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爱摧毁孩子于无形
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要求有回报的。我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个个案:
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大学,先是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然后慢慢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离婚后,更是对孩子加倍“爱护”,整个人生都以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为荣耀。每天陪着孩子,为孩子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结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看到母亲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另一方面又感到这样的爱使自己失去了自由。因为生活上得到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脑子里除了考上大学之外几乎不敢有任何杂念,精神压力很大。后来他虽然在压抑的情绪下努力考上了大学,但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却选择了服用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一条命才被抢救了回来。
母亲与孩子一起来找我的时候,我让母亲在一旁观察孩子释放情绪,当她看到孩子身体颤抖地大声喊“你不要这样对待我,我不想这样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给予孩子的爱错得那么离谱: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不让他出门与其他同学交往;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功课,从不让他做家务并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
显然,这是一份沉重的、要求有回报的爱,是一份让孩子无法承受其重的爱。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训话:“你不听话,爸爸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我们总认为这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方法,但实际上这些话会给孩子一种强烈又不好的暗示:只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才会被爱!长此以往,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诸如此类的思维定式:
· 考试只能考好,不能考差,否则父母就不爱我了!
· 在学校只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嘉许,如果被老师投诉或批评了,父母就不爱我了!
· 只能让别人在父母面前夸奖我,不能让别人在父母面前说我不好,否则父母就不爱我了!
……
为了避免在父母的面前犯错或呈现负面的形象,孩子开始撒谎,甚至会当着父母一套背着父母一套。因为他认为只有让父母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父母才会爱他,于是有的孩子学会了偷改试卷的分数,有的孩子学会了把过错嫁祸给别人,有的孩子学会了假装听话……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父母那些有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内心逐渐失去了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时常是恐惧的,因为他一直担心会失去这份爱。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母亲给我讲了一件让她很无奈的事情:
有段时间,我的女儿非常想要一台电脑。为了激励她努力学习,于是我跟她说:“如果你这学期能考到前三名,我就给你买一台电脑!”
后来,孩子果然考到了前三名,我也很高兴地给孩子买了电脑。可是第二学期考试时,她的成绩不仅没有进前三名,还下降得特别多!
我觉得很痛苦,感觉像被女儿欺骗了,而且发现从那时起,我们的关系好像也疏远了。跟她沟通的时候,她常常带着防备,每次我提什么要求的时候,她也会提一个要求进行条件交换。我们的关系变得好像是在做交易,可我明明时时刻刻都是爱她的。
这位母亲的错误就是她用一句简单的话让孩子认为这台电脑不是母亲给予自己的爱,而是她自己用学习成绩挣来的。其实女儿只是需要一台电脑,也许还有助于她的学习,没必要与她的学习成绩扯上关系。长期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慢慢就会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去交换,而不懂得爱。当孩子感觉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的时候,也就没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父母给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并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