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花
别名 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
基原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细叶白头翁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花。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河南、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播种后第2年4月中旬采收鲜花,晒干。
植物形态 白头翁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状茎粗,直径8~15mm。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叶3全裂;叶柄长7~15cm,被密长柔毛;叶片轮廓宽卵形,长4.5~14cm,宽6.5~16cm,上面疏被毛,后期脱落无毛,下面密被长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3深裂,中央深裂片楔状卵形,或狭楔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2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3深裂。花葶1~2,花后生长,高15~35cm,苞片3,基部合生,筒长3~10mm,裂片条形,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花梗长2.5~5.5cm;萼片6,排成2轮,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8~4.4cm,宽9~20mm,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被毛。瘦果长3~4mm,被长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3.5~6.5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细叶白头翁 多年生草本,高15~25cm。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长5~8cm,有时长达14cm,疏被白色柔毛;叶片轮廓狭椭圆形或卵形,长7~8.5cm,宽2.5~4cm,羽片3~4对,下部的有柄,上部的无柄,羽片又作羽状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有时卵形,宽1~2.5mm,先端常锐尖,边缘稍反卷,成长叶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稍被长柔毛。花葶有柔毛;苞片3,长2.8~3.4cm,基部合生,筒长5~6mm,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1~1.5mm,外面被长柔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花梗长约1.5cm,结果时长达15cm;萼片6,排成2轮,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2~4.2cm,宽1~1.3cm,蓝紫色,先端微尖或钝,外面被长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瘦果长约4mm,密被长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约3cm。花期5月,果期6月。
兴安白头翁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根状茎粗5~7mm。基生叶7~9,开花时长出地面,叶3全裂;叶柄长2.8~15cm,被柔毛;叶片轮廓卵形,长4.5~7.5cm,宽3~6cm,上面近无毛,下面沿叶脉疏被柔毛,3全裂或近羽状分裂,中央全裂片有细长柄,又3全裂,裂片深裂,深裂片宽线形或狭楔形,全缘或上部有2~3小裂片或牙齿;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3深裂,深裂片全缘或有数牙齿或2~3小裂片。花葶2~4个,有柔毛;苞片3,长4~5cm,基部合生,筒长1.2~1.4cm,裂片似基生叶的裂片,外面密被柔毛;花两性,单朵,近直立,花梗长约7.5cm,结果时增长,被密柔毛;萼片6,排成2轮,椭圆状卵形,紫色,长约2cm,宽0.5~1cm,先端微钝,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被柔毛。瘦果长约3mm,密被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5~6cm。花期5~6月,果期6~7月。
花药性状 花萼片6,瓣状,排列成内外2轮,带紫色,卵状长圆形,背面密被柔毛;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的1/2,花丝基着,黄色;雌蕊多数,花柱丝状,密被白色长毛;花梗长短不一,有柔毛。气微,味稍苦。
质量要求 以朵大、纯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要含白头翁皂苷。
药理作用 抗炎。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用于疟疾,头疮,白秃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保健方
白头翁花茶:白头翁花6克。开水冲泡饮用。茶疗功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肿痛。
本草记载 《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白秃头疮。”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