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肺俞
【单穴功用】
风门,又名热府。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9),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之交会穴。本穴为风邪侵袭之门户,故名“风门”。针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能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表强卫,以预防伤风感冒。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胸中烦热、风眩头痛、中风、水肿、荨麻疹、百日咳。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9),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又是肺脏精气输布于背部的特定腧穴。本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血、实腠理之功效。用于治疗骨蒸劳瘵、肺痿肺胀、痰涎壅塞、咳嗽气短气喘、胸胁支满疼痛、腰背强痛、小儿龟背、小儿疳积、呕吐呃逆、胃脘疼痛、消渴、皮肤瘙痒、荨麻疹。
【伍用功能】
按“风从上受”“肺合皮毛”之理,风门、肺俞均位于人身上部,故为风邪入侵之门户。风门轻清升散,以疏散风寒,清热解表为主;肺俞肃降下行,以宣肺降气,补虚疗损,肃肺止咳为要。二穴相合,一升一降,一清一补,相辅相成,疏风散寒,解表清热,宣肺止咳,肃肺平喘,其功益彰。
【主治】
1.感冒、时行感冒。
2.急、慢性咳嗽,气短、气喘(急、慢性气管炎,肺炎)等症。
3.哮喘。
4.肺痨(类似肺结核)诸症。
【操作法】
俯伏,于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3~0.5寸,斜刺,针尖斜向椎体方向刺0.5~1.2寸。
俯伏,于第3胸椎棘突下、身柱穴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3~0.5寸,斜刺,针尖斜向椎体方向刺0.5~1.2寸。
【经验】
风门—肺俞伍用,出自《行针指要歌》:“或针嗽,肺俞、风门兼用灸。”
吕老体会,风门、肺俞治感冒时,属风寒者,针、灸并用,起针之后,亦可加拔火罐;属风热者,只针不灸,或三棱针点刺拔罐。治疗急性咳嗽气喘时,与治疗感冒类同,唯证属风热者,针后可加拔火罐。治哮喘、肺痨时,在无热象的情况下,均可重灸(直接、间接灸均可选用)。哮喘(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亦可与天突、孔最伍用,以资增强平喘之功。
1976年,吕老在援喀麦隆医疗队工作期间,曾遇一中年妇人,罹患支气管哮喘5年余,每遇着凉感寒,旋即发病,发则胸闷气喘,喉中痰鸣,咳吐清稀黏痰,咳吐不易,虽经多方治疗,未能愈可,故邀吕老治之。取风门、肺俞、孔最(双侧),针刺用泻法,进针之后,患者顿觉心胸畅快,随之气短、气喘征象改善,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行针1次,起针以后,患者状如常人。嗣后,每当发病,均依上法为治,屡治屡验,病症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