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学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企业经营从懂得税收开始

1.1.1 税法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企业,它犹如快车上的一组仪表,推动并监督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每个人对税收都会有所耳闻或涉及,但为什么要收税,税收的意义何在呢?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对于国家而言,税收是其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税收途径参与国民收入分配,采取强制手段取得财政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调节和制约因素,税收在企业各种经济行为中具有不可逾越的存在感。税收与企业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反映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市场经济各种关系中基础性的行为关系。

国家税收部门与企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可以强行征税呢?因为政府为企业营造安定、优越、宽松的投资经营环境,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按章纳税,才能有财力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营。没有强大的政府,就没有稳定的企业;没有企业的稳定,就没有政府的强大。

税法是关于税收的法律规范。税法是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是税收机关征税和纳税人据以纳税的法律依据。税法包括税收法令、条例、税则、施行细则、征收办法及其他有关税收的规定。税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或由国家立法机关授权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公布。

有了税法,税收便有法可依。国家依靠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及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手段。税法是保障税收的法律手段,税收必须遵守税法的各项规定。

税法与税收,是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无论工业、农业、商业、林业,还是IT业、物流业,或其他产业,企业的法人代表、财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学习税法,掌握税法。在依章纳税的同时,利用好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为企业谋求利益。

1.1.2 税收法律关系

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什么是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就是由税收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1)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国家、征税机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如图1-1所示。

图1-1 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纳税人和征税机关各自的权利义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实物和行为。

(2)税收法律关系的4个特点

①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始终是国家,另一方主要为纳税人。

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更改。

③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货币、实物和行为。

④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1.1.3 税收法定原则

何谓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即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若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税收主体即税务机关必须且只能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征税,而纳税主体即纳税人必须且只能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纳税。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含义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1)税种法定

税种法定是指税种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一个税种必定相对应于一个税种法律,非经税种法律规定,征税主体没有征税权力,纳税主体不负缴纳义务。这是发生税收关系的法律前提,也是税收法定原则的首要内容。

(2)税收要素法定

税收要素法定是指税收要素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税收要素具体包括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地点、减免税、税务争议及税收法律责任等内容。税收要素是税收关系得以具体化的客观标准,是其得以全面实施的法律依据,它是税收法定原则的核心内容。

(3)程序法定

程序法定是指税收关系中的实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所依据的程序要素必须经法律规定,并且征纳主体各方均须依法定程序行事。

1.1.4 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即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和自然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税制构成要素如图1-2所示。

图1-2 税制构成要素

(1)纳税人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制的基本要素。纳税人是指依税法规定、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主体。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每一个税种对纳税义务人都有规定,纳税人若没有履行纳税义务,就将承担法律责任。具体的纳税人有:

1)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即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企业或单位。扣缴义务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的单位或个人;另一类是纳税人办理汇款的单位。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扣缴义务。

2)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

名义纳税人是指替别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实际纳税人是指直接支付税款的纳税人。实际纳税人通过名义纳税人实现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义务。一般情况下,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就是实际纳税人。

3)代征人

有些地区和零星分散的税源距离税务机关较远,税务机关会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他们便是代征人。代征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和委托证书的要求,履行代征税款义务。但有关纳税人的减税、免税、退税和违章行为,必须送缴税务机关处理。

4)纳税单位

纳税单位即申报缴税的单位。为了方便征管和缴纳税款,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进行纳税。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国家政策来确定纳税单位。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税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确定税种性质和名称的重要依据。现代税收分类主要以课税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课税对象的多少和课税对象数量的大小,对征税范围和税收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3)税目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率进行税收调控;对性质相同、利润水平相同且国家经济政策调控方向也相同的项目进行分类,以便按照项目类别设置税率。

有些税种不分课税对象的性质,一律按照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没有必要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有些税种具体课税对象复杂,需要规定税目(如消费税),一般都规定有不同的税目。

(4)税率

税率是所征税额与单位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据。每一种税的适用税率,都必须在税法中事先明确规定。税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税率有以下3大类型。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或税目,不论其数额大小,都规定按同一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我国主要采用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或税目,按其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我国税收中的成品油、啤酒、黄酒等消费品为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税率。按累进税率结构的不同,其又可分为:

①全额累进税率,即依课税对象的数额设计逐级递增的税率。每次征税时,按课税对象总额相对应的最高一级税率计算应纳税额。20世纪50年代的工商所得税就采用过21级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即依课税对象的数额设计逐级递增的税率。每次征税时,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分级次按其相应等级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汇总征收。如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

③超率累进税率,其与超额累进税率在道理上是相同的,不过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而是销售利润率或资金率的高低,如资源税的税率。

(5)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任何税种都要确定纳税环节,有的比较明确、固定,有的则需要在许多流转环节中选择确定。若在一种产品的诸多环节中,只选择一个环节征税,称为一次课征制。若选择在两个环节征税,则称为两次课征制。还可以实行在所有流转环节都征税,称为多次课征制。

(6)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它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具体表现。

(7)减税、免税

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减税和免税是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措施。减税免税的类型有:一次性减税免税、一定期限的减税免税、困难照顾型减税免税、扶持发展型减税免税等。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加收滞纳金、处理罚款、送交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等。违章处理是税收强制性在税收制度中的体现,纳税人必须按期足额地缴纳税款,凡有拖欠税款、逾期不缴税、偷税逃税等违反税法行为的,都应受到制裁(包括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制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