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智救王华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遇困难免。人逢危难,除了靠自己力量外,还有一种企盼别人相助的心理。
在历史发展中,我们的民族确形成了一种除暴安良、救人于危难的精神,人称“侠义”。这种侠义精神,来自侠义之士,这种侠义之士,在史书中有不少记载。晋末救王华的释昙永,就是一位。王华,字子陵,琅邪临沂(今山东东南)人。父庶,晋末为太子中庶人,时,徙家关中。
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庶恰在家守丧。王恭起兵后,庶闻檄聚众响应,以女为贞烈将军,兴兵助恭征讨王国宝。不久,国宝兵败身亡。王恭发檄令王庶罢兵。庶起兵之际,诛杀甚众,恐息兵后被王恭所究,索性再兵讨王恭。
王恭闻庶反,立即派将军刘牢之领兵围剿。数次交战,底兵败逃亡,不知所往。王恭派人往拿其家属,长子王泰被杀。时,王华只有13岁,随父在军,兵败后,与父王庶失散,随沙门释昙永逃亡。
此时,刘牢之奉命追捕王华甚紧。释昙永怕王华被王恭拿住,帮他改变了装束,令他提着包袱,跟在自己身后。二人一前一后约走了十几里路,沿路巡逻的士兵见一沙门带着一男孩匆匆赶路,觉得可疑便从后面赶了上来。释昙永见状,忽然心生一计,停住脚步,等到王华走到身前,一边给王华使眼色,一边拿起手中竹杖,向王华身上打去,边打边骂:“奴子走得这么慢,年轻轻的还走不过我!”赶上来的士兵见此,将王华误认为沙门的奴仆,看了二人几眼,便离开了。
释昙永见后,又拉起王华继续赶路,王华由此免于被害。成人后,事武帝,元嘉初,官拜侍中。
【简评】
济人于困境,救人于危难,这是美好品德。王华因父之过,被王恭追杀,释昙永挺身救王华,正是这种品德的具体体现。像释昙永这种侠义之士,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也代代得到发扬光大,一直至今,成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人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出现了见溺水者不救,见凶手害人不助的现象,这是对我们民族乐于助人、救人于危难传统美德的背叛。为此,提倡精神文明,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