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悲伤是一剂良药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苦恼有人理解时,心里会好受很多。

我们可以找人聊天,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烦恼,从对方那里获得理解。

因为在癌症专科医院工作,我每天见到的都是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属。100个人就有100种烦恼,因此,和患者初次见面时,我首先注意的是对方有什么样的烦恼。

为了理解对方,我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弄懂对方的烦恼。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提问:你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癌症对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目前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刚刚接触病人的时候,我总是反复询问这些问题,获得充分的信息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治疗。只有当我能够体会患者的痛苦时,我才会说:“您是因为癌症才遇到这些问题的,一定十分难熬吧?”

如果对方能正面回应我,那么第一步就成功了。

因为当一个人感受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时,他的痛苦就会减轻一些。

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患者原本模糊不清的表达会渐渐变成准确具体的表述,甚至说着说着会发现一些被自己忽略的东西。倾诉烦恼的过程中,患者也梳理了自己的问题,理解了自己的困境。

有些患者在就诊期间流露出悲伤的情绪,出现这种情绪不可怕,反而对下一阶段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以前认为,医生就是帮患者消除痛苦的,我来提出各种方法应对病人的问题,哪怕这些方法对病人毫无帮助,也要固执地给病人开方抓药,只是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因此那时我常常因为疗效不佳而苦恼。

后来有一天,我意识到那种只求解决问题的做法,非但不能拯救病人,反而可能更加深他们的痛苦。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每个人都拥有独自面对和解决烦恼的能力。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帮助我的病人发现和培养这种能力,倾听他们的故事,共情他们的痛苦。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自2016年起,我们医院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康复门诊——为患者提供4—8次、每次时长50分钟左右的诊疗服务。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我会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引导患者按时间顺序回顾自己的成长,回顾年少时的梦想、成年后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让患者明白,正是过往的这些经历才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第二阶段,我会向病人详细说明确诊癌症之后,一个人可能会经历的各种心理变化;告诉病人癌症会带来什么、会让他们失去什么,以及如何与癌症共生,积极地适应往后的生活。和患者做深入的沟通交流,能帮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他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具体的痛苦。

有一些病人在这个阶段的诊疗之后,觉得希望渺茫,就此放弃。

如果没能在一次谈话中和病人达成共识,我会在接下来的治疗中继续跟进。虽然有时不得不放弃某些病患,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而对于生命中那些失去的东西,以及迄今为止一直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患者们也都会给出各自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