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采样单元的划分
在确定土壤采样数目时,采样单元的定义至关重要,不同的土壤采样单元定义直接影响土壤采样区域面积和采样数目的确定。不同组织和国家对土壤污染物的采样单元定义并不相同。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认为最小的土地单元为土壤采样单元(soil sampling unit),采样单元内具有相似的土壤污染情况;美国州际环境技术与规则委员会(ITRC)认为在抽样理论中基于采样物的平均浓度可以代表的土壤面积、体积的区域被称为“决策单元”,决策单元由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组成;欧洲国家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历史背景、地质水文等共同确定土壤污染物的采样单元(黄亚捷等,2019)。
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两种以上途径)。监测单元的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异同,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环办土壤函〔2017〕1021号)指出,农用地详查单元既是详查布点的独立考察单元,也是详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单元,也是将来根据详查结果初步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综合考虑农用地利用方式、污染类型和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在详查范围内划分详查单元。具体划分方法如下。①污水灌溉型详查单元(包括传统污水灌区),即使用同一水源灌溉并可以确认水源受到污染的农用地,划分为一个详查单元;可基于现有点位超标区内农用地的自然聚集情况,按水系分布、灌区分布、地形地貌等信息划分详查单元;同时受灌溉水污染影响和大气污染影响的,优先按灌溉水污染影响划分详查单元。②大气污染型详查单元,即将重点污染源影响范围划为一个详查单元,根据不同类型规模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扩散特征,确定重点污染源大气影响范围。③其他类型详查单元,包括:(a)矿山或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以地表产流影响范围(指无组织排放污染物并因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污染范围)为一个详查单元;(b)因尾矿库溃坝污染的农用地区域,以受污染区域为一个详查单元,具体由市、县(市、区)根际实际情况划定;(c)因洪水泛滥淹没而污染的农用地区域,原则上以淹没区域为一个详查单元;(d)污染成因不明的,根据农用地分布、种植结构、行政区域(如村或村组)等实际情况划分详查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