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2章 我来当院长?好像也不是不行

“您就放心好了,人没有您想的那么笨。”

“就算一时糊涂,到最后还是能反应过来的。”

李世民难以付诸信任,李治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给他树立信心。

想要转变观念,那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毕竟多年的经验证明,皇权和士族结合,才是最好的合作方式。

现在要突然转变一个思路,那谈何容易。

李治又劝了几句,看李世民的神情逐渐变得坚定,心下松了口气。

言罢,李治问:“您还有其他问题吗?要是没什么事儿,儿臣家里还有点事情,想回去休息了。”

对于李世民提出来的问题,他已经给出充分的回答了。

想来这位皇帝,应该没啥其他事情了。

李治还想着回去看看自己心心念念的小土豆,都已经做好了转身回去的准备。

但在这个时候,却听李世民说道:“朕找你过来,其实不是为选科的事情。”

听到这话,李治顿时呆住了。

???

你不是为了跟我取经,那你说个锤子学院的事?

我的时间就不是时间咯,先捡着重点说行不行?

李治都无语了,本以为事情都结束了,没想到还没有开始啊。

正当李治心里嘀咕的时候,李世民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么做不太地道,赶紧把叫他过来的主要问题给提了出来。

“你也知道新开的学院,在学术地位上,处于一个下行的位置。”

“但新开的学院,又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带领,所以……朕想着该派什么人,去主持这个工作比较好?”

计划里是准备开放面相百姓的官家学府了,问题是这个学府的地位比较尴尬。

像是学术大家于志宁,亦或者让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去兼任新学院的院长,那不太合适。

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在里面。

但要说随便派个人去,那也不合适。

朝廷得表达对新学院的重视啊,否则怎么去吸引百姓们到新的学院上学呢?

但这个重视程度又不能太过,如果让德高望重的人过去,那就未免重视过头了,很容易引起士族阶层的警惕心。

因此,找一个不上不下的人去兼任这个职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派谁去呢?

这是一件得罪人的活儿,而且就算做得好了,也不会有任何好处。

反而会落得一地鸡毛的境地。

新学院的院长人选,实在是太令人纠结了。

李世民左右都拿不定主意,所以才叫李治过来,让他帮忙推荐个人手过去。

李治听完更是感到心累。

这是你的工作唉,为什么我要替你废这个心思呢?

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在那些学术地位不上不下的人里面挑一个嘛。

再不行,抓阄也行啊。

你让我来烦心,算是什么鬼?

抱怨归抱怨,问题还是得解决的。

李治轻叹了一口气,思考了一阵,回答道:“在儿臣看来,大理寺卿孙伏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一来他在民间有足够的名望,是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的典型。二来,孙伏伽在学术方面的地位,比之孔颖达之流远远不如,不会引起士族们的重视,孙伏伽是一个非常棒的人选,父皇您就让他去兼任这份工作好了。”

孙伏伽是参加科举,状元及第出身的朝廷大官。

可以说是通过新的选举制度,出头人地的典型了。

让他去当新学院的院长,在李治看来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只是,李世民似乎并不这么想。

“孙爱卿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这一点不可否认。”

“更难得的是,孙爱卿的大理寺卿,正好是明法科相对应的衙门。”

“若非不是有更好的人选,朕也确实会考虑孙爱卿入职。”

“可问题是,朕觉得还有比他更好的人选。”

李世民这话说得十分暧昧,嘴里说着有更好的人选,却是半个字都不肯透露关于这个人选的信息。

李治越听越是觉得这话味儿不太对,急得开始挠头。

“父皇,您不会是打算把儿臣推出去吧?”

比孙伏伽更合适的人还能有谁?

除了他这个提出这项计划的主策划之外,也没其他人了啊!

原来李世民叫他过来,根本就不是找他帮忙拿主意的。

而是看上了他这个人,打算把他推进这个火坑里面。

李治也是服气了,他跟李世民之间是父子关系啊,有什么话直说不好吗?

非得绕个圈子,又是推荐,又是询问对新学院开放的学科什么的。

这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活脱脱的就是一场考验啊。

特么的!

父子关系变成这个模样,李治也是服气了。

真就公归公,私归私,公私分明呗?

李世民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朕这不是觉得对你多有亏欠,想给你找一个发光发热的平台嘛?既然你觉得以你现在的身份,让你束手束脚,不肯、也不敢在御史台放开手脚,朕给你个学院让你去管理,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神特么的曲线救国!

自己不好把握新学院的开放工作,想找个稳妥的人,稳稳当当地把学院开办起来。

结果,这也成你的好意了?

李治心里一阵腹诽,但看李世民期待的目光望过来,还是心软了。

“行叭!您说是就是了,父亲需要儿子为您效命,做儿子的难道还能拒绝不成?”

最近他确实不忙,而且也没什么事做,接个院长的工作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合不合适?

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从各方面来说,他本身就是除孙伏伽之外的最好人选。

一来他在民间的名声已经传扬开来,有几篇佳作流传,算是有一定的学术声望。

再者,他的年龄也同样容易被人忽视。

另外一方面,他是整个计划的主策划,没有人比他更能把握好那个尺度。

由他来胜任这份工作,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李治可不想白白出力。

既然要当这个院长,那得搞出点名头出来才行。

想到这,李治提出了自己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