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5章 借兵灭国

薛万彻案,议于朝廷。

英国公李世勣说道:万彻职乃将军,亲惟天子贵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

唐太宗毕竟不舍,乃将其免官流放象州,后遇赦归还。

镜头闪回,叙述李世勣弹劾部下爱将原因。

当时贞观盛世,鬼谷门第三十九代长门卫国公李靖、第四十代掌门英国公李世勣、第四十一代掌门房玄龄皆在人世,实为本门盛世,前所未有。

而李靖此时已至垂暮之年,早已不再过问门中事务;李世勣又身为兵部尚书,掌握全国兵马重事,且长年在并州守边;门派中事,皆都压在房玄龄肩上。

房玄龄身为宰相,又兼帝师,更是日理万机,此时亦是长年卧病,日不保夕。于是只得依照鬼谷门谱系所载,将掌门之位传于太史令李淳风,是为第四十二代掌门祖师。

李世勣见李淳风通晓天文地理,文才了得,本甚喜欢;但忧其不喜兵法战略,不能独撑门户,于是便欲在诸弟子中寻一武将,相助李淳风掌门立户。

屡经考察,十分钟意二人,其一是为战功赫赫宿将薛万彻,其二便是初出茅庐勇将薛仁贵。按说薛万彻较之薛仁贵大占优势,但其却未在掌门谱系之中,故而犹疑。

薛万彻自从跟随卫国公李靖及英国公李世勣行军,便仗其所学鬼谷兵法,战无不胜,所至皆克。在平灭突厥、薛延陀部、东征高句丽之时,更是屡立大功。

唐太宗爱其用兵如神,且有力敌万夫之勇,遂将己妹丹阳公主嫁之,由此便为皇亲国戚之贵,加封为驸马都尉。

因薛万彻乃是赳赳武夫,不懂宫中礼节,丹阳公主大羞,不与其夫同席,长达数月之久。唐太宗闻知此事,大笑不已,于是设置酒宴,将一些驸马都尉皆都召入宫中,命诸驸马现身说法,分别给薛万彻上课指点,这才解决问题。

其后不久,薛万彻升迁右卫大将军,转杭州刺史,迁代州都督,又拜右武卫大将军。

唐太宗曾与侍臣评论道:当今名将,唯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用兵若非大胜,便即大败。

薛万彻既为皇亲国戚,又被天子所宠,由此便即骄气渐生,不复再以鬼谷门弟子身份为意,且屡屡不将祖师李靖与师父李世勣放在眼中。

如此倒还也罢,后来竟专与一众皇亲为伍,自诩为龙子凤孙,且异志外露。

当时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尚娶高阳公主,亦为驸马都尉,薛万彻便与其关系密切。二人又常于谈话中论及皇族人物,屡发对天子李世民怨言,评说荆王李元景才是真命之主。

房玄龄风闻此事,因而报与师父李世勣。

李世勣便问:你听他二人何说?

房玄龄答道:我次子最喜与荆王交往,欲拥其为主,自己做应命元臣;又恐力有不逮,故此方才拉拢薛万彻,欲仗其手中兵权也。薛万彻虽是我鬼谷门人,实为逆徒,欺师灭祖。现放着四代掌门在世,其都不放在眼中,并对我儿吹嘘:“某今虽患脚疾,但使坐镇京师,则满朝文武,诸辈犹不敢动。”我那逆子房遗爱则云:“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共立荆王元景为主,彼时你我皆为佐命勋臣,不愁封公封王。”

李世勣:竟有此事!

房玄龄:师父请思,其二人皆已贵为驸马,封公袭爵皆为十拿九稳之事,却狂悖至此,欲图造反,岂非自大成狂而何!弟子今已病笃,对其已是无能为力,尚望师父垂恩,救我一家老小,甚至三族性命!

李世勣闻言,惊怒交迸。这才在裴行方状告薛万彻之时,奏请诛之。

闪回结束。唐太宗爱女及婿,终于不舍下手。

只因房玄龄不能视事,褚遂良又与崔仁师不和,朝中重臣渐渐凋零,太宗乃命国舅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结骨酋长失钵屈阿栈前来朝唐。

结骨部落汉时称坚昆,唐时又名黠戛斯,居住在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其国人体态高大,红发绿眼,此前从未与中国交往。

唐太宗大喜,隆礼相待,宴之于天成殿。乃谓侍臣道:昔我曾在渭桥亲斩三突厥首,自谓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为怪邪!

失钵屈阿栈奏道:臣请唐天可汗赐给一官,倘能执笏而归,诚我部族百世之幸也。

太宗大笑,遂以结骨为坚昆都督府,拜失钵屈阿栈为右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隶属燕然都护。又以阿史德时健俟斤部落置祁连州,隶属灵州都督。

西域各族闻说铁勒诸部皆服,争相派使到唐朝纳贡。

于是每至新年伊始,常有数百上千异域之人不远万里之遥,东至长安。

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唐太宗升朝召见诸胡使者,并谓侍臣道:昔汉武帝穷兵三十馀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我大唐编户乎!

乃命营造玉华宫,务令俭约,惟所居殿堂覆瓦,余皆茅茨为顶。然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亦以巨亿计。于是行幸玉华宫,又畋猎于华原。

因见林中似有猛兽出没,遂讨巨阙天弓在手,将欲射之,但连扯三次不开。

太宗废然长叹道:无怪乎史记所载,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今知之矣。

于是弃弓而还,就此罢猎。

镜头闪回,秦王幕府,李世民年轻时代。

秦王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者便是一张强弓,弦长足有丈余,重六十斤,常人皆不能引而使圆,号称为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临敌作战,背纠携箭,仅率一名从骑往观地形。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觉疲累,便与侍从士兵一起睡着,却被敌人发现,意欲围杀。

便在此时,却突有一蛇追鼠,自那随从脸上跑过。

随从惊醒,才发现身侧皆是敌骑,便急扯秦王李世民上马,下坡逃亡。

敌骑追而不舍,李世民于是在马上回身,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连射十余骑下马,敌将再不敢迫近,因此终于逃脱追击。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曾对尉迟恭说道:若我执弓箭,卿持马槊相随,虽只我二人,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何!

如此豪言壮语,足见其对自己箭术之信。

闪回结束。此番畋猎之时,唐太宗刚满五十岁,因拉不开巨阙天弓,由是废然而叹。

三月庚子日,故隋萧皇后病卒,享年八十一岁。

唐太宗因其贤淑,并无大过,且常婉谏炀帝勤政爱民,于是诏命复其位号,赠谥曰愍;又使三品大员护葬,极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一处。

画外音:萧皇后十六岁与杨广成婚,双宿双飞三十六载,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江都之变时萧后五十二岁,后在东突厥度过十二个春秋,六十四岁南返长安,如今香魂缈然。

历史疑案:在许多明清小说中,叙有萧后甚多艳事绯闻,皆都若有其事者。萧后本来实比隋炀帝年长二岁,但在清朝褚人获《隋唐演义》,近代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中,皆称萧皇后比杨广小,是于天保二十年出生。则自突厥南反之时年四十余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于是便与唐太宗发生暧昧关系,甚至被其封为昭容,复宠于后宫。评话《说唐》甚至为萧后取名为“萧美娘”,说其本是太子杨勇之妻,后被杨广霸占。还有萧美娘调戏李世民,私通李密故事,皆为叙其淫荡,以证其与杨广蛇鼠一窝,同为一类,实属无稽之谈。

闲话少叙,书说正本。

时有内宫嫔妃徐惠,湖州长城人氏,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入宫后先为才人,后升婕即,又被封为充容,年方二十二岁。因见天子晚年东征高丽,西讨龟兹,修建翠微、玉华二宫,又服饰宝玩,颇尚华靡,遂上疏谏道:

陛下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人君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故曰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望陛下思之!

太宗览奏多遍,极善其言,甚礼重之。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破剑南松外蛮部族,捷报传至长安。

唐太宗大加褒奖,梁建方由此扬名朝野。当此之时,梁建方已是五十岁老将,与太宗李世民年龄不相上下。

梁建方未知籍贯来历,甚至生卒年龄亦不详,只知自唐武德元年便效力于高祖李渊。历官右武候将军、右卫将军、候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弓月道总管,终封雁门郡公。

如此功臣勋将,《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等书却均未为其立传,唯有只言片语载之。可能其终生只为战将,未曾独立领兵之故。

四月己未,契丹辱纥部落领主曲据率其部众内附唐朝。唐太宗遂以其地置玄州,便命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五日之后,辽东乌胡部落镇将古神感率兵浮海南下,往击高丽。登陆后遭遇高丽步骑五千,战于易山,古神感获得大胜。其夜下船宿营,高丽万余水军赶至,欲突袭乌胡船队,却又被古神感设伏,再次大破高丽之兵。

古神感两战皆胜,获战利辎重无数,于是振旅而还。

唐太宗闻报大喜,遣使前往乌胡抚慰嘉奖,赐以金银绢帛,并向古神感转告唐天子之赞语道:卿用兵之法,不输于我妹丈薛万彻也。

乙亥日,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率其部众数千帐内属,遣使向唐天子投诚。太宗诏命安置其部众之于庭州莫贺城,拜贺鲁为左骁卫将军。

贺鲁闻说唐帝欲发兵再讨龟兹,自请为乡导先锋,并带部从数十骑入朝。太宗甚喜,以其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设宴厚待,重赏之后遣还本部,命听候征调,随时征伐龟兹。

镜头闪回,叙述贺鲁身世由来。

字幕:阿史那贺鲁,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

贺鲁早年便为西突厥叶护,在多罗斯川(今额尔齐斯河源头)一带游牧。阿史那步真亦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乃是莫贺咄叶护阿史那弥射族兄,亦与贺鲁乃为同族同宗兄弟。

唐贞观六年,唐太宗册封弥射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阿史那步真意欲自立,遂谋杀弥射弟侄二十余人。至贞观十三年,弥射率所部处月、处密部落投靠唐朝,阿史那步真遂自立为咄陆叶护,但其部落多有不服。

步真无奈,也携家属投靠唐朝,被授左屯卫大将军。乙毗咄陆可汗遂使贺鲁替代步真担任叶护,居于多罗斯川,统辖处月、处密、哥舒、葛逻禄、弩失毕五姓部众。

贞观二十年,乙毗射匮就任西突厥可汗,击败乙毗咄陆,将其逐入吐火罗。

闪回结束。贺鲁遂率三千部众,逃奔唐朝,太宗使为昆丘道行军总管。

字幕:贞观二十二年,夏五月。

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振威天竺,率异国之众攻击中天竺国,擒其国王阿罗那顺以归。

唐太宗闻报惊讶至极,问其详情,复又大喜,乃加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更命将其异域借兵灭除敌国之事载于史册。

镜头闪回,补叙王玄策借兵平灭天竺国之事。

字幕:王玄策。洛阳人氏,早年事迹不详,初任融州黄水县令。

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作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方始正式跻身史册,有其事迹记载。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派王玄策为正使,以蒋师仁为副,率团三十人出使天竺。

四个天竺国王敬慕大唐,多派使者赍持财物,欲随王玄策到唐朝朝贡。

却逢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薨逝,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并发举国军队以拒王玄策,尽擒其三十从骑,并劫掠诸国贡献财物。王玄策仅以身免,单人独骑逃至吐蕃。

王玄策征得松赞干布同意,在彼国内散发檄文征召军队,竟得吐蕃兵一千二百人、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七千人。

其后未久,副使蒋师仁亦从中天竺逃脱,来与王玄策汇合。二人遂率吐蕃、泥婆罗八千余兵众,复南下进攻中天竺。

激战三日,攻破茶镈及罗城,斩首三千余级,落水溺死者多达万人。

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来交战,蒋师仁奋勇迎敌,就马上擒获阿罗那顺,王玄策又俘斩中天竺人数以千计。

阿罗那顺之妻率余众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再将其击败,俘获王妃、王子,又虏其男女一万两千,牲畜三万,降五百八十座城邑。

经此一战,王玄策与蒋师仁扬威异域,皆被天竺诸国视为天神。

东天竺王尸鸠摩念及这支大唐雇佣军缺乏粮草辎重,遂主动赠送牛马三万头馈军,还送来弓、刀兵器,以及珠宝缨络。

迦没路国呈献异物多端,并送上天竺地图,只求得到大唐朝老子像以为交换。

于是整个天竺无不震惊,对唐朝人由恐惧转而顶礼摩拜。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万里还师。将所俘获中天竺国王阿罗那顺,及其王妃、王子等,并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头,送到长安,向唐天子献俘。

闪回结束。唐太宗问明前因后果,大笑道:卿借异域之兵,只凭二人之力平灭一国,亘古未闻,犹以为是玄奘大师在说神话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

遂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与其故主李义表并肩同列。

王玄策带回天竺方士那迩娑婆寐,自称寿命两百岁,有长生之术。太宗此时病重,闻言大喜过望,不辨真伪,便令其试制长生不老之药,并赐以重金。

经过数月,那迩娑婆寐造出延年之药,呈献天子。

当时唐太宗常食太医之药无效,亦知命不长久,于是不顾太医及朝臣谏止,始服那迩娑婆寐所造丹药。因见食而无效,并不见罪那迩娑婆寐,反而赐以重金,放还回国。

王玄策完成献俘之事,奏请天子厚赏在吐蕃所募番兵,遣其归国。

便在此际,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纳贡,献黄金天鹅一尊,高七尺,腹为中空,可装美酒三斛。又上书道: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天子览疏大笑,厚加回馈,并使王玄策所募之兵随来使还国。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癸酉,宋公萧瑀病卒。

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太宗皆都不从,说道: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因其虽然忠贞,但却无德之故也。

萧瑀之子萧锐嗣,尚太宗襄城公主,即父亲故第营室以居。

此时经过数次袭扰征伐,高丽已致困弊,国力大不如前。太宗因此召集群臣计议,欲以明年为期,发全国各部三十万众,一举灭之。

众臣大都进言:大军跨海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以为水运。今中原、西域及北边多年战乱,惟剑南独无寇盗;前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造舟舰于此。舰成,即可顺江而下,直入东海,方便至极。

太宗称善,因而从之,乃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大造舟舰。大舟长达百尺,其阔半之。舟成,则自巫峡抵江口,北趋莱州。

自此而后,太宗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忽一日,有御史奏报:华州刺史李君羡与妖人私通勾结,欲谋不轨。

李世民大为震骇,立命刑部坐论谋反大罪,召回京师,继而擒捕问斩,籍没其家。满朝文武听闻此变,无不惊诧,凛然自危。

镜头闪回,补叙李君羡之案。

字幕:李君羡,洺州武安县人,泗州刺史李虔之子。

李君羡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兵败后归顺王世充,授骠骑将军。后因厌恶王世充为人,与秦叔宝、程咬金率部投奔李渊,被封上轻车都尉,随秦王李世民逐鹿中原。

此后每遇恶战,李君羡则单骑出列,冲锋陷阵,异常英勇,屡立战功。

突厥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泾阳,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敌,解除长安之危。李世民赞道: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

遂使掌玄武门宿卫,封为武连县公。李君羡手不释卷,李世民赏赐丰厚,誉为儒将。

贞观八年,太白星屡现于昼,史官占卜曰:女主昌。

当时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三代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联想到隋朝三世而亡,因而对此深恶痛绝。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在宫廷设宴,遍请诸位武官,席间因行酒令,要求诸将各讲自己乳名。

李君羡毫无机心,酒酣之余起身言道:臣因上有四姊,故常被家人称为五娘子。

李世民闻而大惊,因思其官拜左武卫将军、封号武连县公、籍贯武安县,皆有“武”字,又乳名为“五娘子”,何其每项皆应《秘记》之谶?

当下不动声色,笑道:卿既为女子,何如此雄健勇猛?

其后便寻他故,革其玄武门宿卫职务,遣出京城,外任华州刺史。

华州因近于华山,道家祖庭所在,而此当地民风崇道,皆尚修炼辟谷之术。有布衣居士名唤员道信者,自称能够不进饮食,并通晓佛法,以此招摇撞骗。

也是李君羡合该倒霉,竟非常敬慕相信此人,并与其形影相随,摒退随从窃窃私语。御史深知天子之忌,因而借机弹劾李君羡勾结妖人图谋不轨。

闪回结束。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因名应谶言,被定勾结妖人、图谋不轨之罪处斩,全家抄没,乃为贞观年间最大莫名其妙冤案。

画外音:直至武周天授二年,李君羡家属便就此事,向当时皇帝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证明自己上应天命,有人代死,故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于武安县得意里。此后直至明代,将得意里改称赵店村,建有虎威将军坊。

太宗既杀李君羡,又觉违心,便密问太史令李淳风:民间《秘记》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风早知结果,遂借天意奏道:臣仰稽天象,又俯察历数,见其“女主武王”已在陛下宫中,更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室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太宗信之不疑,便问:若将其疑似者尽皆杀之,则可免其祸否?

李淳风奏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有道是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何益?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后,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假使得而杀之,上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则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镜头闪回,补叙李淳风神算。

对于李淳风异能,后世文人及道家多有轶闻传说,神乎其神。

但作为鬼谷门掌门祖师,其负辅佐明君、定鼎乾坤重任,对天文、星相、占卜、算术之精研,亦只是学问末节而已。

有一次,李淳风校对新岁历书,便上奏断言:下月朔日,将出现日蚀。

历朝以来,朔日出现日蚀被认为是不吉祥预兆。太宗览奏极为不悦,说道:届时日蚀如不出现,公将如何自处?

李淳风答道:如果没有日蚀,臣甘愿受死。

到初一朔日,皇帝便至庭院等候,并对李淳风说道: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与妻子诀别。若是不然,后悔不及矣。

李淳风答道:日蚀即将出现,陛下今此断言,为时尚早。

于是向天空相了一相,回身在宫墙上划下一道指痕:日影至此,就开始日蚀。

当日影移至划痕,日蚀果然出现,竟然丝毫不差。

又有一次,李淳风与卜者张率都在皇帝身边服侍,忽有一阵暴风从南刮来,飞砂走石。其风过后,李世民问道:此风来得蹊跷,未知是何兆也?

张率答道:南方七里之遥,有人奏乐。

李淳风道:非也。此是南面五里之远,定有人在哭丧。

太宗为验证其实,命内侍骑马往观。未过一刻,内侍奔回,报说驰至城南五里,碰上一支送葬队伍,内有吹鼓手大奏哀乐。

太宗笑道:二卿所说皆都无差,果然既有人奏乐,又有人哭丧。但张卿却比李卿,误差二里路也。

张率道:非也。侍卫到时,彼又行二里路矣。

又有一次,李淳风侍立帝侧,忽然心血来潮,于是奏道:北斗七星皆化为人,明日将至西市喝酒。陛下可派人守候,擒而见之。

太宗信之,便派人前去守候。果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西市酒楼讨酒,端起碗来就喝,不一时尽其一石,于是又添一石。天子使者上楼,宣读天子诏书。

七僧笑道:此必是李淳风胡乱进言。酒毕则随公行。

于是饮罢,便随使者下楼。天使在前面带路,但出楼门回头看时,七个僧人踪影全无。

使者遍寻不见,只得回宫,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太宗听后,甚为惊异。

店主未敢向僧人索取酒钱,但当收拾器具时,却在僧人座下发现有钱两千。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太宗李世民因忧心民间关于“女主昌”谶言,便命李淳风与袁天罡推算唐朝气运。但恐其二人串通作弊,便命其以后背相对而坐,不许交谈。

于是李、袁二人相背,开始各自演算。李淳风以笔作画,以每甲子为一节点,将未来将要发生大事,都以图像展现出来,并无片言只语;袁天罡亦以每甲子为节点,则用隐言诗句推算表达,更无一图。

两人就此一画一诗,配合妙到毫巅,竟然完全同步,若合符节。袁天罡每一首诗,刚好与李淳风每幅画面相应。

李淳风年轻气盛,推算起来一发不可收拾,越画越远,直至一千五百年之后。

袁天罡站起身来,见李淳风兀自测算不已,便将眉头一皱,推李淳风之背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两人这才停止,并作结语。

太宗便问:此书何名?

袁天罡道:因臣推淳风之背而终,可谓《推背图》。

镜头转换,复说袁天罡其人。

袁天罡实乃奇人,生卒年皆都史载不详,只知是益州成都人氏。少年孤贫,在隋朝曾为资官令。喜好修炼长生之术,精于相术,不知是师从何人。

大业元年,袁天罡曾至洛阳,杜淹、王珪、韦挺皆来找他看相。

袁天罡说道:杜淹公兰台饱满,学堂宽阔,定会位居御史,并因文采而受赏识。王珪公三庭匀称,但上庭与下庭浑然相邻,则十年以后,会得五品要职。韦挺公面相如虎,交友真诚,定会得朋友提携,始为武官。二十年后,三位恐会同时罢免,但很快就会复职。

此后武德年间,杜淹任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与李建成关系交好,后被荐任东宫率。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隽州。其后三人复被启用,杜淹被命为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王珪不久任命为侍中,又出任同州刺史。韦挺历任御史大夫、太常卿,后因督促粮草不利、延误军事,被贬为象州刺史。(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