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工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6.1 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由前述可知,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紧缺等,对于这些问题,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而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

3.6.1.1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由表3-2可知,陆基石油的开采过程会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的特点,导致石油开采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有必要在大力开采石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采取以下对策,以有效降低石油开采各环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石油开采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大气污染的对策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开采过程释放的气体污染物,包括油气挥发进入大气的有毒废气,钻井、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大型柴油机排放的各类废气和烟尘等有害气体,主要含有SO2、NOx、烃类等气体污染物。为了减少油气田开发对大气的污染,对于油气田开发中所产生的烃类,主要采取密闭的流程、完善的集输设备和工艺来限制烃类挥发;对于产生的废气,应实施组织排放,即对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并处理后再排放。

(2)水体污染的对策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就会造成地表水源污染,而地表水源污染进而会造成土壤污染,最终在渗流作用下使地下水被污染。为了减少陆基石油开发对水环境的污染,应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使其达到接纳水体的标准或者回用的标准。

当污染源还没有进入地下含水层时,可采取堵塞或截流的方法来切断污染来源,防止污染源进入地下水层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对油气传输管道应采取防腐措施,避免油气泄漏对地下水的污染。

(3)土壤污染的对策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期占地对土壤的破坏和废弃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使土壤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

为了减少油气田开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应尽量减少油气田开发的面积,降低土壤环境污染率;重视开挖堆土及回填技术,划定堆放点,在地面作业完成后,分别回填深层生土和表层熟土,努力恢复原有土壤结构,以保证土壤内部的营养含量;在容易发生风蚀的地方,应采取积极的固沙措施;加强对油气田开发工作的管理,避免发生油气田开发的事故性污染,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并采取合适的技术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地面工程建设完成后,需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活动中所产生的建筑废料进行清理,避免因这些材料的难降解性对土壤造成影响;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土壤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

(4)生态保护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占地、石油开采机械的运转、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等,都会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植被及野生动物的影响,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占地,实行滚动式开发,将油气田占用面积缩小至最低限度。积极开展绿化工作,注意施工后的地表修复和绿化;管沟回填后应注意地表的平整度,在工作空间内,种植草坪和树木可起到美化环境和保护土壤结构的双重作用。另外,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大力提倡油气田机械和设施实施“绿色工程”,以避免强烈色调刺激动物的栖息和繁殖等。

1)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良好的植被生长条件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地面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开展树木或草木种植工作,改善项目区域的植被条件,以便为野生动物的生长与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野生植被的保护

主要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人工恢复主要是结合地形地貌、湿、温度等条件,有选择性地对生长速率较快的本土植物进行种植,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生长体系,减少地面工程建设对原地面植被的影响。

3)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

施工道路应尽量利用林业项目区内现有的道路,若由于地面工程建设需要新修施工道路时,应尽量缩短其长度;针对林业项目区内需要特别保护或珍惜的树种,可在施工前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移栽;对林业项目区内整个施工用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林木的砍伐量等。

针对林业地段遭到破坏的植被,应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对于树木种植成活率较低的地方,可适当种草或浅根系经济林木;在保证林地原有生态系统组成不变的前提下,在布局上可采用交错分布的种植方式,以促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发展,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性较强的生态体系;相关检疫部门应对种植所选的树种、种苗等进行病害方面的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综上所述,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各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可采取的对策如表3-12所示。

表3-12  陆基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3.6.1.2 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由表3-4可知,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开采过程中大量废弃物和污水排入海中而造成生态破坏与社会危害。对此,可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1)技术层面的对策

技术层面上,应对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与污水进行分类收集,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达标排放;一旦发生意外泄漏,应立即采取有效手段对泄漏至海域的油膜进行捕集、清除,尽量减少其中的油类等污染物对海域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降低其社会危害。

目前,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是处理溢油的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当海洋表面存在比较厚的油层的时候,利用设备将海面上的石油进行析出,从而保持海洋表面的清洁。化学方法是通过燃烧、喷洒化学药品等途径将海面的石油溶解。生物治理是在被污染海域投入大量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来溶解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并将其分解。和其他几种方法相比,生物治理是最环保、效率最高、最可靠的方法,并且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伤害最小,成本也最低。但生物治理有一个缺点,就是微生物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分解石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最常用的方法仍然是物理修复法和化学方法,对于微生物溶解石油的技术仍需要人们去大力开发。因此,在科研上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努力研发溶解石油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减少在石油开采中对海洋的伤害,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并将其进行整合利用,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贡献。

(2)政策层面的对策

目前,海上石油开采所造成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治理海洋石油污染应从强化管理的角度入手,即从政策层面寻找解决措施。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 过度使用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供给、再生和增殖循环的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生产力和环境循环能力下降。

② 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观,海洋污染对社会的长期影响并不被重视,造成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

③ 过度的人口压力。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长。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所以必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创建环境意识和认识科学的环境价值,实现发展和环境的和谐。

解决措施如下:

1)完善法规体系,坚决依法治理和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执法没有落实,并且海洋污染的有关法律并不是很多,或者已经制定的法律可实行性很弱,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意识的积极能动性,合理规划海上石油开采行为,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真正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因此制定专项的海洋石油污染的法律迫在眉睫,只有加强对海洋保护的宣传,加强企业对法律的了解和遵守,依法开采石油,依法保护海洋环境,依法治理海洋污染,才能降低海洋环境被破坏的风险,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实行的是综合管理和产业管理体制,管理主要集中在行业,整体管理薄弱。针对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家海洋局负责防止海洋石油开发造成的污染,中国港口的监控系统以及渔业行政和海军分别负责防止船舶造成的污染等问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或机构间协调,因此彼此的利益和问题难以有效划分。相比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如美国、日本和韩国,都建立了行政管理机构。因此认为,中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国家海洋管理或协调的全国委员会,以使国家海洋局、渔业管理和海军有效地相互合作和工作,有效地统一管理或协调。

综上所述,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如表3-13所示。

表3-13  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