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古驰、阿玛尼,宋朝名媛穿什么
看多了为一件衣服、一个包争奇斗艳的现代名媛,让我们不禁遐想,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富贵人家乃至整个上层社会的女孩子,都流行什么样的服饰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宋代诗人张俞笔下,养蚕的妇人来到都城之中售卖蚕丝,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罗绮织物的贵妇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命运,像她这样的养蚕人是穿不起罗绮的。
就像今天的名媛动辄一身考究的名牌服饰一样,养蚕妇人所看到的这种“遍身罗绮”的景象,在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并不罕见,毕竟当时的开封就如同今天的北上广,是名流名媛麇集之处。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来形容当时经济的繁华。大意是形容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宝器,每家商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大家争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来形容当时经济的繁华。大意是形容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宝器,每家商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大家争相攀比奢华。
宋 《宋宁宗后坐像》
这样来看,生活在宋朝都城开封中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开封人可以品尝各式美食,收藏珠玉宝器,穿戴绫罗绸缎。在这些看得见的“高贵”生活中,用绫罗绸缎来打扮自己,可以算是大多数宋朝富人的共同特征了。
绫、罗、绸、缎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丝织品种,在宋代,除了这些丝织品外,衣物面料还有纱、锦、绢、绮等品种。
不同的朝代由于生产技艺的不断进步,流行着不同的衣物面料,这就像现代不同季节的潮流服饰一样。在唐代,最为流行的丝织面料是绫,当时的绫不仅品类多样,花纹也非常精致。而到了宋代,罗和绮则成为主流衣物面料,宋朝的官服面料便以罗为主。
罗与纱颇为相似,但罗的表面有明显的横条纹,而纱的表面却并没有横纹。罗在宋代的地位,从其多作为贡品就可见一斑,江浙地区每年要上贡的花素罗就有十万多匹。
绮和绫很像,但二者在纹样上有些许不同:绮一般都是平地起斜纹,而绫则是斜地起斜纹。在宋代,绮的颜色有所增加,纹样也更为多样,在当时较为常见的四种小花绮纹样中,几何小花的样式最为精美,也最受宋代贵妇人喜爱。
虽是高级衣物面料,但罗、绮的应用在宋朝时还是非常普遍的,富人自不必说,普通人也会准备一两件,以备重要场合穿着。所以,每逢节庆日,宋人就会穿着罗绮衣物游走在夜市之中,在灯火的映衬下,这些罗绮衣物更显光鲜亮丽。
南宋有个名媛黄昇是罗绮织物的忠实爱好者,她的父亲曾担任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使,主要负责南宋的海外交通和贸易。在16岁那年,黄昇嫁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但奈何红颜薄命,仅仅过了两年,黄昇便因病过世。
在黄昇过世后,家人不用金银玉器,而是用300多件丝织衣物和化妆器物做陪葬。1986年,黄昇墓被考古发掘,墓中这数百件衣物重见天日。从这些名贵衣物上,可以看出黄昇生前对潮流服饰的热爱,宋朝服饰文化的繁荣。
在黄昇墓中出土的罗绮织物大多带有图案和花纹,既有荷花、梅花形象的纹样,也有缠枝牡丹形象的纹样。其中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重量只有16.7克,相当于一个硬币的重量,印证了陆游所说的“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从单纯的丝织面料,到诗词作品中富贵女子形象的代名词,罗绮被古代文人赋予了诸多文化色彩。到了宋代,这种文化色彩与繁荣的市民生活相互映衬,使罗绮衣物也成为宋人的一种形象特征。从宋宁宗皇后的画像中,我们也可感受到罗绮服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