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成长智慧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鸟笼效应:埋头苦干要远离引人联想的“鸟笼”

远离让人欲罢不能的“鸟笼”,不让老板怀疑你

心理学家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打赌,说:“我敢保证,不久后你会养一只小鸟!”卡尔森觉得很荒唐:“你开玩笑吧?我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朋友们都来为他庆祝。詹姆斯带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卡尔森会意地笑笑说:“你还真想让我养鸟啊?可惜,你会失望的。不过,还是要谢谢你。”说完便将鸟笼挂在书桌旁。

从此,来拜访卡尔森的客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您养的鸟死了吗?”每位客人与他谈话时,都会提一些与鸟相关的话题,比如告诉他养鸟的知识,规劝他养鸟需要责任心和爱心,还有养鸟时的注意事项。卡尔森就一遍遍地向客人解释——他从未养过鸟。不过客人们都不相信,反而认为他心理出现问题。

卡尔森百口莫辩,有苦难言。想扔了鸟笼,又不舍得;不扔鸟笼,又惹出那么多恼人的猜测,莫须有的事端。无奈之下,他只好买了一只鸟儿放在笼子里。

这就是“鸟笼效应”。其实,“鸟笼效应”在生活、工作中常常遇到。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在心里先挂上一只“鸟笼”,再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小鸟”。

刘季是从一家小公司转过来的。在小公司时,老板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作为老板得力助手的刘季就养成了每天加班的习惯。到新公司后,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他依然坚持每天加班到很晚的习惯。可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和老板没有加班的习惯。同事们发现刘季每天加班,感到很奇怪。“他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家省点电,或者省点网费?”“可能是为了用公司的电话打私人电话。”“也可能是利用公司的资源干私活。”老板知道了这件事,认定这个人是在搞“名堂”,占用公司的资源。刘季发觉同事的议论后,还不以为然。但当他知道老板也怀疑他时,他就再也不敢加班了。

不要给老板怀疑你的机会,不要给同事议论你的可能。要学会遵循所在公司的规则,职场生活才会一帆风顺。

加班和加薪升迁没关系

在工作中,如果没有能力,没有业绩,无论在领导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甚至在下属面前,仍然很难挺起腰杆。

14岁就到煤矿做工的斯蒂芬孙,在煤矿中从事的工作就是擦拭矿上抽水的蒸汽机。后来,他当上了煤矿的保管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机器。他感到,当时落后的运输工具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煤矿业。于是,他想发明一种强有力的运输工具。

于是,他下决心努力学习文化。他都17岁了,却是个文盲。他与启蒙的儿童一起在夜校的一年级就读。他步行1500多里,来到蒸汽机发明者瓦特的家乡做了一年的工。他在工作之余,对蒸汽机构造的原理进行钻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始进行“强有力的运输工具”的发明。

他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钻研,在1814年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但是,试车失败了,他受到诽谤和责难。他没有因此灰心,继续研究并对其加以改进。他于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斯多克敦至达林敦的铁路上,对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旅行”号进行成功的试车。他于1829年10月驾驶着新制的“火箭”号参加在利物浦附近举行的一次火车功率大赛,并获取胜利。

斯蒂芬孙成功了,由于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不懈,自己的能力和本领在不断提升、完善。他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用本领说话才是最有力的。

马克起初只是德国一家汽车公司下属的一个制造厂的杂工,他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获得成长,并在他32岁时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

马克是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全盘的了解。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当了一年半的杂工后,马克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把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马克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用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当马克确认自己已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统管15位领班的总领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几年之内升到经理的职位。

做任何事情,不下一番功夫,就不会有所收获。仅有上进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努力去弥补。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