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成药用药速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本病中医病名国家标准也称月经后期,亦属于“经行后期”“经水过期”“月经延后”“月经缩后”“月经落后”“月经错后”“经迟”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由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所致。
西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先天禀赋不足;工作压力较大或精神过度紧张;人工或药物流产史;减肥史;感寒饮冷等。
(二)症状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周期延后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三)体征
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排除妊娠等。
(四)辅助检查
1.BBT测定
了解卵巢功能。
2.B超检查
了解子宫情况。
3.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测定血清E 2、P、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睾酮(T),以了解生殖内分泌功能。
4.妊娠试验
排除妊娠。
(五)鉴别诊断
1.胎漏
有停经史,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或小腹下坠,妊娠试验阳性。
2.并月
女子无病而月经每2个月一至。
3.早孕
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可资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治疗全身性疾病,提高机体体质,合理饮食,保持标准体重,精神安慰,消除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降低工作压力,避免感寒饮冷等。
(二)西药治疗
1.性激素替代治疗
(1)雌激素替代疗法:
结合雌激素0.625mg/d或微粒化17β-雌二醇1mg/d,连服21日,停药1周后重复给药。
(2)人工周期疗法:
上述雌激素连服21日,最后10日加服甲羟孕酮6~10mg/d。连续3~6个周期。
(3)孕激素替代疗法:
Ⅰ度闭经,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5日;或甲羟孕酮6~10mg,1次/d,口服,连用5日,停药后2~7日可出现撤退性出血。
(4)雌、孕激素合并疗法:
自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避孕药,每晚1次,连服22日停药,连续3~6个疗程。
2.诱发排卵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1)氯米芬:
最常用。适用于有一定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无排卵者。月经第5日始,50~100mg/d,连用5日。
(2)促性腺激素:
适用于低促性腺激素闭经及氯米芬促排卵失败者。HMG或FSH 75~150U/d,肌内注射,用药3~5日后根据雌激素反应调整用量,若雌激素水平未上升,可增加用量至150~225U/d,自撤药性出血第3~5日开始,连续7~12日,待优势卵泡达到成熟标准时,再使用HCG 5 000~10 000U促排卵。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适用于下丘脑性闭经,用脉冲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
3.其他药物
(1)溴隐亭:
单纯高催乳素血症者,2.5~5mg/d,多在服药的第5~6周恢复月经。垂体催乳素瘤者,5~7.5mg/d,敏感者服药3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
(2)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用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月经后期,一般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3)甲状腺素:
如甲状腺片,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月经后期。
(三)手术治疗
1.生殖器畸形
处女膜、阴道畸形发育,可手术切开或成形,宫颈发育不良若无法手术矫形,则应行子宫切除术。
2.子宫粘连综合征
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随后加用大剂量雌激素并放置宫腔内支撑7~10日。宫腔狭窄和粘连者,可通过宫颈扩张术治疗,并放置节育器以防再次粘连。
3.肿瘤
卵巢肿瘤一经确诊应予手术治疗。催乳素瘤常用药物治疗,手术多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巨大腺瘤产生压迫症状者。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采用手术和/或放疗。

三、中成药应用

(一)治疗原则
以调整周期为主。虚证治宜补肾养血,或温经养血,实证治宜理气行滞。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月经后期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肾虚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暗,质清稀; 次症: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舌脉: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
〔中成药〕
(1)安坤赞育丸 (指南推荐)[由香附(醋制)、鹿茸、阿胶、紫河车、白芍、当归、牛膝、川牛膝、北沙参、没药(醋制)、天冬、补骨脂(盐制)、龙眼肉、茯苓、黄柏、龟甲、锁阳、杜仲(盐制)、秦艽、鳖甲(醋制)、艾叶(炭)、白薇、延胡索(醋制)、山茱萸(酒制)、鹿尾、枸杞子、鸡冠花、黄芪、乳香(醋制)、赤石脂(煅)、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酒制)、鸡血藤、桑寄生、琥珀、甘草、人参、乌药、丝棉(炭)、血余炭、白术(麸炒)、西红花、地黄、砂仁、沉香、酸枣仁(炒)、续断、陈皮、橘红、川芎、泽泻、黄芩、青蒿、远志(制)、肉豆蔻(煨)、藁本、红花、柴胡、木香、紫苏叶、熟地黄、丹参组成]。功能主治:益气补肾。用于气肾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症见闭经、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净、月经错后、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白带量多等。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
(2)春血安胶囊 (药典)[由熟地黄、盐车前子、茯苓、柴胡、牛膝、五味子(酒蒸)、肉桂、泽泻、三七、附片(黑顺片)、山药、黄连、牡丹皮组成]。功能主治:益肾固冲,调经止血。用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的月经失调、崩漏、痛经,症见经行错后、经水量多或淋漓不净、经行小腹冷痛、腰部疼痛;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上节育环后出血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1次4粒,1日3次;或遵医嘱。
(3)复方滇鸡血藤膏 (药典)(由滇鸡血藤膏粉、川牛膝、续断、红花、黑豆组成)。功能主治:活血养血,益肾。用于瘀血阻络、肾失所养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后错、经量少、有血块,腰酸、小腹下坠、手足麻木、关节酸痛。用法用量:将膏研碎,用水、酒各半炖化服。1次6~10g,1日2次。
2.血虚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稀; 次症: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小腹绵绵作痛; 舌脉: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 (药典)[由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醋鳖甲、煅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醋香附、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组成]。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月经后期、闭经,崩漏、带下等。症见身体瘦弱,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1次1丸,1日2次。
(2)定坤丹 (药典)(由红参、鹿茸、西红花、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组成)。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用法用量:口服。1次半丸至1丸,1日2次。
(3)女金胶囊 (药典)。见第3页。
3.血寒证
(1)虚寒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 次症: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则〕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
温经汤(《金匮要略》)。
〔中成药〕
1)艾附暖宫丸 (药典)[由艾叶(炭)、醋香附、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炙黄芪、续断组成]。功能主治: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酸痛。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2)培坤丸 (药典)。见第4页。
3)痛经丸 (药典)[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醋香附、木香、青皮、山楂(炭)、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参、茺蔚子、红花、益母草、五灵脂(醋炒)组成]。功能主治: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症见经行错后、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喜暖。用法用量:口服。1次6~9g,1日1~2次,临经时服用。
(2)实寒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黑,夹有血块; 次症:小腹冷痛拒按,畏寒肢冷; 舌脉:舌暗,苔白,脉沉紧。
〔治则〕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成药〕
少腹逐瘀丸 (药典)[由当归、蒲黄、五灵脂(醋炒)、赤芍、小茴香(盐炒)、延胡索(醋制)、没药(炒)、川芎、肉桂、炮姜组成]。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1次3粒,1日3次,或遵医嘱。
4.痰湿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经血夹杂黏液; 次症:平素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脘闷呕恶,腹满便溏; 舌脉: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中成药〕
二陈丸 (药典)[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闭经、月经后期,症见胸脘胀满,恶心呕吐等。用法用量:口服。1次9~15g,1日2次。
5.气滞证
〔证候〕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红,或夹有小血块; 次症: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
乌药汤(《兰室秘藏》)。
〔中成药〕
(1)七制香附丸 (药典)[由醋香附、地黄、茯苓、当归、熟地黄、川芎、炒白术、白芍、益母草、艾叶(炭)、黄芩、酒萸肉、天冬、阿胶、炒酸枣仁、砂仁、醋延胡索、艾叶、粳米、盐小茴香、人参、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养血调经。用于气滞血虚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经水数月不行。用法用量:口服。1次6g,1日2次。
(2)妇科十味片 (药典)(由醋香附、川芎、当归、醋延胡索、白术、甘草、大枣、白芍、赤芍、熟地黄、碳酸钙组成)。功能主治:养血疏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用法用量:口服。1次4片,1日3次。
(3)妇康宁片 (药典)(由白芍、香附、当归、三七、醋艾炭、麦冬、党参、益母草组成)。功能主治:养血理气,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经期腹痛。用法用量:口服。1次8片,1日2~3次;或经前4~5天服用。

四、单验方

1.李培生(湖北中医药大学)验方——清热止崩汤
黄芩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牡丹皮9g,白茅根15g,墨旱莲15g,海螵蛸10g,血余炭6g,茜草根6g。上药除白茅根、墨旱莲用鲜者外(干品亦可),黄芩、白芍、海螵蛸宜微炒用,茜草根、牡丹皮炒炭用。功效: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血大下如崩,或淋漓不止;月经不调或经期错后,或经来不断。对症见血色较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质红,苔黄等阳盛阴虚及血热偏重的患者最为适宜。
2.蔡小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验方——温阳止血汤
潞党参12g,生黄芪30g,炒当归9g,熟附块9g,水牛角9g,生地黄炭20g,炮姜炭3g,白芍12g,煅牡蛎30g,蒲黄炒阿胶9g。功效:补肾健脾,温阳止血。用于月经周期延后,甚至二三个月一行,量多如崩,血色淡红,质稀薄,经期延长,面色㿠白,头晕气短,乏力畏寒,或兼大便不实,神疲肢软。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脉细软或虚。
3.王大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验方——归芪调经汤
当归30g,炙黄芪30g,生姜3片,大枣10枚,淫羊藿15g,菟丝子30g。上药水煎后制成糖浆500ml。功效:补肾益气,养血。用于血虚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红质薄,渐至月经停闭,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4.许玉山(山西著名中医临床大家)验方——祛寒通经汤
当归12g,川芎9g,吴茱萸6g,桂枝6g,红花8g,牡丹皮9g,赤芍10g,川牛膝10g,鸡血藤12g,泽兰叶12g,甘草5g,生姜4片。功效:祛寒温经通经。用于实寒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周期延后、色暗红而量少,小腹胀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脉见沉迟而紧。
5.徐志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艾附暖宫丸
炒艾叶3g,香附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5g,川芎5g,黄芪10g,吴茱萸3g,肉桂3g,川续断10g。功效:扶阳祛寒调经。用于阳虚里寒所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无块。
6.参芪羊肉汤
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5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药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煮2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天,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7.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10g,生姜15g,羊肉250g。上3味加水稍煮,加黄酒少量去其膻气,加适量食盐,佐料。1日1次。适用于血虚偏寒证。
8.糖水山楂
山楂50g,红糖30g。将山楂煎水去渣,冲红糖温服,1日2次。适用于血寒瘀滞证。
9.白芷鱼头汤
鱼头1个,川芎9~15g,白芷9~12g,生姜适量。将药物用布包好,与上料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食肉喝汤。月经前隔天1次,连服3~5次。适用于血虚气滞证。
(黄淑媛 毛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