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爱孩子,他感觉的却只有烦恼
在育儿的道路上,羁绊总是如影随形,随着孩子身体机能、认知机能的发展成长,很多妈妈却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反而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大的疑虑莫过于:为什么我那么爱孩子,但他感觉的却只有烦恼?
父母自以为浓烈的深沉的不求回报的爱,有时候在孩子眼中,却成了一种需要道歉的伤害,一种痛彻心脾的折磨。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孩子本身的发育来看,他们对父母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下降,如果在孩子渴望独立的时候,父母给予了太多的关爱,就会被孩子视为负担。
另一方面,爱的时间和分量都适当的情况下,还要注意给予的方式,方式不对,爱也就成了伤害。
针对第一种原因,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父母包办”或者“父母操控”。
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被妈妈360°立体环绕式照顾的经历:
也曾有这样一个段子描述了一部分“中国式家长”:
为了孩子不受到伤害,父母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孩子少走弯路,父母尽力安排好孩子的一切,这就是父母“沉甸甸”的爱。
而第二种原因,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打击式教育”或者“诋毁式教育”。
综艺《少年说》里第一期的一位小主人公袁景颐对妈妈的告白,想必也是很多孩子的心里话:
对此,袁景颐的妈妈回答却是:“我觉得你的性格,我要是不打击,你就会飘。”
无独有偶,《广东日报》上也曾刊登过一篇《大龄“剩女”视父母为“祸害”》的新闻:
“你怎么什么都不行!”“画个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跟男生走那么近,你要不要脸!”“你找的那算什么工作!”……这些出自父母口中的言语,就像刀子一样扎进了孩子的心,可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甚至觉得“我打击你,诋毁你,就是为了激励你,为了让你变得更好”。
而上述家长的做法,不管是哪种类型,都透露着同一种心理: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是为了你而活,这也正是中国式父母们普遍持有的育儿观念。
“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而活”看似是一种亲情的无私奉献,实际上却是一种以爱为名的绑架和操纵。在这样的爱下,孩子的天性得不到释放,本心深受束缚,他是恐惧的、压抑的、痛苦的、不快乐的,而当他想要逃离时,“为了你父母受了多少苦”的负罪感又将他狠狠地拽了回来……
这样的爱,孩子又怎么会喜欢?
很多父母热衷于标榜自己多么的爱孩子,那不过是自己的错觉,他们所谓的爱只是想要把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获得圆满,正因为如此,才妄图用自己的经验去操控孩子的人生。
几年前,豆瓣上还出现过一个很让人匪夷所思的帖子: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没能挣大钱,当大官……
当然,这也并不完全是父母的责任,与时代特征、社会环境、经济压力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也理解父母的感受,他们不是神,也是拥有血肉的普通人,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又怎么能不管不问?
但同时,这些爱也都普遍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则完完全全是由父母造成的,那就是忽略孩子的情感诉求。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认为我为你付出了,我满足了你的物质需求,就是爱你,殊不知孩子最能感受到的,最需要的关心却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的。
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满足,内心充裕,遍布阳光时,他整个人所展现出来的也将是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会坚强勇敢、乐观自信、不怕挫折,他的人格是完整健全的,不会轻易自暴自弃,也不会过于自满狂妄,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也明白自己要什么,应该去做什么,只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后盾,这个后盾的核心就是父母对他情感的呵护。
那么,父母究竟如何去关注并且回应孩子的情感诉求呢?从前面提到的“静止脸实验”中,我们也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要抓到孩子的关注点,并基于这个点及时给出强度相符合的回应。接下来,我们可以换个场景帮助妈妈们更好地理解。
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跟你说:“妈妈,我的小伙伴都有游戏机,我也想要。”你会怎么回应呢?—玩游戏不好,伤眼睛又耽误学习,宝贝乖,不跟他们学。
不出意外,听到这个回答的孩子,要么一噘嘴,生气地不再理你,要么不依不饶,求着你给他买,于是,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毋庸置疑,你的出发点是爱,但是孩子却没有感受到,因为你没有关注他所关注的,没有在乎他所在乎的。
孩子说别人在玩,他也想要,背后隐含的信息是,他想跟大家一样,想更好地融入朋友的圈子里—他害怕被孤立,但你却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的请求,传递的信息是“不应该喜欢游戏”,如此,双方的信息是完全错位的,又怎么能实现平等的沟通呢?
渐渐地,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形成这样的状态,一方认为我是为你好,另一方却觉得你一点都不爱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期待,将父母的爱当作负担,这时候,父母即使有心改变,也很难重新修复与孩子的关系,无能为力的父母和叛逆的孩子,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妈妈们与其纠结孩子为什么排斥你的爱,不如认真反思自己,在事情尚未成定局之前,及时改变,及时修复亲子关系,一切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依据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上,才能发挥其作用,妈妈们不妨想一想,如果孩子根本不信任你,他又怎么会按照你希望的去做呢?
教育孩子应该适当减少一些功利性,不要过于苛求名次、成绩、成就,而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内心世界的巩固上,一个心灵富饶的人,总会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