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7 与孩子有冲突表现措手不及
母亲与子女之间发生冲突,双方都有责任,往往是相互不理解造成的。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时,只要其中一个人退出争吵,另一个人也就“孤掌难鸣”了。如果成年人撤离“战场”,那么孩子也就变成“孤军”了。……每天晚上临到睡觉时,6岁的加利便开始“战斗”。“加利,该睡觉了。”母亲平静地说。“还不到时候呢,妈妈!”“你该上床了。”母亲坚持着。“稍晚一会儿,等我把这张画涂完颜色。”男孩辨驳道。“快点躺下睡!”母亲严厉起来,“你可以明天再涂颜色!”当母亲试图夺走加利的画时,男孩抓住画笔,大喊大叫起来,以至母亲手软了,让步了。“那好吧,把这张画涂完就睡。”加利的脸上掠过一个几乎看不出的微笑,重新埋头画起来。母亲坐在床上等着。加利手中的画笔动得越来越慢。母亲忍耐不住;“你简直是胡闹,赶快把它画完!”“可是我想把画画得非常漂亮、精致!”男孩骄傲地说。母亲不耐烦地又等了一段时间,然后说把暂时用不着的一些画笔先收拾起来。加利坚决反对,然而母亲坚持着,儿子勉强同意了。当一切整理就绪后,加利又找到了别的拖延睡觉的办法:在洗手间磨蹭时间,在床上乱折腾,然后又想喝水,母亲好不容易强迫他躺在床上,然而过了几分钟儿子又起床去洗澡间,然后要再吻母亲一次,闹到9点还没有睡。母亲实在忍不住了,给了他一巴掌。加利的喊声惊动了父亲。父亲来到儿童室,责怪起母亲:“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晚上我们家总是这么闹!加利!住嘴!到床上去,不许再起来!”最后总算安静下来了。而第二天晚上情形又重复。
加利想方设法做其愿意做的事,诱使母亲同他“交战”。而母亲觉得靠命令对儿子施加影响无济于事了则让步妥协,这反而使儿子更加深信自己对母亲的“威力”。母亲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儿子躺下睡觉。其实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避免冲突。
首先了解儿子的动机,加利这样做,目的是要引起母亲的注意,从而操纵母亲。孩子从小都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优越感,本能地用各种小手段来达到控制大人尤其是母亲的目的。母亲如果屡屡让步妥协,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就会越来越膨胀,变得十分任性,在家里就会越来越多地与母亲发生冲突。因此,母亲从小就不可太过迁就这种行为。当冲突发生时,母亲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既不动怒也不理睬,让孩子自讨无趣,没有人参与,没有观众,他自然就会偃旗息鼓了。
“无为而治”是中国人一种治国治家的谋略,早在老子时代就提出来了,它看似淡泊无为,实质深含哲理,不仅能化解矛盾冲突,而且能使人民休养生息,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
无为而治的谋略运用到教子上,能使家庭和睦,纷争减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好性情。比如,加利的母亲可以这样做:
下午,母亲对儿子说:“8点钟你要躺下睡觉。洗澡的时候我叫你。8点钟我和你爸爸给你道晚安。以后你做什么,我们就不管了。”将近8点钟的时候,母亲开始往浴盆放水,叫儿子洗澡。“我还想玩一会儿!”男孩子挑衅地答道。“亲爱的,浴盆已经放好水了。”母亲说着回了厨房。8点钟了,母亲来到加利的房间,他还在玩。“晚安”!父亲把他从地上抱起来并拥抱了他,“早晨见!”“晚安,亲爱的,愿你睡个好觉!”母亲吻了儿子。母亲回到起居室,打开电视机。“可我还没洗澡呢!”加利喊道。父亲和母亲毫无反响,好象加利已经睡着了。加利爬到母亲的膝上。“妈妈,我想洗澡。”男孩抽噎地啜泣。“德,我们喝杯牛奶吧。”母亲对丈夫说。这些话迫使加利从母亲膝上爬下来,因为母亲站了起来,加利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母亲的注意:喊叫,跺脚,满地打滚——不起任何作用。最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脱了衣服。可是很快又跑出来,请求帮他系上睡衣的腰带,大概一直折腾到10点半钟,加利才躺到床上,含着眼泪睡了。
母亲表现得很坚决。他们向儿子道了晚安,这就使他有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时,加利不遗余力地诱使母亲“参战”,甚至想用眼泪博得母亲的同情,然而母亲和父亲克制住了。他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加利的晚间作息制度。
无为而治是化解家庭冲突、母亲与子女矛盾的一个重要妙计。请将做母亲的你务必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