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肺胀

【概述】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以老年人居多。其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西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主要病因病机】

1.内伤久咳、支饮、哮喘、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痰浊内蕴,肺气郁阻,日久肺虚。

2.过度吸烟、酗酒、纵欲,或年高体弱、肺气不足,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于肺间而成肺胀。

3.肺系久病,或诸劳年高,卫外不固,外邪六淫反复乘袭,诱使病情发作,并呈进行性加重。

【辨证注意点】

首先应明确肺胀的诊断,应与哮病、喘证相鉴别。其次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肺痨、咳嗽、喘证、哮病等慢性肺病史,有无吸烟史,了解形成肺胀的原发病史,有助于指导治疗。详细望、闻、切诊,注意患者面色、口唇发绀程度,颈脉是否暴露,胸廓是否膨满如桶,虚里搏动的部位,脘腹是否隆起,有无扪及痞块,四肢是否浮肿,闻听患者气息的声音,脉象有无异常,有助于了解肺胀病情轻重及虚实的辨证。了解近来是否有外感,证情有无加剧,辨清虚实夹杂情况。

【辨证思路】

一、先应明确肺胀的诊断,需与哮病、喘证相鉴别

但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哮病必兼有喘,且哮喘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1.根据喉间哮鸣区分哮、喘。

2.喘之日久而严重者为肺胀。

3.肺胀涉及多脏腑病变:胸部如桶;气不帅血,心脉受累(发绀、虚里筑动);水湿气化失司(水肿);气血不养心脑(心悸、神昏)。

二、其次应明确肺胀属缓解期还是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以胸中胀满、憋闷如塞、活动后气喘加重、气短、呼多吸少、咳嗽咯痰等虚证为主;急性发作期以动喘加剧、咯痰量增加、汗出、恶寒发热、唇舌发绀、烦躁不得眠、目如脱状,或见心悸,颜面、下肢浮肿等以邪实为主,甚至出现神志昏迷、四肢厥逆、大汗淋漓、出血等证候。

三、急性发作期需明确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变证。

四、缓解期需分清气血阴阳及脏腑病位。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刘某,女,66岁,居民,1967年12月7日初诊。慢性咳嗽10余年,近2年来,咳嗽咯痰加重,白色稀痰而不易咯出,咳则心跳气促,伴以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尿量逐渐减少,下肢浮肿,口唇青紫,舌质黯红,舌润苔薄,脉象滑数,检查心率110次/min,下肢凹陷性浮肿(+++),有肺气肿及肺心病体征,X线胸透为肺气肿、肺心病征象。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患者的诊断。

根据患者年老,慢性咳嗽病史长达10余年,有咳嗽咯痰,心跳气促,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诊断为肺胀。

第二步:分清患者属肺胀的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

根据患者咳嗽咯痰加重,咳则心跳气促,伴以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尿量逐渐减少,下肢浮肿,口唇青紫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属肺胀急性发作期。

第三步:辨明患者发作期有无出现变证。

根据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心悸、下肢浮肿、口唇发绀,考虑病情危重,当属肺胀之变证。

第四步:辨明患者病位及病性。

根据患者咯白色稀痰,不易咯出,心跳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舌润苔薄,脉象滑数等症状,考虑阳虚为主;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水饮内停,凌心射肺,当属水饮凌心之肺胀。

第五步:做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病程较长,咳嗽咯痰加重,白色稀痰而不易咯出,咳则心跳气促,尿量逐渐减少,下肢浮肿,口唇青紫,心率110次/min,可做以下检查:

1.为明确是否伴有严重肺部感染以及感染部位、致病菌等,需做血常规、痰培养及药敏、胸片等检查。

2.为明确患者呼吸衰竭程度,需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了解患者缺氧和CO2潴留程度,以及是否有电解质紊乱。

3.为了解心、肺、肾功能,需做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心电图、肾功能等检查。

第六步:治疗。

因为辨证属阳虚血瘀,水饮为患,所以治疗应温阳和血,涤痰化饮。

处方:附片12g 当归10g 麻黄9g 五味子9g 半夏9g 桂枝10g 白芍12g 细辛3g 炮姜6g 干姜6g 甘草6g

(《中医内科医案精选·临床验集》)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杨某,男,70岁。初诊日期:2006年3月12日。主诉:胸闷气促1年。近1年来渐觉气短,行走气促,登3层楼尤甚,日常生活可自理,但冬天沐浴时觉胸闷难耐,咳痰不甚明显。舌光红,脉弦。检查:肺功能FVC:55%,FEV1:40%。中医辨证:肺胀,肺肾阴虚,痰瘀阻络。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则:滋阴纳气,降气平喘,化痰通络。

处方:党参12g 生黄芪15g 茯苓30g 南北沙参(各)30g 麦冬15g 玉竹30g 半夏15g 生天南星15g 胡颓子叶15g 金荞麦30g 黄荆子30g 干蟾皮9g 蜂房9g 枸杞子15g 甘草10g

服14剂。

二诊:2006年4月23日。上方服后气促明显好转,能分两次登上9楼,不咳,无痰,苔薄,舌质红,脉细弦。

处方:党参15g 生黄芪30g 茯苓30g 南北沙参(各)30g 麦冬15g 玉竹30g 半夏15g 生天南星15g 干蟾皮9g 蜂房15g 鬼箭羽30g 泽漆15g 火麻仁15g 生地黄20g 甘草10g

服14剂。

三诊:2006年8月9日。病情稳定,已可登楼4~5层而不气急。

处方:南北沙参(各)30g 麦冬30g 玉竹30g 党参15g 生黄芪30g 白术10g 防风10g 泽漆15g 鬼箭羽30g 蒲公英30g 紫花地丁30g 熟地黄15g 怀山药15g 淫羊藿15g 巴戟天15g

服14剂。

上方加减调治,坚持服药半年,未再出现喘促,气息顺畅,登楼已无大碍,且体重增加。

按语:中医认为COPD缓解期应属“肺胀”范畴。中医对肺胀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祛邪以化痰化瘀为主。具体原则为行气化痰,止咳平喘。患者动则气急气促,证属肾不纳气,当以补肾纳气立法。然见其舌光无苔,当先顾其肺胃之阴,故首诊以养气阴为主,兼以化痰通络。经治半年后,喘平,活动能力改善,行走登楼略逊于年轻人,舌上见有薄苔长出,是为肺胃气阴来复。此时再投补养肾气之淫羊藿、巴戟天,又与补肾精之熟地黄、怀山药相配伍,求得肾中阴阳平衡,固其疗效。

二、常用中成药

1.痰浊壅肺

苏子降气丸、杏苏二陈丸、陈夏六君子丸、清气化痰丸。

2.痰热郁肺

祛痰灵、贝羚胶囊、鱼腥草片、竹沥水、猴枣散、羚贝止咳糖浆、蛇胆川贝胶囊、鱼腥草注射液。

3.痰蒙神窍

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醒脑静注射液。

4.水饮凌心

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5.肺肾气虚

固本咳喘片、蛤蚧定喘胶囊、喘可治注射液、参蛤散。

6.肺肾阴虚

百合固金丸。

7.脾肾阳虚

附子理中丸、四神丸、无比山药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8.肺脾气虚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丸、黄芪颗粒。

三、经验方

1.周氏方[《中医杂志》1990(1):23]

功能:化痰行瘀,降气平喘。

主治:痰浊壅肺之肺胀。

组成:法半夏10g 杏仁10g 陈皮6g 炙甘草3g 炒紫苏子10g 葶苈子10g 旋覆花(包煎)5g 降香3g 当归10g 丹参10g 桃仁10g 红花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五虎二陈汤[《辽宁中医杂志》1992(3):1]

功能:清热化痰。

主治:痰热郁肺型之肺胀。

组成:麻黄10g 杏仁(打)10g 石膏(后下)20g 陈皮9g 半夏10g 茯苓15g 桑白皮30g 人参10g 木香10g 沉香10g 生姜3片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3.宋氏方[《中医杂志》1994(6):347-348]

功能:涤痰祛瘀,醒神开窍。

主治:肺性脑病。

组成:石菖蒲10g 郁金10g 胆南星10g 陈皮10g 茯苓10g 黄芩30g 重楼15g 猴枣散(冲)2支 生大黄10g 枳壳10g 瓜蒌仁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4.泻肺纳气汤[《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5):13]

功能: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主治:肺肾气虚之肺胀。

组成:桑白皮12g 地骨皮10g 五味子5g 山茱萸10g 怀山药12g 陈皮6g 丹参12g 桃仁10g 补骨脂12g 熟地黄10g 茯苓15g 瓜蒌皮12g 人参蛤蚧散(兑服)4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5.肺心Ⅰ号方[《陕西中医》1995,(4):165-166]

功能:化痰活血,益气养阴。

主治:气阴两虚之肺胀。

组成:葶苈子30g 五味子15g 黄精30g 南沙参30g 太子参15g 地龙20g 紫苏子12g 赤芍20g 丹参30g 制天南星10g 炙甘草10g 石菖蒲10g 桃仁12g 郁金12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