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诊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诊疗基础

第一节 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

教学大纲
熟悉:《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掌握我国3级六等新生儿病房分级标准及省、市、县三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划分标准。
了解: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3年的统计数字,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37%,显示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婴儿乃至儿童死亡的主体。经过多年来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已降至1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6.4‰,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国务院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卫生部发布的“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中,均把提高儿童保健水平、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下降指标。新生儿救治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以上目标的实现。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分娩新生儿数量约为1 500万~1 600万,其中早产儿超过百万,每年需要接受专业监护治疗的危重新生儿以百万计。尤其是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大量高龄产妇以及短期内出生人数的激增,将给我国新生儿救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建立合理的新生儿分级诊疗体系,充分利用稀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资源,是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的重要内容。欧美发达国家新生儿医学发展的重要成就,是形成了规范的NICU分级管理制度和区域性新生儿转运制度。通过对NICU实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NICU以高级别NICU为核心,形成地区级甚至国家级的NICU网络,并通过网络医院间新生儿转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良性分布和合理利用。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大学附属医院NICU分级标准一般分为三级六等。Ⅰ级健康新生儿室:新生儿基础护理。Ⅱ级特护婴儿室:新生儿特别护理,根据能否提供辅助通气(包括持续正压通气)分为Ⅱa、Ⅱb两个级别。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为Ⅲa、Ⅲb、Ⅲc三种等级。其中最高的Ⅲc级必须隶属于大学或研究所,并拥有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和需要体外循环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等大型手术的能力。各级NICU之间患儿通过转运实现合理的双向分流,从而保证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我国新生儿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各地、各级医院纷纷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但因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症新生儿的救治长期以来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技术标准,存在地区差异大、无序建设、收治混乱、水平参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新生儿整体救治水平的提高。
有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率先在国内承担起建立我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重任。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2009年、2011年先后两次开展全国范围的NICU现状调查,了解国内NICU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差异。在立足国内现状和广泛借鉴国外NICU分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制订了我国第一个《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并全文在国内杂志公开发表。2016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制订了《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并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医疗机构的意见,反复修订稿件,并正式发布。该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与2013年指南的内容不尽相同,分级也从3级六等更改为县、市、省三级,为更好配合项目实施,对具体建设要求和标准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将两份指南附后,供国内新生儿病房建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