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型父母的16个原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良好的情绪是沟通的先决条件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在愤怒的且自以为是的情绪驱使下,一般很难控制住情绪进行真诚的沟通。有人认为,两个人的沟通中,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甚至被忽略。所以,良好的情绪和氛围也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

纵有一肚子的情愫,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即便心里想着沟通,语调却阴阳怪气,表现出的就不知道是沟通还是挑衅。嘴上喊着沟通,脾气却比谁都大,旁人就不知道是沟通还是吵架。

一个人说:“我跟你没法沟通!”

另一个人气呼呼地道:“你不可理喻,性子那么倔强!”

对方也毫不示弱地说:“哼!懒得跟你说!”

然后两个人都摔门而去,不欢而散。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有时候发生在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时候发生在夫妻之间,有时候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越是亲近、重要的人之间越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沟通中,身体语言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占55%,讲话方式(音调、音量、音高等)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占38%,实际所说的内容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只占7%。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

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呈现出来的就是说话时带给对方的温度和感受。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说出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有亲和力,而有的人说出来就很生硬,甚至让对方感觉很难受。

在做心理咨询时,有人很不解地问:“为什么我明明想和对方好好沟通,却每次都会不欢而散?我自己也没说什么过激的话啊。”其实,通过观察就会发现,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说话的内容上,而是出在他们的说话方式上,他们说话时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太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了。进一步说,沟通效果的好与坏,除了和沟通当时的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有关,还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关联。

心理学家认为,沟通包含了两个维度:内容维度与关系维度。内容维度指的是沟通时的说话内容,比如双方谈到的事情发生经过等,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语言信息。而沟通中除了这些明确的内容,还包含了关系维度,它传递的是沟通双方所处的位置和双方的关系,比如你喜欢对方还是讨厌对方,你和对方是平等关系还是不平等关系等。

比如,当你听到“《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很好看”这句话时,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是你的好朋友,你可能就会觉得它可能真的很好看,于是想去看;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是这部电影的宣传人员,那么你就不那么容易相信了。

又如,很多父母发现,在和孩子沟通时不那么顺畅,尤其是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听自己说的内容,哪怕是为了孩子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同样不在于说话的内容,而是孩子从内心觉得,自己在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两者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一旦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父母说得再对,其沟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