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通过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邻近化的目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会影响历史文化村镇人员的流动方向,也会影响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一方面,村镇就业机会的增加、就业环境的提升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会吸引部分务工人员返乡就(创)业,改变村镇现状人口的数量及构成;另一方面,为落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建设实践,村镇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势必会提高历史文化村镇的宜居水平,提升对原村镇居民的吸引力,吸引部分村民回流在家乡居住生活。
(2)产业升级和更替改变历史文化村镇的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历史文化村镇以发展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选择,其传统农业或者手工业商贸产业格局开始向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转型,这类产业业态的变化会影响到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功能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旅游开发活动带动旅馆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使得村镇居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势必改变原来村镇简单的功能空间,进而改变村镇传统的空间风貌;另一方面,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村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优势,积极对接热点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还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主动向高端的产业形态延伸。如浙江乌镇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不仅是一座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度假名镇,由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和乌镇戏剧节的举办,现在也发展成了一座闻名中外的互联网小镇和文化展演之镇,再如天津蓟州区渔阳镇西井峪村,起初由于自发的民俗摄影活动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通过企业介入引入资本下乡,在开发民宿的同时,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运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也得到了众多村民的支持,推动了西井峪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力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
以高速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大力建设,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时空压缩”效应,使得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这种发展变化对于历史文化村镇而言,会加速村镇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对历史文化村镇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改善偏远村镇的外部发展条件,便于吸引开发资本和增加游客数量,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和旅游业的发展会改变村镇常住人口和社会构成结构,改变原住民的生活意识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可以迅速传播并宣传历史文化村镇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俗风情,使其在互联网上受到众人关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网红村镇”,从而促进文化信息的广泛传播,增加对公众的吸引力。
(4)旅游产业的兴旺引发人们对历史文化村镇生活的向往
城镇化带来了人口、产业和交通等的集聚以及城市的扩张。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等城市问题日渐加剧。同时,大城市工作竞争激烈,家族血缘关系淡化,社会交往关系复杂,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乡村和古镇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的饮食、良好的自然环境、清洁的空气和水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放松身心,体验生活。还有部分特色乡镇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村镇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更新改造,引入企业或者资本力量,进行民宿和手工制作等创意空间或活动的建设,赋予乡村旅游更丰富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本,使得历史文化村镇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特色愈加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