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陕北先后建立的两块根据地的基础上统一、发展、巩固起来的,前后历时 4 年又 10 个月,是当时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陕西的建立
以学校为阵地创建党团组织。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西安、三原、绥德、榆林和汉中、商洛、安康等地的学生纷纷响应。其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陕籍学生魏野畴、李子洲、王尚德、刘天章、雷晋笙、刘秉均等追求真理的先进青年,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随后,受党组织派遣,他们返回陕西,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榆林中学、渭南赤水职业学校等为阵地,组织青年学生阅读《新青年》《向导》《共进》等革命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 年,先后在渭南赤水职业学校成立了陕西的第一个团支部—赤水特别支部,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建立了陕北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渭南赤水职业学校
统一陕西地区党组织的领导。随着西安、绥德两地党组织的顺利组建,渭南、华县(今华州区)、三原、澄城等地也先后建立党的特支(特别支部)或支部。为了更好地加强和统一领导陕西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运动,1926 年底,中共北方区委向中共中央提议成立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1927 年1 月 28 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耿炳光为书记的中共陕甘区委,负责领导陕西、甘肃两省党的工作。2月 25 日,在西安召开第一次区委会议,决定由 5 名正式委员、2 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耿炳光任书记,魏野畴负责宣传,李子洲负责组织。5 月,中共在陕西省的党组织有 7 个地委(地区一级委员会),21 个县委(县一级委员会)和 1 个市委(市一级委员会),以及 19 个特支和 8 个镇委(镇一级委员会),共有共产党员 2177 人,另有军队中的党员200 多人。
陕西党组织建立初期支部及党员人数统计表
(1924年10月—1927年9月)
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陕西地区的党团组织成立以后,以从事工农运动为重点,积极领导农民在农村开展反对封建地主、土豪劣绅、反动官吏和民团的斗争,相继开展了促成国民会议运动、驱逐军阀刘镇华和吴新田运动、声援上海人民等斗争。正当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之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实施反共。7 月中旬,冯玉祥电令陕西省代理主席石敬亭在陕西地区大规模“清党”,共产党员刘含初、刘天章、史可轩等先后被害。中共陕西省委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提出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总暴动的口号,相继领导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淳化、澄城等十多次武装起义和三原、礼泉、泾阳、永寿等地的“交农”围城争斗,拉开了陕西和西北武装斗争的序幕。既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也培养、锻炼了一批像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这样的优秀军事干部。
◎渭华起义用过的军号
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创建的。由于国民党的“围剿”,陕甘边根据地两易中心,1932 年底至 1933 年底根据地的中心在照金地区,1934 年春到 1935 年春转移到甘肃庆阳南梁地区。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共产党在陕西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1928 年 2月,共产党员黄子文、唐玉怀等在三原武字区成立了农民游击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开展“三分五抗”。同年 3 月至 1931 年 4 月,三原武字区相继建立了革命武装和党的组织,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游击战争、武装暴动此起彼伏,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浪潮不断高涨,逐步在三原、富平、耀县(今耀州区)等地区形成了割据局面。1932 年 11 月,渭北革命根据地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贾拓夫和杜衡到武字区两次改组中共渭北特委,相继成立中共三原中心县委、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1933 年 8 月,国民党“渭北剿匪司令”刘文伯调集重兵,对以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区域的渭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围剿”,根据地失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先后经历了寺村原、照金、南梁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寺村原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1 年 9 月,刘志丹率领武装力量在合水县倒水湾,恢复了前期建立的南梁游击队,共 300 余人,刘志丹任总指挥。同月,中共山西省特委领导的晋西游击队渡过黄河到达陕北。10 月下旬,南梁游击队与晋西游击队会合。1932 年 1 月,两支游击队在正宁县月明原柴桥子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谢子长,副总指挥刘志丹,约 700 余人。2 月 12 日,在甘肃省正宁县三嘉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政治委员李杰夫,参谋长杨重远。随后,建立了中共陕委,李杰夫任书记。3 月下旬,在正宁新庄子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寺原村革命委员会。此后,陕甘边游击队在陕甘边界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活动路线示意图(1932年2月—12月)
◎正宁县三嘉源陕甘游击队驻地旧址
第二阶段: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2 年 4 月 20 日,中共中央根据陕甘边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形势,做出《关于陕甘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同意中共陕西省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十一师。9 月中旬,陕甘游击队袭击耀县照金镇,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粮食,拉开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序幕。1933 年 3、4 月间,相继成立了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领导军民开展革命斗争。7 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和红二十六军二团南下渭华失败的双重打击下,照金苏区的处境十分危急。8 月 14 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坚持并扩大陕甘边根据地,恢复红军主力,并成立了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由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根据地武装斗争。10 月中旬,陕甘边红军主力再次出征,国民党军数千之众趁机调重兵对照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10 月 16 日,薛家寨失守,照金革命根据地暂时失陷。
◎照金薛家寨
第三阶段: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陷落后,陕甘边红军主力北上到甘肃合水一带。1933 年 11 月 3 日至 5 日,刘志丹、王泰吉、习仲勋等人在包家寨主持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总结开展武装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的经验教训,决定组建红四十二师(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创建安定、南梁、照金三路游击区,进军桥山中段,共同以南梁为中心开展活动,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此后,在刘志丹等同志的领导下,失后恢复了以张秀山为书记的中共陕甘边区特委,成立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至 1935 年 2 月,建立了陕甘边南区及 12 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旧址—南梁寨子湾
三、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27 年 7 月,中共陕西省委派魏野畴到陕北巡视,帮助恢复整顿组织。1928 年 4 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县西川苗家坪南丰寨(今属子洲县)正式成立,杜衡任书记。1929 年 4 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榆林红石峡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加强武装斗争问题,提出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做争取国民党军队的工作)、灰色的(做绿林土匪的工作)和红色的(组织工农建立革命武装)三种形式,决定以白军工作为主,并加强党对灾民斗争的领导,决定刘志丹任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
1930 年 10 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 6 月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共陕西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决议,决定成立陕北行动委员会,发动陕北游击战争。1932 年 3 月 12 日,刘善忠、高朗亭等智取清涧县淮宁湾民团,成立延川游击队。10月,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支队长高朗亭,政委艾龙飞,全队共 20 余人。1933 年 7 月,中共陕北特委在高起家坬扩大会议后,特委委员分赴各地传达会议精神,帮助各县创建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政权,相继建立了 14 支游击队,先后有 9 个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1935 年 1 月,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白庙岔召开陕北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任主席。同月,中共陕北特委将红一、红二、红三、红五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休。
◎红石峡会议旧址
◎安定白庙岔,1935年1月29日,中共陕北特委在此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到 1935 年 2 月,形成了神府和绥米佳吴两个苏区,包括延长、延川、安定(今子长县)、安塞(今安塞区)、清涧、米脂、横山、绥德、佳县、吴堡、神木(今神木市)、府谷、靖边等县大部或一部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四、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发展
严峻的斗争形势迫切要求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统一领导,集中兵力,以便更有利地粉碎国民党“围剿”。1935 年 2 月 5 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安定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央西北工委和中共工农红军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全力领导根据地党政军民积极开展反“围剿”的斗争,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领导指挥下,西北根据地军民奋战 7 个多月连克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 6 座县城,使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还为后来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作了准备。
◎周家硷联席会议,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