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血细胞形态学图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异常粒细胞形态

双核早幼粒细胞

胞体大,胞质呈蓝色,胞质内含有较多粗大的嗜天青颗粒及空泡。双核早幼粒细胞见于感染,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双核早幼粒细胞

胞体大,外形较不规整,胞质呈蓝色,胞质内含有较多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双核中幼粒细胞

胞体大,胞质量多,呈灰蓝色,可见空泡,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见于MDS,急性红白血病(M6),巨幼细胞贫血(MA)等。

双核中幼粒细胞

细胞呈圆形,胞质呈粉红色,含有较多嗜天青颗粒,胞核呈扁圆形。

双核晚幼粒细胞

外形不规整,胞质呈灰红色,含有较多嗜天青颗粒,胞核大小不一,核固缩,出现副染色质。双核晚幼粒细胞可见于MDS、M6、MA、感染等。

双核晚幼粒细胞

胞体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呈粉红色,可见空泡,细胞核可见副染色质。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形态较规整,胞质呈粉红色,胞核呈肾形,核染色质固缩呈块状。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外形不规整,胞质颗粒略粗大,核染色质着色不均,可见副染色质(箭头)。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形态呈类圆形,胞质呈粉红色,细胞核呈肾形,核染色质固缩呈块状(箭头)。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边缘不整,胞质呈粉红色,含有空泡,核染色质皱缩,出现副染色质(箭头)。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外形较规整,胞核呈半月形,核染色质固缩,出现副染色质。

双核晚幼粒细胞

细胞核形不规则,双核之间有细丝相连即核桥。

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细胞外形不规整,胞质内颗粒粗大,可见蓝斑及空泡,核形呈X形。双核杆状核粒细胞见于感染、MA、MDS、M6、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等。

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1.双核杆状核粒细胞核形呈S形和月牙形;2.双核晚幼粒细胞胞质内颗粒粗大,含有空泡。

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细胞呈类圆形,胞质内颗粒粗大,含有空泡,核形呈U形和S形(箭头)。

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外形较规整,胞质内可见小空泡,胞核呈U形(箭头)。

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外形规整,胞质颗粒粗大,核形呈U形。

双核粒细胞

由晚幼粒细胞核和杆状核组成,胞质内可见空泡。

多分叶核粒细胞

多分叶核粒细胞分叶核> 6个叶。图示胞体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内颗粒多略粗大,可见空泡。多分叶核粒细胞见于MDS、M6、MA等。

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形态较规整,胞质内颗粒略粗大。

超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外形较不规则,胞质呈灰蓝色,呈核质发育不平衡表现。见于MDS。

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外形较规整,胞质内含有多个分叶核。

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胞质内含有多个分叶核。

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内颗粒多且粗大。

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小正常分叶过多粒细胞。

巨大晚幼粒细胞

胞体较正常晚幼粒细胞明显大,胞质呈灰红色,胞核呈巨大肾形核。巨大晚幼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巨大晚幼粒细胞

胞体巨大,胞质呈灰红色,胞核呈巨大U形核(箭头)。

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胞质呈灰红色,核形不规则的巨大杆状核。巨大杆状核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MDS中也可见。

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核呈U形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内颗粒粗大,含有空泡,胞核呈腊肠形巨大杆状核。

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大,胞质呈粉红色,可见空泡,胞核呈U形巨大杆状核(箭头)。

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见于MDS、巨幼细胞贫血等。

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1.环形杆状核粒细胞;2.双核杆状核粒细胞;3.红细胞核碎裂。见于MDS。

多核粒细胞

外形较规整,含有三个杆状核的粒细胞(箭头)。多核粒细胞见于 MDS、AML-M6、CMML等。

多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呈灰蓝色,胞质内含有空泡(箭头)。

核形异常粒细胞

核形异常粒细胞,核呈畸形,形态各异。图示为胞体巨大,核形异常分为大小不一的核。核形异常粒细胞见于 MDS、AML-M6、CMML、MA等。

核形异常双核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巨大,外形不规整,胞质呈浅红色,含有空泡,核呈畸形。见于 MDS、AML-M6、CMML等。

核形异常巨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内可见核形不规整,巨大杆状核粒细胞。见于MDS、AML-M6、CMML等。

核形异常粒细胞

胞体大,呈类圆形,胞质内可见空泡,核呈畸形。见于MDS、AML-M6、CMML等。

核形异常多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形态不规整,胞质呈浅红色,核呈畸形多分叶核粒细胞(箭头)。见于MDS、AML-M6、CMML等。

核形异常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大,形态不规整,核呈畸形分叶核粒细胞(箭头)。见于 MDS、AML-M6、CMML、MA等。

核固缩

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缩小、凝聚,染色呈深紫红色(箭头)。常见于感染、MDS等。

核固缩

成熟分叶核粒细胞,核固缩较正常细胞核小。常见于感染、MDS等。

假性Pelger-Huët畸形

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核不分叶或分两叶,呈类圆形、眼镜形、哑铃形、纺锤形等。多见于 MDS、AML-M6、CMML等。图示为中性粒细胞分两叶,似眼镜形核粒细胞。

假性Pelger-Huët畸形

花生形核粒细胞。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出现较多粗大、分布不均的深紫红色颗粒。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烧伤、药物毒性、恶性肿瘤等。

中毒颗粒

胞质内含有较多粗大颗粒,可见空泡(箭头)。

空泡

成熟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内含有空泡。空泡是由脂肪变性形成的,经瑞氏-吉姆萨混染不着色,在细胞胞质内可见到1个或多个。见于严重感染、细胞毒性作用等。

空泡

晚幼粒细胞胞质内含有较大空泡。

杜勒小体(Döhle body)

又称之为蓝斑。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因胞质发育不成熟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蓝色的圆形、线形、长条形或云雾状物质。见于严重感染,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杜勒小体(Döhle body)

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多个蓝斑,大小不一。

杜勒小体(Döhle body)

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多个蓝斑,大小不一,着色不均匀。

粒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

正常晚幼粒以下阶段中性粒细胞胞质呈浅红色,含有细小紫红色颗粒。粒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较正常细胞染色偏蓝,颗粒稀少。图示为胞质偏碱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内颗粒稀少。

粒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

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偏碱,颗粒稀少,呈核质发育不平衡表现。见于MDS、AML-M6等。

粒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

胞质偏碱的中性晚幼粒细胞,胞质内颗粒稀少。

假chediak-higashi(PCH)颗粒

胞质内含有圆而大,数目不等的紫红色颗粒。原始粒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PCH颗粒。常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M2、M3、M4、M5)。

PCH颗粒

原始粒细胞胞质内含有1个PCH颗粒。

PCH颗粒

原始粒细胞胞质内含有1个PCH颗粒(箭头)。

棒状小体(auer body)

由嗜天青颗粒融合在一起形成。在胞质中含有1条或多条棒状体(箭头)。柴捆状棒状小体,多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棒状小体(auer body)

胞质内可见多条棒状小体。棒状小体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如 M1、M2、M3、M4、M5、M6

浆质体

浆质体:早期粒细胞胞质逸出形成的圆形或类圆形物质,浆呈蓝色,颗粒似早幼粒细胞胞质颗粒。易见于感染、急性髓系白血病、MDS等。

浆质体

该浆质体呈不规则形,浆呈蓝色,颗粒似早幼粒细胞胞质颗粒。

凋亡碎片

胞体内可见多个小核为凋亡碎片。凋亡碎片:发生凋亡的血细胞膜开始皱缩、凹陷,核染色质固缩,最后裂成小碎片。

凋亡碎片

发生凋亡的细胞,核逸出胞体外。

粒细胞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发生凋亡的细胞膜将细胞质分割,被分割的细胞质,包围了染色质小碎片(即凋亡碎片),形成膜结构完整的泡状小体,称之为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恶性血液病、肿瘤等。

凋亡小体

幼红细胞核碎裂后分裂成小核,被分割胞质包围,形成凋亡小体(箭头)。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较多粗大深紫红色颗粒(较嗜酸性颗粒大)(箭头),多见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EO)等。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外形较规整,胞质量多,胞质内含有较多深紫红色颗粒(箭头)。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胞体大,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较多粗大深紫红色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