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影像和分期诊断
【注释】
肺癌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确诊时多数患者分期较晚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原因[6,7],而早期肺癌可以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实现较好的预后,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美国国家肺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纳入53 454名重度吸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估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获益和风险[1],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片相比,经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肺癌相关病死率降低了20%(95%CI 6.8~26.7;P=0.004)[2]。此处高危人群指的是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仍在吸烟或者戒烟<15年(1类证据);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另需附加一项危险因素(2A类证据),危险因素包括: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4]。推荐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不建议通过胸部X线片进行筛查。
胸部增强CT、上腹部增强CT(或B超)、头部增强MRI(或增强CT)以及全身骨扫描是肺癌诊断和分期的主要方法。一项Meta分析汇集了56个临床研究共8 699例患者[6]。结果提示,18F-FDG PET-CT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胸腔外转移(脑转移除外)有更好的诊断效能。由于PET-CT价格昂贵,故本指南将PET-CT作为诊断和分期的Ⅱ级推荐。当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影响治疗决策,而其他分期手段难以确定时,推荐采用纵隔镜或超声支气管镜检查(EBUS/EUS)等有创分期手段明确纵隔淋巴结状态。痰细胞学是可行的病理细胞学诊断方法,但由于容易产生诊断错误,在组织活检或体腔积液(如胸腔积液)等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痰细胞学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