,大殿正面摆放着高达2.5米的孔子神位,神位旁有2米高的孔子石刻像及孔子的弟子曾参的神位,两侧分别祀奉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大殿东西两底祀祭有七十七先贤、五十二先儒,真是洋洋大观,集合一堂。面对着这一百三十位先哲贤良,真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吾日三省吾身”“好攀仙桂莫从容”了。廉州府学宫又是教授生徒、讲经论道的地方,大成殿后专门建有崇圣祠,这里是学子们夺取功名的前沿阵地,只要能从这里“毕业”,就是中举,便有了举人老爷的身份,随时可以弄一个候补知县当。

清王朝建立后,更加重视科举取士,各州府学更加被看重,责任和功能也增加了,廉州府学的职能也随之扩展。乾隆十五年(1750年),朝廷令廉州府学施行三年二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朝廷又令廉州府学将生员的岁、科试连接举行改为分年举行,这样有利于减轻考生的应试压力,也是一种“减负”吧。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从廉州府出设直隶州,朝廷又从廉州府学中拨出学额一名给钦州、两名给防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至此,延续了近千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合浦县学务公所成立,这是新的教育机构,取代了府学的职能,廉州府学宫孔庙作为历史的见证成为合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