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六:在路上
“丝路行”系列之开篇《梁家河:有大学问的地方》中引用的“每个人的气质里,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之句,大约可以看作整本《平路易行》的肩题。
张迈曾给我发过南极论坛的邀请函,真诚而随意,一如之前同游峨眉、九华、安庆,成与不成都看缘分,因为我极羡慕他背上行囊“自由行”的那种洒脱,青年时期他溯长江而上,过荆州穿三峡,每到一处便寄一张明信片给我,字形潇洒而修长,一如他作为温州金融足球队、温信足球队“风之子”的身姿。话说我可是正儿八经看过张迈踢球赛的,自然他的球评更为出名。1994年世界杯,《温州日报》设专栏“张迈评球”。1998年世界杯,我在《温州日报》约张迈写专栏“大力神之光”,《温州晚报》也约他写,他凌晨看球清晨交稿,一球两评,双手互搏,角度迥异,绝无雷同。这边是“张迈”、那边是“章脉”,巧思豪想、诚信守约,字节跳动、酣畅淋漓,编辑和读者皆大欢喜。1998年法国世界杯前他去了巴黎,给《温州日报》世界杯特刊发来很有情怀的开篇——《美人如玉剑如虹》,法国世界杯后不久率温州金融足球队夺了温州市第十一届市运会冠军。
而《平路易行》则是一份惊喜,从个人风格鲜明的球评到融合政治、军事、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经济、体育诸多领域的一部笔记,恰似张无忌从冰火岛上的七伤拳到光明顶上的乾坤大挪移。每天阳光洒进书房时刻,都会按时收到张迈发来的文章,跨界与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因而在这个系列文章里,会心一笑是最显著的观感,从历史事件中解读当下,从南美洲忽然回到家乡,从佩德罗就跳到C罗,从匈牙利的阿提拉大帝忽然转到汉代战神霍去病,这种极为丰富的想象与收放自如的频道切换显示了一个优秀金融行家广博的知识面与扎实的阅读积累,个人对世界的思考以及喷涌的灵感,比如在里约的基督山,居然就用温州江心寺那副传诵数百年的对联来解码,堪称神来之笔。
而我尤为共鸣的是《曾经的花样年华——初见阿根廷》结尾段:“……这里一定悲伤过,没有什么是一顿烤肉过不去的,要是过不去,就两顿!门外不远的马拉多纳曾经走过这里,还有他最好的伙伴卡尼吉亚,风吹起他金色的长发,阿根廷的狂喜与忧郁都在这些交杂着的蓝色与黄色里,推开门出去,这里的春天依然寒冷,南半球午后的阳光落在身上,仍然带着90年代的温暖。”这段带着巨大的激情充满南美魔幻主义风格的文字,是青春的记忆、时代之烙印与球迷底色融合起来的一次喷发,而只有在那个点上,才能够盘活所有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路易行》是知行合一的极佳版本,而笔记体这种文本体例,恰好给无拘束的自由选择提供了最佳的表达方式。
张迈的语文课一定学得极好,不然不会改编起《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信手拈来,在全系列的百花错拳般的描述记叙中,可以看出他是以传统文化的底蕴来观察世界的,在行走中思考西方文明的源起与转折,尤其醉心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丝绸之路,在《平路易行》大结局的那天早晨,我在站头等公交的时候给张迈打了个电话,我说如果有“九阳神功”的基础,那么学波斯的“圣火令”也是很快的,唯有如此,“人类极简史”与“地理小发现”才能交织在一起,在时空纵横中寻求一些共振与慰藉。
曾经的业余足球运动员伤了“黄金左脚”而不得不坐轮椅游欧洲,本是一次行路难的记忆,却随缘顿悟了“平路易行”,在荡气回肠的悲喜中走向明天;《平路易行》滋生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17年前“非典”期间温州作家吴明华先生创作了《其实你不懂温州人》,当时我是策划出版人,这次,我又懂得了温州人!
应好友张迈之邀作点滴随想为记。
2020年5月18日
(1)朱闻武,资深媒体人,《温州日报》策划中心主任。从事文化、体育报道25年,策划出版《其实你不懂温州人》《粉墨丹青》等畅销书、大型画册;策划“南戏经典”“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多场画展、大型体育赛事。兼任温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主席,完成16场铁人三项赛事及上海、杭州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