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马援传
原文
马援[1],字文渊,扶风[2]人也。建武九年,拜为太中大夫[3]。十七年,交址[4]女子征侧及女弟[5]征贰[6]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7]蛮夷[8]皆应之,寇略[9]岭外[10]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拜援伏波将军,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址,斩征侧、征贰,传首[11]洛阳。封援为新息侯。
注释
[1]马援:详见前注。
[2]扶风:古地名。约在今陕西长安县西。
[3]太中大夫: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所属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议论。
[4]交趾: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
[5]女弟:妹妹。
[6]征侧与征贰:又称二征夫人。汉朝交趾郡麊泠县人。是武装反抗中国东汉政权的两个姐妹,她们的父亲是雒将,也就是部落首领。
[7]九真、日南、合浦:汉武帝时设立了交州,下辖交趾(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今越南广治附近)、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七郡。
[8]蛮夷:亦作“蛮彝”,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9]寇略:侵犯劫掠。
[10]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
[11]传首:传送首级;被杀头。
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人。建武九年,官拜太中大夫。十七年,交址女子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造反,攻陷了所在的州郡,九真、日南、合浦的蛮夷全都响应她们,侵略五岭以南地区六十余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于是朝廷拜授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征讨伐交址,斩杀了征侧、征贰,传送首级到洛阳。马援被封为新息侯。
原文
援尝有疾,梁松[1]来候之,独拜[2]床[3]下,援不荅。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壻[4],贵重[5]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6]之,大人[7]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
注释
[1]梁松:字伯孙,少为郎,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婿,再迁虎贲中郎将。
[2]独拜:特行敬礼。
[3]床:这里指病榻。
[4]帝壻:壻,同“婿”。松为舞阴公主之夫,光武皇帝之婿。
[5]贵重:位高任重。
[6]惮:畏惧。
[7]大人: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译文
马援曾经生病,梁松来问侯他,亲自在病榻前叩拜,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儿子们问他说:“梁伯孙(梁松的字)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中地位显贵,公卿以下的官员没有不怕他的,大人您为什么独独不以礼相待呢?”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虽然尊贵,但怎么能失去长幼次序呢?”梁松因此而憎恨马援。
原文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1](尚旧作向,改之),击武陵五溪蛮夷[2],军没[3],援因复请行[4]。遂遣援率中郞将马武、耿舒等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5]杜愔[6]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7],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8],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9],独恶是耳。”初,军次[10]下隽[11],有两道可入,从壶头[12],则路近而水嶮,从充[13]道,则涂夷[14]而运[15]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16]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17]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注释
[1]刘尚:东汉初年大将。
[2]武陵五溪蛮夷:亦称“武陵蛮”,东汉至宋时对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
[3]没:败亡;覆灭。
[4]请行:请求前往作战。
[5]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6]杜愔:愔,音因。生卒不详,是马援的友人。惠栋曰:“袁宏纪:‘作杜忆。’”
[7]年迫余日索:即年迫日索,谓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李贤注:“索,尽也。”
[8]长者家儿:李贤注:“谓权要子弟等。”
[9]调:协调;使协调。
[10]次:谓军队驻扎。
[11]下隽:县名,约在今湖北通城县。
[12]壶头:李贤注:“壶头,山名也,在今辰州沅陵东。”
[13]充:李贤注:“充,县名,属武陵郡。”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14]夷:平坦。
[15]运:运输。
[16]耿舒:东汉茂陵人,耿况之子,耿弇之弟。官至建威大将军。
[17]扼:掐住。李贤注:“扼,持也。”
译文
建武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进攻武陵五溪的蛮夷,全军覆没,马援因而再次要求出征。朝廷就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征讨五溪。马援晚上和送他的人告别,对他的朋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纪大了,在世的日子也不多了,常担心自己不能为国尽忠而死,今天我的愿望终于达成,死而无憾了。只是担心权贵子弟有的留在我的左右,有的还要与他们共事,很难把关系协调好,我唯独担心这一桩事啊!”起初,军队驻扎在下隽县,有两条路可走。从壶头走,路程近但水路较艰险;从充道走,路虽然平坦但运输路程却较远。光武帝刚开始对此也很犹豫。等到军队开到时,耿舒主张从充道走,马援认为这样会耗费时日,浪费军粮,不如进入壶头,掐住敌人的咽喉要地,充县的敌人会不攻自破。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后,光武帝采用了马援的进军方案。
原文
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1],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2]病,遂困。乃穿岸[3]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4]鼓噪[5],援辄曳足[6]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7]书曰:“前舒上言,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8]行死,诚可痛惜。”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9]中郞将梁松,乘驿[10]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注释
[1]守隘:把守关隘。隘,险要处。
[2]中:遭受;受到。
[3]穿岸:在水岸边凿石为室,以避暑气。
[4]升险:登上险要处。
[5]鼓噪:出战时擂鼓吶喊。
[6]曳足:拖着足。
[7]好畤侯弇:好畤,古县名。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
[8]怫郁:作“怫悒”,忧郁,心情不舒畅。
[9]虎贲: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
[10]乘驿: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用的交通组织。始于春秋战国,称遽、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邮、传等。
译文
军队进入壶头,敌人登高把守关隘,河水湍急,船只难以前进。恰逢天气很热,不少士兵染疫而死,马援也病倒,大军被困。于是在河岸边挖石洞,来躲避暑热。敌人每次登上险峻地段擂鼓吶喊,马援都会警觉地拖着病体出来观察形势,身边的人都被他这一豪壮的气概所感染,没有不掉泪的。耿舒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写信说:“先前我上书建议应当先攻打充县,粮食虽然难运而兵马却可以发挥战斗力,数万军人定会奋勇争先。现在陷于壶头竟然不能前进,大家都快要郁闷死了,实在叫人感到痛惜。”耿弇接到信,将此事上奏,光武皇帝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站的车去责问马援,并代为监军。适逢马援病逝,梁松旧日怨恨未平,就利用这个机会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追缴了马援新息侯的印绶。
原文
初,援在交址,常饵[1]薏苡[2]实,用能轻身省[3]欲,以胜瘴气[4]。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5],权贵皆望[6]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7]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8]。马武、于陵侯侯昱[9]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10]惶惧[11],不敢以丧还旧茔[12],裁[13]买城西数亩地稾葬[14]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15]。援兄子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16]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17],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注释
[1]饵:服食;吃。
[2]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
[3]省:减少;削减。
[4]瘴气: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
[5]珍怪:珍贵奇异之物。
[6]望:怨恨;责怪。
[7]谮:谗毁;诬陷。
[8]文犀:有纹理的犀角。
[9]侯昱:河南密县(今新密市)人。大司徒侯霸之子。东汉初曾任太仆,历官刺史,建武十三年,侯霸因病去世,袭封于陵侯。建武二十四年曾随马援出征南蛮。
[10]妻孥:妻子和儿女。
[11]惶惧:恐惧,惊慌。
[12]茔:葬地。
[13]裁:李贤注:“仅也,与才同。”
[14]槁葬:草草埋葬。李贤注:“槁,草也。以不归旧茔,时权葬,故称槁。”
[15]吊会:聚集吊丧。
[16]诣阙:谓赴朝堂。
[17]坐:犯罪;判罪。
译文
当初,马援在交址,常吃薏苡籽,用它可以使身体轻便,减少欲望,还能缓解瘴气的毒害。南方的薏苡籽较大,马援想留作种子,军队还朝时,装载了一车薏苡籽。当时被人认为是南方的珍奇宝物,权贵们皆有怨责之意。马援当时正受宠信,所以没有人上告。等到马援死了以后,就有人上书诬陷他,说以前运回的东西,都是明珠和有纹理的犀牛角。马武和于陵侯侯昱等,也都上书报告当时的情况,光武帝越发愤怒。马援的妻子儿女十分恐惧,不敢把马援的尸体运回家乡旧坟去安葬,只在洛阳城西买地数亩,草草地掩埋起来完事。宾客和故友也没有人敢去聚集吊丧。马援的侄子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用草绳相缚连,到宫阙请罪。光武帝于是命人拿出梁松的奏书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了马援获罪的原由,上书诉说冤情,前后共六次,言辞十分哀伤悲切,然后马援才得以正式安葬。
原文
又前云阳令同郡朱勃[1],诣阙上书曰:“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2],而以王礼葬田横[3],大臣旷然[4],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5]在内,微过[6]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7],燕将据聊而不下[8],岂其甘心末规[9]哉?悼巧言[10]之伤类也。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拔自西州[11],钦慕圣义,间关[12]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13]封侯之福耶?”
注释
[1]朱勃:生于汉成帝元延二年,卒年不详,字叔阳,扶风人。
[2]高祖赦蒯通:蒯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固城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后汉书集解》:蒯通说韩信背汉,高祖征通至,释不诛。
[3]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李贤注:“田横初自称齐王,汉定天下,横犹以五百人保于海岛,高祖追横,横自杀,以王礼葬之。”
[4]旷然:形容豁然通晓。
[5]谗言:说坏话毁谤人。亦指坏话,挑拨离间的话。
[6]微过:轻微的过失。
[7]章邯畏口而奔楚: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章愍长子。秦末大将,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8]燕将据聊而不下:《史记》曰:“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于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9]末规:犹下策。
[10]悼巧言:悼,恐惧。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
[11]西州:指陕西地区。
[12]间关:曲折。李贤注:“间关犹崎岖也”。
[13]徼:音腰。招致,求取。
译文
又有前任云阳令、马援的同乡朱勃到宫阙上书说:“臣听说王者的德行以及圣明的政治,不会忘记人臣的功劳,采用他某一方面的美德,而不要求他具备所有方面。所以汉高祖赦免了蒯通并用王礼殡葬了田横,大臣们豁然开朗,都除去了心里的恐惧。大将征战在外,谗言却在宫内流传,有一点小过就记下来,大功却不计,这实在是治理国家所应谨慎对待的。所以秦大将章邯因为害怕谗言而投降了项羽,燕国的将军攻下了聊城而不敢回国,难道是他们甘心出此下策吗!他们是害怕谗言伤害善良的人啊!我私下了解到已故伏波将军马援,从西州被选拔,敬慕皇帝的圣德仁义,历经曲折艰险,冒着万死的危险,孤身立于众权贵之间,旁边却无一人帮他说话;他率军驰骋险境,深入虎口要地,难道他有过回头为自己考虑的时候吗?难道他已知道将要担任七郡之使官,求取封爵的福分吗?”
原文
“八年,车驾[1]西讨隗嚣[2],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3]陇,冀[4]路断隔,唯独狄[5]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6]漏刻[7]。援奉诏西使,镇慰[8]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9],谋如涌泉,势如转规[10],遂救倒悬[11]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12]先零[13],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14]贯胫[15]。又出征交址,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16]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17],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二年,作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18],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19]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20],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21],葬不归墓,怨隙[22]并兴,宗亲怖栗[23]。死者不能自列[24],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注释
[1]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2]隗嚣:见前注。
[3]下:离开。
[4]冀:指冀县,战国秦武公所置。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南。
[5]狄:古地名,今甘肃临洮县。
[6]寄命: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
[7]漏刻:顷刻。
[8]镇慰:安抚慰问。
[9]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10]转规:转动圆形器物。喻一往无阻或毫无阻难。李贤注:“规,员也。”
[11]倒悬: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
[12]诛锄:除灭;诛杀。
[13]先零:先零部是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之名初见于《汉书·赵充国传》。
[14]飞矢:飞驰的箭。
[15]胫:人的小腿。
[16]悔吝:悔恨。李贤注:“吝犹恨也。”
[17]临乡:古地名,今湖南省桃源县。
[18]害气:邪气;有害之气。
[19]众庶:众民;百姓。
[20]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21]杜门:闭门,堵门。
[22]怨隙:嫌隙。
[23]怖栗:亦作“怖栗”,害怕得发抖。
[24]自列:自己陈述。
译文
“建武八年,皇上西征隗嚣,征讨方针犹豫未定,各路兵力还未集中,马援提出了应当及时出兵的主张,终于击败了河西的敌人。等到吴汉败离陇上,进入冀县的道路已被断绝,只有马援所在的狄道为国家坚守,军民们饥饿困顿,命在旦夕。马援奉诏出使西方,安抚慰问边地民众,接着又招集豪杰,劝诱羌戎。智谋犹如泉涌,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于是挽救了形同倒悬的危急局面,保住了几乎失守的城池,保全了兵力使之得以挥师前进,取敌人的粮食而食,陇冀大致平定,而他自己却独守空郡。他只要动兵便立功,只要出师便能取胜。他诛灭了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追入山谷,勇猛作战,飞箭穿透了他的小腿;又出征交址,当地多瘴气,马援与妻子儿女生死诀别,毫无后悔、惜命之心,于是斩杀了征侧,平定了交州。之后他再度南征,立即攻陷了临乡,军队已取得功绩,但事业未成而身先死。将士们虽染瘟疫,马援也没有独自生存。说到战争,有的因持久而建立功勋,有的因急于取胜而导致失败;深入敌军中未必就能取胜,暂时不进未必就不对。人情常理哪有乐意长期驻守在险恶绝境中的道理,谁不想生还呢?马援效力于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外沙漠,南渡江海水域,顶着瘴气,死于军中,功名泯灭爵位被夺,封地也不能传给后人。天下人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过失,老百姓也未听说过对他的毁谤,突然遇到众口一词的攻击,横遭谗言的诬陷毁谤,家属闭门不敢与外面交往,遗骸不能葬入祖墓,怨言嫌隙一齐而来,宗族亲属惊慌恐惧。死者不能自白冤屈,活着的人也不能为他辩冤,臣下我暗自为他伤悲。”
原文
“夫明主醲[1]于用赏,约[2]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3]金四万斤,以间[4]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5]之忠,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6]之所悲也。惟陛下留思竖儒[7]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8]。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9]海内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10]田里[11],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12],冒陈悲愤,战栗阙庭[13]。”书奏,报归田里。
注释
[1]醲:浓厚。
[2]约:少;省减;简约。
[3]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伟大的谋略家。
[4]间:离间。
[5]孔父:指孔夫子。
[6]邹阳:生卒不详,西汉散文家。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
[7]竖儒:对儒生的鄙称。有时用以谦称自己。
[8]五义:礼记曰,“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9]厌:满足。
[10]伏:居;栖身。
[11]田里:泛指乡间,民间。
[12]栾布哭彭越之义:栾布、彭越,人名。前书曰,彭越为梁王,栾布为梁大夫使于齐。越以谋反,枭首洛阳,诏有收视者捕之。布使还,奏事越头下,祠而哭之。
[13]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
译文
“英明的君主,应多多使用奖赏而减少施用刑罚。汉高祖曾给陈平黄金四万斤来离间楚军,不过问他如何支出与收入以及做了些什么,难道还会怀疑他是否用钱粮去离间楚军了吗?人具有孔夫子的忠诚却不能使自己避免谗言的伤害,这是邹阳所悲哀的事情。希望陛下能留意我这个无知儒生的话,不要让功臣含恨九泉。臣听说《春秋》的经义,人的罪过可用功劳来抵消。按圣明君主祭祀的原则,做臣子的能做到五义死后就可享祭祀。像马援,正是所谓的以死来尽心为国效劳的人啊。希望让公卿们来评议马援的功过,再决定应当是剥夺其爵位还是应当续封,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臣年已六十,经常伏居在民间,私下为栾布不顾禁令哭祭彭越的大义而感动。臣冒死陈述内心的悲愤,惶恐战栗于宫阙之上。”奏疏呈上后,有了答复,他便返回乡里了。
原文
子廖[1],字敬平,少以父任为郎,肃宗[2]甚尊重之。时皇太后躬履[3]节俭,事从简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4],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5],成帝御浣衣[6],哀帝去乐府[7]。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8]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9],必有其本。”
注释
[1]廖:马廖,马援长子,明德马皇后长兄。明德皇后既立,拜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
[2]肃宗:孝章皇帝,名炟,明帝第五子。
[3]躬履:亲身履行。
[4]长乐宫:汉代天子母亲的代称。此指明德马皇后,章帝尊其为皇太后。
[5]服官:官名。汉齐郡临灾产纨縠,陈留郡产锦锻,各设置服官,专掌宫廷衣着供应。在临灾也称三服官,因供应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
[6]浣衣: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
[7]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
[8]从行:仿效其行为。
[9]改政移风:改变风气习俗。
译文
马援长子马廖,字敬平,年轻时因父亲马援为官被保举为郎,深受章帝的尊重。当时皇太后亲身履行节俭,办事务从简省。马廖担心这种美德难以贯彻始终,上疏马太后,劝谏太后成就德政,说:“臣依据前代的诏命,认为百姓日用不足,是由于世人崇尚奢侈浪费。故而元帝免去服官,成帝常穿旧的衣服,哀帝去除乐府。然而奢侈浪费仍未停止,以至于造成衰败混乱,原因是由于百姓效法朝廷的行为而不重视朝廷的言辞。改变风气习俗,必须抓住根本。”
原文
“传曰:‘吴王[1]好剑客[2],百姓多瘢疮[3];楚王好细腰[4],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5],四方[6]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7]起京师。今陛下躬服厚缯[8],斥去华饰[9],素简[10]所安,发自圣情,此诚上合天心[11],下顺民望[12],浩大之福,莫尚于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13],法大宗[14]之隆德,戒成哀[15]之不终。《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诚令斯事一竟[16],则四海诵德,声熏[17]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18],而况于人心乎?况于行令乎?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19]夜诵之音。”大后深纳之。
注释
[1]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又作阖庐。姬姓,吴氏,名光,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时吴国第二十四任君主,活动于春秋末期,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部分史书认为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2]剑客:精于剑术的人。
[3]瘢疮:创伤或疮疡的疤痕。
[4]楚王好细腰:楚王,楚灵王。初名围,即王位后改名虔。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弟弟,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5]高髻:古代妇女发式,又称“峨髻”,是相对指髻式高耸的称谓。
[6]四方: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7]慢:轻忽;怠忽。
[8]厚缯:帛之厚者。
[9]饰:修饰;装饰。
[10]素简:朴素简约。
[11]天心:犹天意。
[12]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
[13]勉勖:勉励。
[14]大宗:李贤注:“太宗,孝文也。玄默为化,身衣弋绨”。
[15]成哀:汉成帝刘骜和汉哀帝刘欣的合称。
[16]竟:李贤注,“竟犹终也”。
[17]熏:李贤注:“薰犹蒸也,言芳声薰天地也”。
[18]勒:雕刻。
[19]瞽人夜诵之音:瞽人,古代盲乐师。李贤注:“瞽人,无目者也。古者瞽师教国子诵六诗。《前书礼乐志》云:‘乃采诗夜’。夜诵者,其辞或祕,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
译文
“《传》说:‘吴王喜欢精于剑术的人,老百姓就多有创伤;楚王喜欢细腰,宫女们多有饿死的。’长安城中的谚语说:‘城里的人喜欢束高发髻,四处乡下的百姓发髻就高达一尺;城里的人喜欢画宽眉,乡下的百姓就将眉毛画到半额宽;城里人喜欢长衣袖,乡下的百姓就用整匹布来做衣袖。’这些虽似笑话,但却是切中事实。以前颁布的制度没过多久,稍后就不执行了。虽然是有的官吏不依法办事,但实在是轻慢法令的行为起源于京师的缘故。如今陛下亲自穿着厚缯做的衣服,去掉华丽的装饰,心安住于朴素简约,都是发自您的本性,这种做法实在是上合天心,下顺民意。造福宏大,莫过于此。陛下既已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这一点,但还须加以勉励,效法太宗的盛大德行,借鉴成帝、哀帝不能善终的教训。《易经》说:‘不能持之以恒地恪守自己的德行,恐怕终将会遭受耻辱。’如果真正能将这种事情坚持到底,那么四海之内都会歌颂圣德,赞美之声就会达于天地,可以感通神明,可以刻金石记功,更何况人心呢?何况是推行法令呢!希望把我的这份奏章放在御座旁边,以当作盲人乐师夜间朗诵的声音。”太后深深赞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