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陈chén
陈姓的始祖是舜帝的后裔妫(guī)满。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代胡公满,赐给他封地,建立陈国。后来陈国因内乱被灭国后,陈国的子孙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便以原来陈国国名为姓氏,于是陈姓便流传下来了。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在北魏时期鲜卑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氏改为陈姓,所以陈姓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
“义门陈氏”的创始人陈伯宣
唐朝中期,有个叫陈伯宣的人,游玩路过江州(今天的九江)庐山附近的永清村,顿时被这里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便于公元731年,全家搬迁到这里定居,开创了“义门陈氏”。由此,历史上一支最独特的家族“江州陈氏”就此诞生了。
这门陈氏的特别之处就是在诞生后的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合居一处,没有分过家。到了唐朝中和四年时,陈氏家族已经数代同居了五十多年,唐僖宗亲笔题赠“义门陈氏”的匾额,其荣德闻名遐迩。
据说,这个家族,由唐朝时期的一家几口人发展到宋朝时,人口达到了三千多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和谐相处,生活井井有条,长幼有序,非常讲规矩,懂友爱。他们同灶而食,开饭时达三百多桌,用餐时,必须人到齐了才能开吃。耕种劳作的时候,所有劳动力一起出动;遇到困难时,全家互帮互助。陈氏一门传承了三百多年,跨越十九代子孙,秉承和践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的理念,曾得到过朝廷无数的褒奖和颂扬。
韩hán
韩姓出自姬姓,是西周时期的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始人唐叔虞的后代。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吞并后,韩国后世的子孙为了纪念韩国,便以国为氏,于是便有了“韩”姓。
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就父母双亡,缺衣少食,有一位老奶奶看他可怜,就经常送给他一些吃的。可是总有一些无赖欺负他,所以他就立志习武,将来出人头地。他有一把心爱的旧剑,每天都带在身上。
一天,一个恶霸又挡住韩信的去路,并当众羞辱韩信,还要抢他的佩剑。有个屠夫看到了,不但不帮忙,还嘲笑韩信说:“你这个胆小鬼,还挎个破剑!干脆扔了算了!”说完哈哈大笑,还伸手要去夺剑。众人都跟着起哄,韩信死死抱住佩剑不吭声。
恶霸见韩信不说话,就更加得寸进尺地对他说:“你要么砍死我,要么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非常愤怒,但他转念一想:恶霸的行为虽然可恶,但不至于要了他的性命。况且我不能冲动,我韩信将来是做大事的人。如果我刺死他,肯定会做牢,用我的命换他的命,不值得!倒不如暂且就忍下这胯下之辱。
于是,韩信当着众人的面从恶霸胯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为“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当了大将军,那个恶霸很怕韩信杀了他。不过,韩信不但没有杀死那个恶霸,反而教导他改邪归正,还让他做了一个小官保护当地百姓。此事很快成为一段佳话,也更加说明了韩信是一个不与小人计较,能屈能伸,一心谋大事的人。
杨yáng
杨姓出自姬姓。周朝时期,周武王姬发死后,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将唐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叔虞的后代被封在杨国,于是这一支就以杨为姓。还有一部分是出自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政策,将原莫胡卢氏改姓为杨。隋朝将杨姓作为国姓。
南宋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县(今江西省吉水县)。
他的父亲杨芾(fú)学问深厚,精通《易经》,常常宁可忍饥挨饿也要攒钱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成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荣登进士榜列,后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他一生作诗有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而且擅长七言绝句,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是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怀的优秀作品。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都呈现出一片诗情画意,因此为人们所喜爱并广泛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