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再次拿起笔
再次拿起笔
放了很长很长时间,没在写东西,厂里办了一个讲座,请了厂里的编辑部的人给我们讲如何写通讯稿。
请来的讲师是部队上转业回来的人,给我讲他的一生如何用一支笔改变了自己的一辈子
“大家好,我叫江志强,大家可以称呼我小江”
一声响亮的开场白,打破了我正在翻阅手机查看工作群信息的我,闻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一米八的壮汉站在会议桌中间,开始了他的讲课,我瞬间提起了精神,仔细聆听。
原来,11月1日,炼钢厂在挡土墙十七段会议室组织了一场通讯员培训。厂领导培训特邀公司党群工作部江志强老师授课。我还心想这声音不会是当兵的出身吧,他能写出好文章吗?但是接下来的讲座,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个“当兵的”江老师彻底改变了看法。
“我今天受邀来给大家讲宣传报道的新闻写作,我这人不喜欢讲书本上的条条款款,就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讲故事,大家如果喜欢听咱们就一起切磋,不喜欢听可以闭上眼眯一会儿,也没关系。”
江老师的开场白没有大架子,让大家更容易接受。然后江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自己的工作经历,高中毕业部队参军,然后在基层如何干宣传,如何深入现场发现新闻,如何创作新闻等等。通过他的经历,我们感觉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个用一支笔改变了一生的励志故事。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的成就不比任何一个本科生差,甚至说他的经历很精彩,他的多篇文章刊登在《天津工人报》、《中国冶金报》、《中国解放军报》等等报刊头版头条,他甚至用一支笔将一个默默无闻工作了十几年的钳工班,一篇报道全场尽知。所以举手之劳便可以帮助别人达到尽善尽美,这便是一个宣传员的作用。
“啊……,厉害……”听了他的经历,满场都是赞叹声。所谓点石成金,大概就是这样样子吧。
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发现,工人的工作需要宣传,我们在看公司评比先进的时候,发现他们干的活跟我们没有更大的区别,但是他们宣传出去了,有一个好的宣传,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现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要“飞机上吹喇叭”要大声的把他们宣传出去。
工人干了很多活,但是不宣传别人不知道我们干了什么。所以宣传很重要,没有宣传,我们不会知道每个岗位工人的具体付出;没有宣传,我们不会知道工人的默默奉献;没有宣传,我们不会知道平凡中的伟大。所谓大国工匠精神,有汗水更有宣传。
江志强老师从日常编辑稿件中发现写作问题出发,讲述了怎样发现新闻、深入采访、谋篇布局等问题。他以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的《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经典新闻作品的采写为范例,生动讲述了新闻写作要多视角观察、多方位思考的观点。这篇文章他张口就来,整个文章都背了下来。
1982年3月15日《辽宁日报》发表了范敬宜写的《两家子公社 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一文。社员生活好转了,不但不再向国家伸手,由于“穷泡、穷靠、穷打、穷闹”造成的民事纠纷和家庭纠纷也越来越少。深夜,记者步出敞开的公社大门,遥望沐浴在银白色月光下的远方村庄,显得分外安谧,不禁遐想联翩,成诗一首:劫后灾痕何处寻?月光如水照新村,只因仓廪渐丰实,夜半不闻犬吠声。看着快40年的旧闻,读着这鲜活的文字,让人感慨。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了堵门的,没有了打电话的,“只因仓廪渐丰实”。
新闻要“主题新,角度新,记者的高明,就在于“以小见大”,即从平常小事出发,提炼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来。从写作看,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宣传员要职业敏感,要以小见大,要体现出一叶一世界的微观和宏观。
“宣传要有亮点,大家读过《新天钢好故事||下班路上,市级劳模客串“交警”》这篇文章吧,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劳模在下班的路上,遇到职工下班班车与工程车“狭路相逢”陷入僵局,劳模同志路过此地,主动疏通交通,这个行为反应出他的责任心,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负责人的人。”江老师用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解他的立意新颖。
据说这是在下班路上偶遇的一篇文章,但是它的立意很新,他不直接写劳模的工作,只是从一个侧面就体现出一个劳模的责任心。老师以此为例,讲述了如何提高会议写作稿的质量、如何让标题新颖、公司对基层通讯稿的具体要求。
“姜老师,那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稿子?你有一个怎样的经验?”会中有人发问。
“勤”江老师总结“写好要做到新闻:耳勤,眼勤,脑勤,腿勤,嘴勤,手勤。脑子里要装着事,脑子里有大局观念,要多跑现场多问会问”
“比如说我采访周亚青同志,我就从三方面写她,工作中,生活中,同事眼中的她,这个都要采访身边的人…”江老师用身边的宣传事迹举例,鼓励大家多发现,多思考,没有小事件,只有大新闻,大家只有用心都是能写出优秀的稿件的。
交流会中,大家积极互动,现场气氛很活跃。“江老师,我怎么感觉跟新闻孩子写作文一样呢?”一个女同志提问。
“说的非常好,用新闻的方式去辅导孩子写作文,能提高孩子写作的质量。”江老师回答“我曾经辅导一个孩子用新闻的方式,新闻的思路写作文,他的作文思路打开了,就得了高分,……”
整场交流会无论回答哪个问题,江老师身边的例子信手拈来,讲的无比生动,一个个都是鲜活的例子,鲜活的人。
所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在平时的默默努力,是日积月累,是每个人的经历。
直至结束,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深感交流会很重要,交流写作经验和经历,有醍醐灌顶的效果,有点睛之效果。只有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展了写作思路,才能写出更优质的新闻稿。相大家信以后会书写更多的更优质的新炼钢的新故事。
大家分分,开始写通讯稿就写的这次交流会。从来没有想到,这是我写通讯稿的开始,我把稿子写完之后交给办公室,被退稿7次,修改7次。其实我自己都想放弃了,你看看办公室的人不厌其烦的给你改稿,让我不得不咬牙坚持。
每次我都想说,大哥你放弃吧。我不知道是谁感动了谁,那篇稿子竟然过关了,从此我便开始给厂里写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