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苏sū
苏姓源于有苏氏。当时有苏氏是夏、商、周时期古老的部落。商朝末年,纣王发兵征服了有苏氏,有苏氏献出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苏妲己。此后,有苏氏便以苏为姓。
苏轼:出人头地
北宋年间,苏轼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欧阳修。会考结束,进行批阅卷子的时候,他发现有一篇文章论述时事条理清晰,文风刚劲有力。且文中提出:如果在上位的为人正直,能够以诚待人,那么天下人一定能互相以诚相待。此外,还提出了“为政应当赏罚分明”的观点。
欧阳修一下子就被这精美绝伦的文风所吸引。但当时批卷的形式是不记名式,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所以欧阳修根本不知道这么好的文章是谁写的,但越看越像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作为考官偏袒自己的学生而遭到别人指责,所以欧阳修只得忍痛割爱,十分违心地将苏轼的考卷批阅为第二名。
直到试卷启封发榜时,才知道原来是四川才子苏轼所写,他顿时后悔莫及,深感内疚。不过,在接下来礼部复试过程中,苏轼凭借扎实深厚的学识,顺利取得了进士第一名。欧阳修这才转忧为喜。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赞赏有加,曾断言“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在写给著名文学家梅尧臣的信中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于是便有了“出人头地”一词。苏轼后来果真出类拔萃成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而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乐于奖掖后进,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范fàn
范姓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的后裔世孙刘累,在周朝时称唐杜氏,迁移到了杜邑建立杜国,后来杜伯因劝谏而被周宣王冤杀,其封国杜国灭亡,杜伯之子隰(xí)叔逃到晋国,任晋国士师,以官名“士”为姓。后来隰叔的曾孙士会(范武子)做了晋国的上卿,因功高受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士会的子孙便以范姓为氏,并尊称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从小受家风影响,从不奢侈享乐。他发奋读书,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
范仲淹在外地求学时,每天只靠吃粥度日,没钱买菜,就把菜叶菜根用盐水腌渍,切碎了当菜吃。后来,有一位富家子弟看见了,便从家中拿来一些饭菜给他。过了几天,这位公子又来给他送饭菜,结果发现前几天送来的饭菜已经发霉不能吃了,就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地答谢道:“并非我不知感恩公子厚意,只因我平时简陋饭菜习惯了,并不觉得清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考取功名有了官职,但仍然坚持“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的风格,家人在他的教导下,朴素节俭成为家风。
他为人正直,处处以国家为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并主张变革,史称“庆历新政”。因而三次被贬。即使被贬谪期间,范仲淹仍然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正如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为当世和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