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Chapter 2
第二章
成长预期
找准人生方向,向上而为

习惯性拖延,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和逃避

之前在线上约见了一位写作爱好者,和对方聊了很多关于写作的话题,我也给了他一些参考性意见,到最后对方看起来自信满满的样子,说道:“好的,从明天开始,我按照你的建议去做。”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时不时地问了下他的情况,他只是不断地回复我,“最近在忙,我明天写”“这段时间没空,我抽空明天做”“不好意思,事真的有点儿多,要不我明天一定写好”……

后来我没有继续追问了,因为大概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了。

在当今的职场和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拿“忙”这个状态来安慰自己的不自信与拖延症,就好像自己一直在忙着做事,就是一种别样的成功。

有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被高强度的“996”工作制度刷屏,很多职场朋友纷纷表示,自己早已不是“996”这么简单了,甚至有些已经是“007”的工作状态,一周忙下来晕乎乎的,还不知道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加上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虚假繁忙”的既视感中,而在这个时间和过程里,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而疲于奔波,然而事情却越来越多,做事的效率并没有提升,反而习惯性地把事情推向明天。

这样的结果使很多人就像笼子里的小白鼠,越跑越累、越累越跑,最后把自己累倒在数不清的工作中。

经过了很多次与习惯把“明天再做”挂在嘴边的人打交道之后,我渐渐地发现事实的真相:时间被浪费了,事情还没做,而很多人已经拿“从明天开始”来还今天的拖延债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从明天开始”是很多人说过的代价最大的一句话。因为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1
口口声声说从明天开始做的事,其实根本不会做

其实我们说的从明天开始,本质上就是一种拖延症的表现。反正这事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做,既然时间还有的是,为什么不能留到明天做呢?

实话实说,拖延症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

有一本书上说,有拖延症的人占全部人口的70%~80%。据我看,估计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只是有些人做事效率高、速度快,不拖沓而已。

你就自己想吧:你家里的书架上是不是有买了很久但塑封都没拆的书?你是不是有花大价钱买了,但是一直没听过的网上学习课程?你是不是和同事约了去健身,最后怪天气不好、孩子哭闹、自己没空去练?

如果有,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什么是拖延症?

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就是拖着不干。或者你想干,但是你又拿借口来推脱说明天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里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拖拉、焦虑、负罪,这三条凑齐,就叫拖延症,然后再用一个“从明天开始”的万能借口周而复始。

很多人说拖延症不是懒,对,确实不是懒,如果是懒,仅仅是拖,没有负罪感,没有内疚感,那就叫没心没肺,那不过是有点儿懒而已。

而事实的真相就在于职场上可没人容得下你的重度拖延症。

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有一个哥们儿说:“今天晚上我终于要开始做我的创意方案了。”

“当我回到家,打开电脑,但是还要再做一些准备,我的心态要调适好,毕竟这个工作这么重要。所以我先嗑了一碟瓜子,啃了一只鸡爪,又吃了三个巧克力派,虽然身体调整得不错,但是心情还没调适。

“于是,我又洗了一个澡,洗完之后擦了一遍爽肤水,又擦了三遍爽肤露,然后觉得这个氛围还不太对;给自己泡上一壶香香的菊花茶,这个时候终于心如止水了,然后我看着那个打开的word文档,再一看时间:哎哟,12点了,先睡吧,我明天再干吧!”

第二天老板一问方案写得怎么样,你说我明天再写,关键是老板会等你到明天吗?

你看,这就是拖延症的强烈表现,就是你明知要干,但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干。

简而言之,“拖延症”就是跨时决策的一种表现。我们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拖到未来去做。

关于拖延时间的观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戴俊毅博士在《追时间的人》这本书中解释说:

在这个决定里,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现在花时间做一件事,另一个是未来花时间再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拖延的时候,就做了一个跨时决策。

再比如你打算存钱的时候,就是在当前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之间做一个取舍。你可以选择现在拿这些钱去消费,获得当下的满足感,你也可以选择把这些钱存起来,为将来做准备。同样地,你答应和同事去健身,可是最后你选择了躺在沙发上打游戏,那你无非是选择了一种更安逸但是也更容易长胖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们都是成年人,其实大家都知道:真正愿意行动的人,是不会用“从明天开始”这样的话来哄人的,要知道真正的行动和离开都是悄无声息的。

执行力,才是拉开你和别人之间差距的最重要因素。

2
习惯性拖延,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和逃避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大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

“动脑筋”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思考本身也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不知为什么,就是有人不愿意遇事儿想一想。

同理,这样的情况在执行完成事务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很多时候我常常看到一些同事明明知道某件事很重要,但就是一直拖着不做,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怕做不好才不敢开始。”

很多时候,只要你怕,就输了。习惯性拖延发展到最后,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对未知的恐惧和逃避越来越深,以至于最后根本不敢开始,连想要开始的欲望和念头都没有。

然而,还有一种比不做更可怕的现象是很多人看起来好像很勤奋,什么都做。

李笑来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会陷入一种“虚假勤奋”的状态。他们可以每天很早起床,用很多时间复习,准备考试。但这种勤奋是虚假的,因为他们会懒于思考,宁愿背下几百篇范文,也不愿意琢磨一下怎么写好作文。

为什么会这样?

根源在于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出了问题,他们总觉得没时间,内心恐慌。为了逃避这样的恐慌,他们会花大量精力琢磨快速成功的方法,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陷入这样的虚假勤奋之中。

其实,这种状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非常常见,以前我经常约同事一起去健身,前几天对方还自信满满地跑了几次跑步机,举了几次杠铃,再后来就慢慢不来了,最后我再约他的时候,对方直接不回复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习惯拖延的人大多都喜欢把“我想”挂在嘴边:我想去健身;我想3个月瘦下10斤;我想一年看100本书;我想今年出1本作品集……

这一类人我称之为“白日梦想家”。

所谓梦想家,就是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花时间做具体的事去实现它。比如,我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要写出这个好的想法,还有查文献这些烦琐的步骤,就立刻觉得手中的笔有如千钧重负。最后,因为害怕未来执行路上的各种辛苦和艰难,干脆凡事想想就好,所以很多人常常是:嘴上过过瘾就好,要我完成这件事绝不可能。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对号入座了?

3
“现在、立刻、马上”,没有什么事值得你逗留

稻盛和夫在《干法》这本书里讲过他去听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其间,松下幸之助告诫在座的企业家们,要办好企业就一定要给自己的公司建立一个水库,也就是一个备用性的资源。当资源充足的时候可以把你的资源汇入这个水库,当资源匮乏的时候又可以从这个水库里获取资源,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公司经营的风险。

有人听了以后马上站起来说,你说的这个是对的,但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才能建一个水库呢?

松下幸之助很尴尬地说,我也不能告诉你建立水库的具体办法,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你首先要有一种“不建好这个水库誓不罢休”的勇气和决心。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全场哄堂大笑——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个大忽悠,说的全是正确的废话,告诉我们一个美好的目标,又不告诉我们怎么达到那个目标。有什么用?

稻盛和夫却从中有了很多感悟。

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到身上有一股电流,因为他听懂了松下幸之助讲的话。所有的解决方案在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不做成誓不罢休的勇气。

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做不好,可能就是因为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像我们做菜的时候,如果没有放盐,你再怎么做可能都很难做出可口的菜。

没有立刻去做的勇气和决心,目标与志向再远大也无济于事。

拖延症的问题存在,大家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好习惯,但是又不肯采取行动去改。那么,绝大多数人就停留在这样一种似乎在改、其实没有改、最后又不得不改的循环痛苦状态当中。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啊。

当你坚持带着思考看到这里的时候,恭喜你,因为我要公布我心中关于戒掉拖延症的答案了。市面上关于戒掉拖延症的方法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说法和优点,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是谈谈我的做法:

(1)将大目标化整为零,逐步细化

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零散的小目标,然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这样的做法就轻松得多。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时间管理高手,那些看似成功的背后都是有据可依的。

有些事,没那么简单,特别是不能偷懒的事。

(2)及时做准备,屏蔽诱惑专心工作

及时做准备,屏蔽诱惑,从而专心地工作。例如把手机关掉,放在一个不方便拿的位置,然后在桌上放一个便签,用于记录与工作不相干的想法。

比如突然想起来今天网上有一个打折活动,或者晚上和朋友约会,等你完成当前的任务再来做这件事,一样可以的。

凡事分出一个优先级,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其实对你和对他人而言,都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3)没有什么事值得你逗留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遇事皆果断。

只要行动了,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好的。

比如当你坐下来的时候拿起笔,发现不知道从何写起。这个时候你可以找一件事过渡,抄写歌词或者看看书,而不是拖着不做。只要你行动起来了,你就会发现心开始平静下来,焦虑也就随之减弱,于是就慢慢地进入工作状态了。

(4)及时给予自己正向激励和反馈

很多人都是喜欢舒服的。长时间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好回馈自己的方式当然就是及时放松。我发现很多人愿意对自己狠,却不知道自我放松。

很多人整天紧绷着一根弦,每次看到对方都是眉头紧锁、如临大敌,说实话,这样的人再优秀我都不欣赏。

人类是天生喜欢被夸奖的,只是有些人知道合理吸收和屏蔽而已,当你做了一件事之后,大脑处于疲倦状态下,就需要来点儿多巴胺放松一下。

所以,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不妨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吃个零食,看个小视频,但注意一定要设定边界,不然玩着玩着就容易滑进另一侧深渊。

说一千道一万,事情还是没有做完,既然如此,倒不如放手去干好了。

请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无数个日夜累积而成的,很喜欢秋叶大叔说的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尤其是我们没有任何基础的时候,保持一颗踏实稳重的求实之心,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这比看N个解决拖延症的方法要靠谱得多。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恺撒大帝的名言:骰子就这样掷出去了,还犹豫什么?

凡事做就对了,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