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等,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前的一部著作,为诸子百家之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一部经典。它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对政治的和谐与稳定,都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相传是春秋末期楚国人李耳骑青牛隐退到西关时,经函谷关,由尹喜求赐所留的经典。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来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德经》四十四章在后,总共分为八十一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又多归于治国为君的主张,文意深奥,涵义广博。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体,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个便是“道”,“道”是规律,老子构建了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规律,而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无常变化的,对立的事物往往会互相转化,即阴阳转化,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说明事物本身是阴阳两极的统一体。“道”作为书中最抽象的概念,是天地万事万物之母,即原动力,而“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包括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方法是来源于事物的原动力,也就是来源于道,老子主张纯朴淡泊、清静贵柔、谦让守弱等效法自然的德性。
第二个是“无为”,“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顺势而为,不折腾。无为一方面体现在尊重自然规律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弱化政治领袖的统治作用。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理想的国家社会是朴素有序,清静和谐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圣人是理想中的政治领袖,一般指上古时的几位政治治理的楷模。
第三个词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样子,宇宙的发生和运行,其本身就是自然的、自在的。“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的思想精华,“无不为”是“道”的作用,指道化生了万物,“无为”就是“法自然”,顺自然而为,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一切都是顺客观规律而为,看似无主体作为,实际是无主观强行妄为。老子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认为人保持柔弱如雌,是保存生命的必要良策,同时也是变得强大的基础,或者说,保持柔弱如雌本身就是一种强大。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在现在的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他一生修道且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多岁,比孔子年长20余岁,孔子曾经多次问道于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公认的中国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文献记载,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知识渊博,还拜精通天文地理、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为师,后来又入周太学,拜见博士,后来在守藏室做官,守藏室相当于周朝的国家图书馆,汇集天下的文章书籍。春秋时期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欢。尹喜深感老子的学问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流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在其上而不在其内,先秦法家的韩非子曾经作《解老》、《喻老》,他的法家思想部分来自《道德经》;孔子也曾经多次向老子问道,而形成自己的儒家思想。连《孙子兵法》也是受启发于此,从军事角度延展了《道德经》的思想,更有后来的道家养生中医等理论,也与《道德经》一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子已经不止代表一本书或一个人,而代表一种圆满具足的源头智慧。他最可贵之处在于,与同时代的另外两位圣人孔子和佛陀相比,他只是从身边走过的谦谦长者,他没有威仪,没有门徒和排场,老子活出了自己所倡导的清静无为、上善若水,教导了后世人类。
儒、道、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老子、孔子是2500年来中国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汉朝的汉桓帝曾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奉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为老子与唐朝的皇帝同姓,道教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中国古代有四位皇帝亲自注解《道德经》,他们是: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宋徽宗赵佶和清世祖顺治。唐太宗李世民曾让举国上下都学习《道德经》,并以《道德经》精神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创造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令首都长安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
老子的思想是全球人类的共同财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外文译本总数有500种,仅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道德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关注,并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奥秘,寻求人类智慧的源头。《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给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其精髓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所惊羡。
《道德经》一书版本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店竹书本、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本、河上公本等,注释《道德经》的学者更是不胜枚举。我们这次注释的《道德经》,释译以王弼注解本为底本,每一章都作了题解,对正文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适合不同古文水平的爱好者阅读。由于注译者水平所限,其中定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