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黄金——一种特别的金属
16世纪,西班牙大帆船横渡大西洋,将在新世界[1]抢夺和获得的贵金属运向了欧洲。很多船只成了英国和荷兰海盗的目标,还有一些船只在风暴中沉入了海底。在美洲海岸,一些船体打捞公司就专门致力于寻找沉入海底的宝藏船。船本身的木质结构已是全然腐烂,沉重的大炮和船锚已被一层叠一层生长的贝类和珊瑚所覆盖,甚至银器也只能借助不同的金属探测器才能找到。但是,金子在海水中浸泡了几百年,几乎没有变样,仍然闪闪发光。人们只需要用毛巾轻轻拭擦,这些曾在墨西哥和秘鲁被浇铸的金条和金币就闪闪发亮,和新的几无差别。
这种永不磨灭的光芒让黄金成了一种特别诱人的金属,几千年来,全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都十分看重黄金所具有的象征性作用。这种光芒代表着永恒,这使得黄金成了一个王朝想要强调永恒权力的最理想的物质。同样,佛祖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塑也被镀了金,供奉在寺院和教堂里,黄金或还作为墓穴陪葬品或者随葬品,通往永生。
但实际上,黄金的用处并不多,因为黄金纯度越高就越容易变形。它非常之柔软,无须加热就能被锻造。在远古时期,铸金匠就能把它打造成金箔,用这些金箔给器皿、雕塑或者建筑对象,比如石膏饰品的外层镀金。人们只需2克金箔就能给1平方米的表层镀金;对于一些镀金的皇宫大殿、教堂装饰或是圆顶建筑而言,所需的黄金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少。黄金的这种高柔韧性以及出色的拉伸特性,使其在后来的电子工业时代成了一种颇受青睐的原料,因为1克黄金最长可以拉成一条长3公里的金线,并且焊接起来也很容易。黄金也被使用在牙科医学上,用来填充或镶嵌牙齿,因为黄金是非常抗腐蚀的。不过对于镶牙来说纯金又太柔软了,所以我们会使用更加坚固的合金。今天,在热反射光学和过滤有害射线方面,我们也会用到少量的黄金;此外,黄金技术也会用于玻璃罩杯的喷涂镀层。美国航空航天总局(NASA)也曾使用这一技术——当年飞向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里的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朗的头盔面罩上,就有一层特别薄的镀金层,用来保护他的眼睛。
人们推测过黄金形成的理论:和其他高密度材料一样,黄金也是来源于一次天文学领域的超新星核变,并已存在在构成了我们太阳系的尘沐之中。我们的星球在形成过程中所含的黄金比其他的物质要重,因此黄金落入了地表深处。人类可以挖掘到的黄金要么是火山的活动将其掀出了地面,要么是后来流星和陨石将黄金带到了地表层。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金排在第79位,用符号Au表示。黄金的纯度非常高,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数情况下,黄金存在在水晶石和其他矿石之中(首先是在这些矿石的产区),只有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矿山工人才能挖掘到它。在矿石中,黄金是以极小的个体存在的,肉眼几乎无法识别。而淘金者用筛盘从河水中洗出来的金子,也是首先从大自然天然工序中已分离出来的黄金,这些天然的工序让周围的矿石风化了,所以,黄金颗粒落入了河水之中,并且由于它比其他的河流矿石更重而沉淀在水底。因为黄金“反应迟缓”——它不会因为被腐蚀而变色,所以这种金灿灿的金属一眼就能被识别,并且人类很早就对其进行加工利用了。
黄金是一种稀有金属,但是从人们经常使用黄金这一方面来看,它又不全然是稀有的。在地球的所有陆地都能找到少量的黄金,只有在南极周围区域,因为一些国家已经达成共识,不进行任何的矿山开发,所以当地还并没有开采出黄金。金是一种广为存在的微量元素,甚至在人体中和海水里都能探测到金元素。弗里茨·哈伯教授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从海水中获得黄金的方法,此人既是哈伯·博施氨合成工艺的发明人,也是杀伤性武器——毒气的发明者。虽然他已有了海水中含金的证据,但1000立方米海水仅仅含金10克,可图的利益如此之小,实在不能让人为之所动。
为了获得这一预示着财富的让人渴望的稀有金属,数不清的人们历尽千辛万苦,从未停止。比如说,在阿拉斯加以东的克朗代克地区(加拿大西北部),黄金出土文物一经报道,就引来数以千计的寻金者穿过冰雪覆盖的山崖,他们带着500公斤重的装备,徒步穿过奇尔库特山山口,在险象丛生的丛林里扎营,就是为了在当地获得金矿的所有权,挖掘黄金。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多部小说中描述了他作为淘金者的经历(《燃烧的戴莱特》《阿拉斯加的孩子》《野性的呼唤》),查尔斯·卓别林也在他1925年的经典电影《淘金记》中刻画了这一主题。剧中主角查理在冬季挨饿,甚至还要啃鞋底充饥,但最后还是坐着大轮船,衣锦还乡,回到了文明的社会。还有由卡尔·巴克斯塑造的卡通形象——游走在金钱堆里的唐老鸭,讲述的就是克朗代克河流域的淘金发家人在经历了贫困匮乏之后终于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鸭子的故事。
黄金这个东西,让人渴求,人类一直热衷于对其的买卖,我们无法对它的世界史进行全面的描述。因此,即使是这种历史性的梗述——跨越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尽善尽美。换而言之,我想借助一些线索来阐述一种特殊的金属演变为复杂物质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且详细阐述它在不同时代的重要特征。所呈的材料描绘了这些事件和过程、结构和连接的选择,它们读来和当时的时代有特别的关联,或者能够勾勒出有关黄金的典型特征。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拥有着黄金财宝就预示着权力和社会声望,人们制作帝冠或皇室珍宝来展现金色的权力,同时也将统治者的头像印在硬币上,以彰显这种声望。黄金拥有者可以用它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族之中建立一种信徒圈,或者在有战争危机的情况下,将其自由买卖。事实上,在拜占庭帝国,长期以来,黄金就是这样使用的。但是,拥有这些宝物的家伙们不可避免地穿上了掠夺者欲望的外衣——比如说来自罗马、日耳曼或者匈奴的勇士们,16世纪中期南美洲的西班牙占领者们或者德国军队。当自身的货币已经失去价值的时候,谁能占有黄金,那么他就能拥有信誉,能支付武器或原料费用。就这一点而言,黄金曾经一直是有着战时战略意义的重要货币政治资源。
就经济而言,黄金保障了货币的稳定,也是纸币的价值支撑。将纸币兑付成硬通货贵金属,这一思想是国际黄金金本位制的基础,在一百年来,这一标准几经变化,稳定了货币的兑换汇率。但是通过黄金致富的人却非常少。即使在19世纪的淘金热期间,也没有一个寻金人成了百万富翁;从中受益更多的是矿井公司的老板和股东,或者是当时那些买卖人和投机商人,他们信息丰富,决断迅速地操纵着套汇公司(还有些商家关注不同市场上黄金的不同价格,就是为了在差异中求得利润)。当淘金者们站在河水中,手持筛沙盘,心中荡漾着对富裕宝藏的渴望的时候,伴随着开山挖矿而来的是非人的工作条件。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们在狭小的矿井中,在不可想象的压迫下工作,几百年后,数以十万计的外来工人在南非的地下矿山里拼命苦干,因为除了危险的采矿工作,他们没有其他的工作选择。
从环境历史角度来看,采矿几乎总是和对生态系统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联系在一起。在露天采矿区,人们挖掘了许多的矿井,那些矿脉上瓦砾矿石的废料堆严重影响了地理地貌,这些地方都能特别明显的体现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矿资源一旦被采尽,矿山地区就将变成一片不毛之地,还有一些被人遗弃的“幽灵之城”,比如说美国内华达州的波迪城,但是它们又从鬼城摇身变成了旅游热地。液压泵造成了一系列的腐蚀,并改变了水域的流动特性,导致鱼类不断死亡。特别是在析出黄金的过程中,被使用过的、毒性非常高的水银被冲入了水域,也有一部分被蒸发了(还被工人们吸入肺中),在半夜变成雨水落下,严重污染了环境。就这方面而言,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独立的、装备非常简陋的淘金者们借助水银来获得黄金,并任其自由排放。仅此一项,每年就有40吨的水银被排入了亚马孙河流域。同样,在工业流程中,毒性比水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氰化物不断地向周边的生态系统释放有毒物质——这也是环境保护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从下手的后果之一。此外就是巨大的能源耗费,仅打造一枚黄金戒指就得用到大约20吨矿石。即使采矿结束后多年,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后果仍然触目——美国西部蒙大拿州的柏克利露天矿坑注满了污水,现在已经变成了各种候鸟的死亡牢笼,这些鸟儿栖息在人工湖上,被这些因为淘金而排放的有毒物质给毒死了。金价的昂贵导致采金需求的增加,与之而来的是自然界中水银毒素的增多。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另外一些矿井更长的生命力,这些矿井开采出来的矿石含金量极少,有一定的经济替代价值,但同时也意味着将产生大量的矿脉瓦砾废料堆。因此,黄金的环境史主要也是采矿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史。年轻的环保先锋们把希望寄托在对消费领域的认知上,呼吁宣传公平的黄金买卖。但是只要这些努力只在私人黄金消费相对较低的西方社会产生效果,那么这些倡议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拥有黄金制品的同时也意味着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从人类历史社会早期的墓穴陪葬品便可看出来。提升社会地位的期望也驱使着淘金者、探险家和侵略者去寻找黄金。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在一些社会时期,哪怕只是拥有一颗小小的黄金首饰,也是发生紧急事情时的一个经济保障。一旦由于小银行倒闭或者通货膨胀威胁到手中钱财的价值,而国家又没有设立其他可靠的储备金时,这些黄金就尤为重要了。因此,危机时期就出现了一幅如何使用黄金的相互矛盾的画面——为了生存或者为了在农作物歉收之后购买第二年所需的种子,许多人不得不出售他们千辛万苦攒下的黄金。在这期间,有钱人更愿意把黄金看作是另一种投资方式;为了在危机时期极有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面前保全自己的财产,以及在稀有金属价格的上涨中获利,因而他们购买黄金。所以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战略措施是和黄金所有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并且影响着黄金价格的走向。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材料有如此这般充满矛盾的历史。
黄金的可珍藏性和永久的可回收性导致了所有曾经已经被开采出来的黄金终归都能重新上市。至2017年年底,市场黄金量至少有超过19万吨,可堆成一个边长为21.4米的立方体。与其他的商品链不同的是,黄金的历史不会结束,因为曾经获得的大部分黄金会在之后的某个时间重新投放至市场。这就使得对于黄金制造商而言,无法通过停止开采来促进价格的提高,因为那时候,黄金成品的持有人会在上升的价格空间抛售黄金,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20世纪时期,甚至当在南非就开采了世界产量2/3的黄金的时候,矿业市场仍然没有能够通过减产来提升金价,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尽管黄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经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它的文化内涵才是特别突出的。这不仅仅只是因为这种和黄金联系在一起的、能彰显权力并是制作宗教圣物最重要的材料的象征力量,更多的时候,是人类对于黄金的保值特征深信不疑,这一信念也一直占着主导地位。因此,黄金也成了货币价值的担保者。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以来,现代经济学家就一直想要指证购买黄金是非理性的,并且要求废除“野蛮遗迹”的金本位制,这对全球的黄金需求并没有造成影响。只要人们仍然相信黄金的价值,那么黄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作用就不会改变。从文化层面来说,这种模式在全世界已是处处扎根。这就使得撇开区域或是时间限制的发展,来对全球黄金买卖额的历史的、综合性的研究成为迫切的需求。
注释:
[1]即美洲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