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如临床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老年病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

老年病的治疗是临床的难题、医生探索研究的重点。西医对治疗这些疾病往往缺乏有效方法,而中医却有它独特并具疗效的治法。因此,国内外医学界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从中医药寻求新疗法,探索其内涵。余从事临床研究50年来,深感中医药在老年病的治疗上暗藏着丰富经验,值得挖掘发扬,兹将结合临证讨论如下,以飨同道。
(一)老年病的核心病机与脾胃密切相关
老年病的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五脏六腑、器官组织以及血管等功能衰退,标实是体内痰湿瘀内停。人的脏器组织功能是体现其正气的重要标志;痰湿瘀内阻,乃由人体气机出入升降紊乱所致。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穷原竟委,脾胃升降紊乱是酿成痰湿瘀阻最根本的始动因素。因脾胃居中焦,是三焦气机出入升降的总枢纽,脾能升清、胃能降浊,一则心火能降,肺气宣通肃降,既助心血循环,又利通调水道;二则肾气上蒸则金水互济,心肾相交。一旦中焦枢机不利,则三焦心肺脾肝肾出入升降枢机紊乱,必致痰湿瘀内停以闭阻络脉。
(二)脾胃在脏腑辨证中起着关键作用
老年病是以脏腑功能衰退为基础,运用脏腑辨证是主要方法。通过脏腑辨证,洞悉脏腑的病理变化,为治疗老年病指明方向。然而,脾居中焦生化气血,运化水湿而灌四旁,以营养五脏六腑等器官组织,是维持全身气机出入升降正常的总枢纽。因此,在脏腑辨证中都把脾胃放在核心地位。从脾胃功能状况,就能了解到其他脏腑功能的强弱。例如脾生化气血匮乏,必致心肝血虚,肺气不足;脾运化水湿失健,水湿内困,生痰壅肺,通调水道失司,必致水液代谢紊乱。又例如一旦胃失降浊,必直接影响到肠道蠕动,导致糟粕不能排出。概而言之,在脏腑辨证中,脾胃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把脾胃定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把脾胃置在脏腑中极其重要位置。我国著名医学家沈金鳌指出:“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有代养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安能不病……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沈氏的真知灼见,振聋发聩,灵机妙绪,启人心扉。历代医家纷纷把老年病纳入虚损病进行治疗,体现老年病以虚为本。如朱丹溪认为,治疗老年病应重视后天之本,颇有卓识指出:“补肾不如补脾”,对后世影响深刻。又如清代名医董西园在«医级»中强调:“治损之道,惟其症难速愈,所以全赖扶助胃气为主也。”笔者也有同感。在50余年的临床中发现,引起老年病的病因错综复杂,有的由于脾胃虚弱,生化气血匮乏,得不到合理调治;有的由于罹患慢性病,治疗不当或过度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损伤脾胃;有的由于长期暴饮暴食,嗜酒无度,屡伤脾胃等。到疾病的中后期,他们大都出现脾胃运化障碍,痰湿益甚,气虚血弱。疾病至此,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从脾胃论治。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改善气血虚弱,增加对心肺肝肾的供血,促进五脏功能的恢复,才能使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总之,中医对诸多老年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高脂血症、肥胖症、老年性焦虑症、眩晕症、脑中风后遗症等,从脾胃论治,既能有效改善症状,又可增强脏器组织的功能,提高健康素质,对益寿延年颇有效益。
(三)临床举隅
病例一:
何某,女,69岁,1990年6月17日来我院门诊。患者5年前因眩晕头痛,在某医院做有关检查,诊断为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患者一直用西药治疗,却无法控制病情,不是出现血压过低而导致头晕加重、汗出、乏力、纳呆等症,就是出现血压持续升高,甚至有时出现血压骤高骤低的现象。诊见头昏目眩,胸闷恶心,心悸心慌,神疲乏力,甚则憋气,苔白腻,舌质黯淡,脉弦细滑。血压26/14kPa(195/105mmHg)。证由痰浊内蕴、瘀阻脉络所致。治以祛痰化浊,活血化瘀,助脾健运。处方:半夏、白术、泽泻、牛膝、山楂各20g,丹参、黄芪各30g,水蛭6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内服。用上方稍有增损治疗2月余,眩晕头痛缓解,血压恢复正常。继以陈夏六君子汤加黄芪、丹参、山楂等,善后调理月余。患者2年多反复测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
按语:
从临床对难治的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虽然病因机制错综复杂,但由痰瘀痹阻所致的占比例较高。而造成痰瘀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转输,蕴蓄体内,影响气机运行而出现气滞。这样一方面进一步阻碍脾运,加重了水谷精微的停积,另一方面由气滞以致血运缓慢而瘀阻,逐步形成痰瘀痹阻的病理变化。而且痰瘀互为因果,不断促进病情加重。治疗的根本在于祛除已形成的痰瘀,同时恢复脾的健运,杜绝生痰之源,这是逆转病理变化的关键。痰瘀一经祛除,血管畅通,弹性恢复,血流供需平衡,血压自然恢复正常。由此说明了难治的高血压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若临床只片面强调降压,不去探寻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病因机制,忽视了调节血流供需的不平衡,血管与血流仍是处于病理状态,很难获得满意效果。本病例的治疗能够抓住病机而从脾胃论治,使罹患高血压5年的患者竟获康复,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病例二:
李某,男,62岁,干部,1989年10月6日来本院门诊。患者1985年2月于某医院行干部体检,诊断为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尔后,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每天静脉滴注复方益母草注射液,口服多种降血脂药物。1月后复查,除血液黏稠度稍有改善外,余无变化。遂停用复方益母草注射液,仍坚持每天服用降血脂西药。1个月后复查,血液黏稠度又恢复至治疗前。至诊前历时4年余,国产降血脂新药基本都用了,并用了多种进口降血脂西药,都未见明显效果。刻诊: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纳呆,苔白腻,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脉细滑。辨证为心脾两虚,湿浊内蕴。治以健脾益气,祛湿化浊之法。处方:白术、茯苓、半夏、莱菔子、山楂各20g,黄芪30g,苍术15g,桂枝、苏叶各10g,大黄、炙甘草各5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内服。并用吉林红参10g,田七粉3g,隔水炖服,每2天服1次。
用上方为基础,并先后用苓桂术甘汤,平胃散、陈夏六君子汤,理中汤、保和汤方益损治疗半年,诸症悉解,患者多次检查血脂三项和血液黏稠度等均在正常范围。
按语:
患者已年过花甲,4年前因患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用西药降脂治疗4年多罔效,后用健脾益气、祛湿化浊之中药治疗半年竟奏全功。余对此类病证,用上法治疗亦每获良效。余从中受到的启迪是:高脂血症、高黏血症,从中医辨证来看,往往是病位在心血管,而病源在脾胃,脾胃的运化转输功能是脂肪等代谢的中心环节。因此,此类病证从脾胃论治正好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能治愈此类病证的理论根据。此病例虽属少见,但从中的启发是深刻的,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方中所用的大黄,具有畅通六腑、祛涤痰涎、调理血脉、祛瘀生新的作用,用于此类病证契合病机,有较佳疗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降低血脂等作用。大黄含恩醌类化合物及鞣质,恩醌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致泻,但久煎易被破坏,使其致泻作用大大减弱,鞣质共有收敛作用。方中大黄每剂只用5g,且与炙甘草同用,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因此,长期服用也不会致明显腹泻。多数病例在服药数天后,仅出现解烂大便,日1~3次,继续服用大便反而正常。同时,大黄气味清香,还有醒脾开胃之功。临床用之只要掌握剂量,不要后下,而是与他药同煎,对治疗此类病症是十分理想的药物。吉林红参配田七是治疗高脂血症的经验方,屡用屡验,值得研究推广。方中大黄与吉林红参配合应用,正为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指出“如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是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邪气。”有相得益彰之效。
病例三:
庄某,男,70岁,1984年3月15日来我院门诊。患者1980年l月上旬于左臀部发一肿块,如鸽蛋大小,局部红肿热痛,自用草药外敷,大约1星期肿消痛解,未加在意。1月后,患者因高热、颜面浮肿入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有关检查,其中小便检查:蛋白++++,管型+++,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10多天热退,检查小便:蛋白0~+,管型消失,患者遂出院,继续门诊治疗。于1981年7月间,患者又出现高热,颜面浮肿,下肢肿,尿少,又入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有关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尿毒症。患者住院近2个月,全身浮肿明显减退,尿量增多,出院在门诊继续治疗。尔后,患者颜面及下肢浮肿时现时消,反复检查小便:蛋白+~+++,管型+~++,便来余处就诊。刻诊:满月脸,面色萎黄,眼泡浮肿,纳呆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按之凹,苔白润,舌质淡胖,脉缓无力。辨证为脾阳式微,运化无权,水湿泛滥。治以温脾益气,燥湿消肿。处方:黄芪30g,白术、红参、制附子(先煎)、泽泻各15g,茯苓皮20g,苍术12g,桂枝、干姜、苏叶各10g,陈皮6g,每天1剂,复渣再服。嘱患者忌食寒凉食品,少食盐。另用高丽20g炖服,每周服1次。上方共服10剂后,患者颜面及下肢肿明显消退,纳食增加,小便量增多。效不更方继服10剂。于1984年4月6日复诊,浮肿全消,面稍瘦削,纳食基本正常,检查小便,管型消失,蛋白微量。继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为基础方出入治疗2个月,患者自配食疗方,用黄芪、芡实各20g,鲤鱼4两,加水适量煎服。1984年6月15日来院检查,一切正常,病告痊愈。拟方:黄芪、党参15g,白术、怀山药、芡实各10g,陈皮、苏叶各6g,嘱患者每天服1剂,每周连服4天,以巩固之,预防复发。按上法服用3月后复查,一切正常,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经追踪病未复发,身体健康。
按语:
余临床上对老年慢性肾炎的治疗体会是:老年慢性肾炎迁延难愈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运无权而致浊邪蕴结,水湿泛滥。治疗的着眼点是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这与老年的生理特点有关,脏腑虚弱,功能低下,代谢功能日趋变差。老年在病理状态下,特别是罹患慢性病时,要增强免疫力扶正祛邪,也是取决于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源源不断地供给机体活动所需的营养。由于余深谙对老年慢性肾炎从脾胃论治之理,故能获得良效。其中黄芪一味,甘温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且重用黄芪对消除尿蛋白效果良佳。当脾胃恢复健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就能达到张景岳所说“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