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缨花
别名 马银花、密筒花、红山茶。
基原 为杜鹃花科植物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的花。
产地 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鲜用或阴干。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枝条粗坚,直立,初生有丛卷毛。树皮棕色,呈不规则片状剥落。芽卵圆形,芽鳞多数,里面密被白色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有腺点;叶片厚革质,簇生枝端,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2~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而微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棕色,密被黄棕色绒毛,中脉和侧脉显著凹下,侧脉14~18对。花序多花密集,有花10~20朵,簇生于枝端,成伞形总状花序,花序轴密被红褐色绒毛;苞片厚,椭圆形,有短尖头;花萼小,长约2mm,5裂,裂片阔三角形,被绒毛和腺毛;花冠钟形,大而美丽,紫红色,长4~5cm,直径3~5cm,5裂,裂片先端凹缺,基部里面有5个蜜腺囊;雄蕊10,长短不一,长2~4cm,花丝无毛;雌蕊长3.5~4.5cm,子房1,圆锥形,密被淡黄色至红棕色绒毛。蒴果长圆柱形,长1.8cm,有5棱,成熟时5纵裂,被黄棕色绒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花药性状 总状花序聚集成簇,花大呈紫红色,花冠漏斗状,直径3~5cm。
化学成分 主要为黄酮类,糖苷,萜类,儿茶素,表儿茶素,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chin,(2S)-4-(3,4-二羟基苯基)-2-丁醇,(3,4-二羟基苯基)-2-乙醇。
药理作用 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且具有一定毒性。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小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
验方
治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马缨花9~15克,煎服。
本草记载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拔毒,止血,调经。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6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
[2]宋鹤娇,潘玉银,汪伟光,等.马缨杜鹃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9,32(12):184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