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液压技术发展
1.3.1 液压传动技术的历史
液压技术的发展是与流体力学、材料学、机构学、机械制造等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最早作出贡献的是古希腊人阿基米德(Archimedes)。1648年,法国人帕斯卡(B.Pascal)提出静止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本定律,奠定了液体静力学基础。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Newton)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针对黏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提出了牛顿黏性定律。
1738年,瑞士人伯努利(D.Bernoulli)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和流道高度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L.Euler)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试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1827年,法国人纳维(C.L.M.Navier)建立了黏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英国人斯托克斯(G.G.Stokes)又以更合理的方法导出了这组方程,这就是沿用至今的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1883年,英国人雷诺(O.Reynolds)发现液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并建立了湍流基本方程——雷诺方程。
自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对流体力学、近代摩擦学、机构学和机械制造等学科所作出的一系列贡献,为20世纪液压传动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与工艺基础。
在帕斯卡提出静压传送原理以后147年,英国人布拉默(J.J.Bramah)于1795年登记了第一项关于液压机的英国专利。两年后,他制成了由手动泵供压的水压机。到了1826年,水压机已被广泛应用,成为除蒸汽机以外应用最普遍的机械。此后,还发展了许多水压传动控制回路,并且采用机能符号取代具体的结构和设计,方便了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提出的是,1905年,美国人詹尼(Jenney)首先将矿物油引入液压传动中,将其作为工作介质,并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油压轴向柱塞泵及由其驱动的液压传动装置,并于1906年应用于军舰的炮塔装置上,揭开了现代液压技术发展的序幕。
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的武器生产,促进了机械制造工业标准化、模块化概念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1936年,美国人威克斯(Harry Vickers)发明了以先导控制压力阀为标志的管式系列液压控制元件,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板式及叠加式液压元件系列,70年代出现了插装式液压元件系列,从而逐步形成了以标准化功能控制单元为特征的模块化集成单元技术。
20世纪,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实践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电液控制工程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电液伺服机构首先被应用于飞机、火炮液压控制系统,后来也被用于机床及仿真装置等伺服驱动中。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了采用比例电磁铁作为电液转换装置的比例控制元件,其鲁棒性更好,价格更低廉,对油质也无特殊要求。此后,比例阀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
在20世纪,液压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液压传动与控制已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工程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1.3.2 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据2008年统计,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400亿美元。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液压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并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显然,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技术继续努力的目标,也是液压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因此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目前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节能技术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小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减小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小功率损失;减小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小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次调节系统和蓄能器回路。
(2)泄漏控制技术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两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动机液压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3)污染控制技术
过去,液压界主要致力于控制固体颗粒的污染,而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控制往往不够重视。今后应重视解决以下问题: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展封闭式系统,防止外部污染物侵入系统;应改进元件和系统设计,使之具有更大的耐污染能力。同时应开发耐污染能力强的高效滤材和过滤器,如研究对污染的在线测量;开发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和排湿元件,以及开发能清除油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过滤元件及检测装置。
(4)主动维护技术
开展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实现主动维护技术。必须使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具有学习功能的专家知识库,并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一步开发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开发液压系统自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
(5)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机电液一体化可实现液压系统柔性化、智能化,充分发挥液压传动出力大、惯性小、响应快等优点,其主要发展动向如下:液压系统将由过去的电液开发系统和开环比例控制系统转向闭环比例伺服系统,同时对压力、流量、位置、温度、速度等传感器实现标准化;提高液压元件性能,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更适应机电一体化需求,发展与计算机直接接口的高频、低功耗的电磁电控元件;液压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油污染度等数值将实现自动测量和诊断;电子直接控制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如电控液压泵可实现液压泵的各种调节方式,实现软启动、合理分配功率、自动保护等;借助现场总线实现高水平信息系统简化液压系统的调节、争端和维护。
(6)液压CAD技术
充分利用现有的液压CAD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知识库信息系统,它将构成设计—制造—销售—使用—设计的闭环系统。将计算机仿真及实时控制结合起来,在试制样机前,便可用软件修改其特性参数,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下一个目标是,利用CAD技术支持液压产品到零部件设计的全过程,并把CAD/CAM/CAPP/CAT以及现代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建立集成计算机制造系统(CIMS),使液压设计与制造技术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7)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新型材料的使用,如陶瓷、聚合物或涂敷料,可使液压技术的发展发生新的飞跃。为了保护环境,研究采用生物降解迅速的压力流体,如采用菜油基和合成酯基或者水及海水等介质替代矿物液压油。铸造工艺的发展将促进液压元件性能的提高,如铸造流道在阀体和集成块中的广泛使用,可优化元件内部流动,减小压力损失和降低噪声,实现元件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