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的“咸平之治”
公元997年三月,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病逝,他的第三个儿子赵恒继位当了皇帝,就是宋真宗。要知道这个皇帝来得十分的巧合,因为在赵恒前面有两个哥哥,但是本来被立为太子的大哥赵元佐疯了,后来被立为太子的二哥赵元僖得了暴病死了,于是,赵恒才在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被立为太子。
即使这样,赵恒的即位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在至道三年初,宋太宗已经病重,朝廷中为谋立新皇帝,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李皇后和掌握权力的王继恩并不喜欢太子赵恒,所以联合了一些大臣,准备废掉太子,拥立赵元佐为皇帝。但是他们的阴谋被宰相吕端发现了,一天,吕端进宫看望宋太宗,这时的太宗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了,吕端看到太宗身边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没有太子赵恒,便怀疑王继恩会耍花招,赶紧回到丞相府给太子写了一封信,让他赶紧进宫,以防不测。
很快,赵光义驾崩,宫中传来哭声一片。与此同时,李皇后让王继恩去把吕端叫来,准备改立赵元佐为帝。但吕端早就看出李皇后两人的盘算,于是当机立断,把王继恩关起来,并命人严加看守,自己则独自来到李皇后面前,以“先帝遗愿”为由,与她据理力争。最终,李皇后妥协了,赵恒得以顺利登基。
◆知识链接
发疯的赵元佐
赵元佐“发疯”烧了皇宫以后,被宋太宗贬为平民,后来他的三弟即位,念及他是自己的同母兄长,又封了他官职和爵位。此后赵元佐一直活到了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才去世,享年62岁。
有人认为其实他之前根本就没有疯,不过是在用装疯来躲过血腥的皇位之争罢了。
赵恒登基为帝后,第二年改元,和他久经沙场的伯父、父亲不太一样的是,赵恒从小就生活在深宫中,因此性格比较懦弱,没有什么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宋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他的身边,有李沆、吕端、寇准等有能力的大臣辅佐,他本人即位之初也比较勤于政事,而且比较节俭,他在位期间,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因此社会相对来说较为安定。当时铁制工具的制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土地耕作面积一下子增加到5.2亿亩,要知道在宋太宗至道二年时,耕地还只有3亿亩左右。又引入了暹罗国的良种水稻,农作物的产量倍增,各项手工业、商业也都蓬勃发展,贸易繁荣,北宋在经济上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因此,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将这段繁荣发展的时期,称为“咸平之治”。
遗憾的是,宋真宗在晚年时,也像历史上很多其他帝王那样,亲小人,远贤臣,变得好大喜功起来,身边围着一圈善于逢迎拍马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小人。他们揣测出宋真宗爱面子,好大喜功,却又畏惧战争,于是假意上奏:“幽、蓟两州苦辽国久矣,还请官家提兵北伐,洗刷澶渊之盟的屈辱!”
宋真宗摇摇头:“天下才刚承平不久,怎可妄动刀兵?不可不可。”这时,宰相王钦若装模作样地说:“既然如此,还请官家封禅,威压四海,慑服诸国!”
“请官家封禅!”王钦若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的大臣们齐齐高声上奏,宋真宗感到意外的同时,心底也在暗暗窃喜:封禅既能宣扬自己的功绩,又不用打仗,何乐而不为呢?
◆知识链接
封禅
在古代,封建帝王会在泰山举行一种祭祀天地的仪式,这就是所谓的“封禅泰山”。为什么选择在泰山封禅呢?这是因为泰山在古人心目中有着“天下第一山”的地位,帝王只有在泰山封禅,才算得上真正的人间正统。
赵恒心里痒痒的,但是又担心宰相王旦会反对自己这样做。这时王钦若又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已经将王旦说服了。赵恒听他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就将王旦召进宫里赴宴,宴饮正酣时,又命手下人取出一樽酒,赐给了王旦,对他说:“这樽酒你带回去,和妻儿一同享用吧!”王旦回家后将酒樽打开,这才发现里面原来装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珍珠,都是特别华贵的,他这才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只得对即将到来的封禅闭口不言。
几天后,宋真宗在朝会上对大臣们讲:“朕这两天总梦到一名鹤发童颜的仙人对我说‘春天做个道场,赏你天书三篇’。于是朕依照仙人所说,建了一处道场。今儿早皇城司的探子来告诉朕,真有天书出现。”说完,宋真宗从龙椅上站起来,领着满朝文武走到宫门口,望天拜谢,然后把“天书”迎进了道场。宰相王钦若手拿一卷黄帛从队列中站出来,把黄帛展开,取出一轴,大声念出封口上面的一行字,大概意思就是说宋真宗受命于天,赵宋的统治千秋百代。大臣们虽然知道这事有猫腻,但还是恭贺宋真宗“天降祥瑞”。宋真宗见状喜形于色,在封禅泰山后,干脆不理朝政,放任王钦若等奸臣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