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党支部书记的基本工作方法
本章导读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我们必须坚持,并且还要结合新的现实加以发展和丰富,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办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党的重大任务。因此,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必须适应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灵活运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党支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党支部书记要坚持的工作方法,它们主要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个别指导;吃透两头,重在结合;统筹兼顾,开拓创新;举贤荐才,不拘一格;善于总结,吸取教训;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稳定是福,和谐是宝;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等等。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什么是群众路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全面的高度的概括,明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群众,一切工作的态度是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另一方面,一切工作的途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群众观点是实行群众路线方法的必要前提,群众路线的方法是群众观点在领导活动中的实践体现。坚持群众路线,既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又要切实掌握群众路线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把群众观点仅仅当作毫无意义的空谈,才能有效地防止把群众路线的方法仅仅当作毫无意义的形式。
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工作方法。对此,毛泽东同志曾进行过详尽的阐述。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段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集中群众正确意见,依靠群众形成正确决策,然后发动群众贯彻执行领导决策,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完善、修订领导决策的无限循环过程。
群众路线的方法,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那么,党支部书记应该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呢?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善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一切正确的意见都来源于群众之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支部书记要有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交朋友,时刻把握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创造。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把你看作是自己人,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才能把真实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来,使支部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要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愿望,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在此基础上经过筛选、补充、优化、完善,形成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意见。
(2)要善于将群众的意见化为科学的决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深入了解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目的是为了掌握代表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见,确保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对人民群众的意见,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归纳、选择、鉴别,对于群众反映正确的意见要充分肯定,加以综合提高,使之完善;对于探索性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而要继续研究和探讨;对于片面的或者错误的意见,要进行耐心的引导教育,使群众认识其错误所在。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人民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从各种意见中梳理出代表绝大多数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见,排列出与绝大多数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
(3)要善于将正确的决策化为群众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决策。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会随着情况和形势的变化而需要加以调整。因此,只有用适合新情况的新认识来取代已经过时的旧认识,不断提出新任务,制定适合新情况的方针政策,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正确的决策制度制定以后,党支部要花极大的力量向群众做宣传解释,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忌强迫命令。要善于在群众的实践中寻找克服困难,推进决策落实的办法,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工作。同时,要注意研究来自群众反映和决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继续坚持下去;反之,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一般号召,个别指导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领导方法时曾指出:“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指领导者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去执行、去检验。然后总结经验,再形成一般意见,去普遍指导个别单位的工作。一般号召就是把领导者的决策、计划、方案、意见,向群众做宣传解释,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去做”。个别指导,就是领导者深入一个或几个单位,亲自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借以取得经验。个别指导可以使一般号召具体化,落到实处;通过个别指导,可以验证一般号召是否正确;在个别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取得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充实和完善一般号召的内容,使一般号召切实发挥作用。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个别指导——一般号召——个别指导”。这样无限循环的过程,也就是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的过程。决策前,要深入许多个别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决策中,要认真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以形成正确的一般意见。在决策后,要通过一般号召,广泛地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把一般意见变为实际行动,并使一般意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以便不断补充完善决策,纠正偏差,防止酿成大错。
党支部书记在从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时,应该特别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必须高度重视个别指导,但是绝不能只满足于个别指导,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在个别指导中获得的具体经验条理化、规范化,从中提炼概括出带有共性的东西,形成初步的一般意见。二是必须经过往复多次的个别与一般相结合,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一般意见。三是在形成一般意见时,必须充分发挥领导集体、决策咨询机构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
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一般号召应该务实,而不是停留于表面。那种认为一般号召无非是开几个会议,作几个报告,组织几次讨论,无非是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大张旗鼓地搞一番宣传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不及时克服,可能会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要真正搞好一般号召,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使宣传教育生动活泼,深入人心。通过一般号召,应该使群众达到三个基本明确:一是基本明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是基本明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和指示。三是要基本明确应该怎样去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上级的指示。
在一般号召之后,必须及时地进行具体的个别指导。否则,将会带来三个害处:其一,无法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使一般号召有落空的危险。其二,无法实地检验一般号召是否正确。其三,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的新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一般号召。党支部书记在个别指导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要亲自“出征”,不能只有“挂帅”的虚名,要切实深入到个别基层单位中去解决问题。二是要按照各个基层单位的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指导,不搞“一刀切”。三是要充分依靠各个基层单位的党政组织系统,不搞包办代替。四是要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指导,避免陷入事务堆中。五是要及时总结个别指导获得的经验,逐步加以推广。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是推动工作的两个基本环节。不论做任何工作,如果没有号召,就不可能动员广大群众。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一般号召,而不注意或不善于进行个别的具体指导,就会忽视各单位的差异,犯“一风吹”“一刀切”的错误,难以在一个单位或一个方面取得突破和经验,无法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实行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正确处理“面”和“点”的关系。一般号召是对“面”而言,个别指导是对“点”而言。把一般号召付诸实践,就要进行个别指导,做到“点面结合”。二是深入下去,分类指导。在掌握面上情况的同时,根据不同单位情况,给予具体指导。三是抓好“以点带面”,经过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在面上加以推广。推广点上的经验,要注意同各个单位的不同环境和条件相结合,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方式,不要一下子全面铺开,一哄而起。要根据不同情况,一步一步地边推广、边总结,使经验不断地丰富、完善、提高,使面上的工作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三、吃透两头,重在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工作中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本地方、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如果照抄照搬,就不可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党支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时候,如果不把中央、上级的意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情况加以具体化,仅仅满足于照抄、照搬、照套,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因此,党支部书记务必“吃透两头”,掌握上情和下情,并善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做好党支部的工作。
(1)要吃透两头。
所谓要吃透两头,就是掌握上情和下情。一方面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和工作部署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一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文件以及领导同志的讲话;二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召开的党的会议和各种工作会议;三要注意经常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时刻了解党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要掌握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深刻分析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切实做到胸中有数。
(2)要做足、做好、做活“结合文章”。
党支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时候,如果不把中央、上级的决策同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化为易于为群众所掌握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对上级的指示只当“收发室”“传声筒”,仅仅满足于照抄、照搬、照转、照套,那么上级的工作部署就会因缺乏具体措施和群众支持而归于落空的危险。
(3)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
正确处理上情和下情的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上情来自下情,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对上负责本身就包含着对下负责,两者是一致的。因此,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有原则上的坚定性,坚持对上负责,不能借口本单位的情况特殊,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采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要有方法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坚持对上负责,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照本宣科,应付汇报,而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研究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如果发生上级指示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矛盾的时候,要敢于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反映,提出要求上级改变原决定或变通执行的意见。但在上级组织没有答复之前,党支部不能自作主张加以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党支部作为下级组织,则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这样做不仅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而且也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纪律所要求的。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就是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在人们面前树立起比学赶帮超的榜样和目标,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党支部的责任,就在于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发现闪光点,并运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激励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典型选择得准。
选择典型和树立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否起到示范作用。要根据所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去发现、培养、选拔那些确实有突出事迹的先进典型,以更好地发挥引导、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此,必须把握好选拔典型的原则:一要有客观真实性。被选为典型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二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典型必须来自群众,为群众所公认。三要有鲜明的时代性。所选的典型应该体现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其先进事迹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四要有同类性。典型的经验与将要推动的工作应当是相同或相近类型。五是超前性。典型的经验应该超前于一般的工作,如果落后,典型就成了毫无意义的“马后炮”。但也应该注意不能超前太多,以免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相脱节,影响群众学习典型的积极性。六是特殊性。典型应该丰富、生动、直接地表现出其自身特有的东西,不能搞成失去活力的固定模式。
(2)宣传介绍得实。
对典型的宣传和介绍要客观、适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任何典型都不是绝对的,先进的典型并不是一切方面都先进,落后典型也不是一切方面都是落后的。宣传先进典型必须实事求是,如实介绍情况,不能人为拔高,不可罗列不切实际的所谓“事迹”,一味“突出”典型,使典型神秘化、绝对化、模式化、概念化、虚假化。如果只讲先进的一面,甚至夸大其词,对不足之处避而不谈,甚至遮盖粉饰,必将误人害己。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强调指出,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
(3)深入实际指导典型。
任何类型的典型,包括自发式的典型在内,都离不开领导的帮助和指导。指导、培养典型,主要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予具体帮助,不能先划定框子、定调子,然后要求人们依葫芦画瓢。党支部书记要尊重典型单位中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
如何正确处理典型工作中的几种关系
运用典型推动一般,是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工作方法的作用,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长”和“短”的关系。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典型个人或单位亦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他们的长处和成绩突出一些,其短处和缺点少一点,十全十美的典型是不存在的。
二是“单”和“全”的关系。典型一旦树立,人们往往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倾向,认为典型在各个方面都应是出类拔萃的,这显然不现实,多数的情况是典型在某一方面的突出。
三是“上”和“下”的关系。典型树上去了,是否可以下来?答案是肯定的。那种典型一旦被树起来,就得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它,哪怕出了问题,也会毫无原则的去加以掩饰的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典型不仅起不到示范作用,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和包袱。
四是“得”和“失”的关系。既然树典型是一种常见的领导工作方法,那么典型与领导之间必然有着联系,这是工作上的一种正当关系,本无可厚非。确定一个典型是上还是下,当然要从工作的实际出发,让一个已经掉了队的典型下来,才充分体现了领导实事求是的精神。
(4)关心爱护典型。
对于先进典型,党支部书记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帮助、关心、爱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先进典型也是如此。对典型不可求全责备,不能因为有其他方面的弱点和不足而否定其闪光的一面。要及时帮助典型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和不足,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要对典型严格要求,经常给他们指路子、交任务、压担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机遇和条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褒奖,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营造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5)及时推广典型。
抓典型是为了加以推广并带动全盘。只有通过及时推广典型,把面上的工作逐步提高到典型的水平,然后再树立更高水平的新典型来推动全盘,才能开创不断前进的局面。在推广典型经验时,主要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握时机,最好抓住全面展开工作之前的适当时机;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典型,形式多样化、形象化,讲求实效;三是要正确指导学习典型,主要是指导群众正确看待典型、提高群众学习典型的自觉性以及指导群众从实际出发来学习典型。
五、抓住两头,带动发展
“抓两头,带中间”就是通过抓先进和落后两头,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带动中间以至整体向前进,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被实践充分证明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人类社会中,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正如同许多矛盾的存在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有“过渡阶梯”一样,在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双方之间,也存在着中间状态。这个中间状态,是受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所制约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就是反映了矛盾的这种客观情况,并遵循辩证规律,依靠先进和落后的斗争,促进中间状态的变化,推动矛盾的解决和整个事物的发展。在客观存在的先进、中间和落后的区别中,“两头小、中间大”是个普遍现象。就是说,先进的是少数,落后的也是少数,处于中间状态的是多数。事物的发展总是先有少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走在前面,随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追赶他们,而后又有新的先进典型出现,形成新的先进和落后的矛盾。社会历史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前进的。
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要认真做好由后进向先进转化的工作。先进和落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党支部书记不仅要从道理上承认这种转化,而且在工作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防止先进变后进,后进更落后。
六、统筹兼顾,开拓创新
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做好日常党务工作是职责所在,但要在新时期把基层党务工作做出新意来,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做出新调整,想出新办法,探索走出一条党务工作的新路子。
日常党务最基础的工作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那么,党支部书记在实际中该如何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呢?
一是选好“种子”,即把各类优秀分子选出来,纳入党组织的视野,为发展党员储备丰富优质的“种子”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公开方式“推选”、在重点对象中“遴选”、主动上门“精选”等多种途径“选种”。二是育好“苗子”,即把选好的“种子”进行精心培育。“育苗”的措施和方法很多,比如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让身边的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培养,发挥优秀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采取“先上岗、后入党”的模式,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在关键岗位上锻炼,以锤炼其意志,增强其能力,等等。三是把好“门子”,即从严守好党组织的入口,不放进一个不合格的人。
“四查四看”
“四查”:一查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二查材料是否属实、规范;三查材料之间反映的问题是否衔接一致;四查发展对象的公示情况。
“四看”:一看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二看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否突出,完成任务是否出色;三看遵纪守法是否自觉,各种利益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四看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发挥。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党员教育方面存在重视不够、方式不活、内容不管用等现象,使得党员教育吸引力不强、效果不佳,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那么,如何抓好党员日常教育呢?
一是要切实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落到支部,持续开展“两学一做”,组织党员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实践者、推动者;坚持不懈学党章用党章,以党规党纪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二是要分类指导抓教育。党员教育内涵很丰富,既有政治理论方面的,又有实际工作方面的;既有文化素质方面的,又有各行各业专业技能方面的。党支部书记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针对党员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有选择性地开展党员教育。三是改进方式方法抓教育。采取集中教育、脱产培训、集体学习、网络培训、自主选学、个人自学等方式,运用专题辅导、报告会、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现身说法、交流研讨、结对帮学等方法开展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党员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掌握党员基本情况、党支部组织生活、党费收缴和管理、党籍管理及组织关系接转、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等方面。面对复杂而又繁琐的党员管理工作,党支部书记必须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抓手:
一是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民主评议党员是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通过党内外群众的评议,对党员的现实表现和发挥作用等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岗定责工作,可以按照四个环节来实施:科学设岗、申报选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最后与上岗党员签订责任状,颁发党员上岗证,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队伍将会越来越大。党支部书记要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式,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努力形成“党员有家、异地有情、家乡有爱”的良好氛围。
七、举贤荐才,不拘一格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间世事,非人不成;得才者兴,失才者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也概莫能外。因此,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应该也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邓小平曾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支部书记要通过识才选才育才,推动形成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抓好人才工作,首先要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促进人才工作的良性运转。作为支部书记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住了人才,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党支部书记在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时,不妨自设“三问”:一问需要哪些人才,二问人才到哪里去找,三问用哪些办法聚集人才。二是确立“赛场选马”的机制。注重通过赛场发现选拔人才。基层选拔人才更应如此,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伯乐”——党政领导人身上,而要把人才放在赛场上,让广大党员群众都变成伯乐。三是确立“选育结合”的机制。每一个党支部书记都要“用五湖四海的人干五湖四海的事”的观念,广纳群贤,为人才才能的施展搭建广阔的平台,为人才的成长铺设向上的阶梯。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诗大致意思是: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是人才向往的最佳境界。党支部书记应该努力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在基层,支部书记至少要搭好三个大舞台:一是搭建推进发展的舞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英才大显身手、实现价值的大好时机。要开思路、想点子、下气力,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光、敢于涉足新领域的勇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搭建舞台。二是搭建为民服务的舞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人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要创建为民服务的活动载体。三是搭建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舞台。急难险重任务最能锻炼人,最能考验人,最能使人才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利用这种时机,搭建好人才成长的舞台。
党支部书记在选人育人过程中,还必须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与环境。让想干事者有位子、肯干事者有奔头、能干事者有发展,用一种机制和价值导向,保证那些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人才不仅能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得到尊重和回报。要把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推上去,还得抓住机遇,用当其时,用当其才。
八、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开展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党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引导、服务的职能作用。
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在一些人和地方,以人为本似乎成为时髦的口号,甚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禅”,他们讲话、写文章言必称“以人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以人为本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在决策和发展中却常常忽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许多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脱离实际和人民的需要,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在会上大讲特讲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可实际工作中对事关人民利益权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却不闻不问,甚至置若罔闻;有的表面上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可实际工作中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漏洞百出、事故不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内涵和实质缺乏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科学地作出决策。
首先,要正视人的地位。在世界万物中,人始终处于主体、主导的地位。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有着对权力运用监督的权利。只要能对人的主体地位有个正确的理解,领导干部就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广大人民就会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主人翁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要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地位、作用的综合体现,是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从个人来讲,就要努力学习、刻苦磨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创造能力;更要勤奋工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为社会多做贡献,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应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以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从社会和领导来讲,要为每个人潜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和创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有序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和氛围,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特长、兴趣、爱好,使人人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后,要维护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人作为人最起码最根本的准则和要求,是人作为人应有的不容侵犯的身份和地位,是人获取他人和社会尊重的理由,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础和处世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维护人的尊严,对个人来讲,无论出身贵贱、贫富如何、地位高低,做人起码的准则、要求和尊严不能丢,决不可为了一己之利、一时之快而做出有损人格、尊严之事。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必须有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一个人要取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自己一定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行,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领导而言,维护人的尊严,就要求领导者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优秀品质。有了这种优秀的品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聪明智慧,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就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九、稳定是福,和谐是宝
基层安,则天下安。维护一方平安,确保基层和谐稳定,是党支部书记的重要职责。支部书记必须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注意依靠教育疏导,依靠政策法规,依靠积极预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党支部书记要维护和谐稳定就必须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在利益分配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所以,党支部书记在面对具体矛盾冲突时,如果能够把握好群众利益的诉求点,也就把握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此外,党支部书记处理问题时还要坚持“一碗水端平”,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道正派才能取得群众的敬重、信任和支持,也才能团结带领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家园。
治乱先治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战乱纷纷,国无宁日。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只要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就能畅通无阻。他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果然,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成为春秋第一霸。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党支部书记,要善当调解员,一旦发现矛盾,就必须想方设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矛盾,甚至掩盖矛盾,结果使小矛盾变成大问题,甚至演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件。俗话说:“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对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每一名支部书记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来开展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疏导化解上,当好人民的调解员,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成为保持基层和谐稳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新课题。因此,党支部书记要注意不断学习掌握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方法。首先是预防,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和量变的过程,要善于分析问题、把握关键,防患于未然;其次,群体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要勇于面对,正视具体问题和具体矛盾,以客观合理的表态,明确答复群众哪些要求是正当的,哪些要求是过分的,哪些要求是无理的,做好群众工作;再次,要仔细调查了解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稳定是福,和谐是宝。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支部书记处理所有矛盾的总原则。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化解矛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尊重群众,激发全社会的活力,进一步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每一个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求真务实,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就是本性、本质,事物的本来面貌;“求真”,就是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实”,就是充盈、稳固,实实在在;“务实”,就是把从客观实际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求真务实包含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做到求真务实,绝非易事。这是因为,一方面,“真”隐藏于事物的内部,不是看一眼就能抓住的,把握“真”,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任何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在这个过程中,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另一方面,从现实工作和生活的层面上来看,要做到求真务实,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阻力乃至惰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又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元气大伤,直接导致之后被秦国灭亡。这一故事被后人称为“纸上谈兵”。
究其原因,我们看到,赵括只知道按照兵书上的条条框框来打仗,不懂得变通,等真正遇到实际问题,便措手不及。领导干部抓落实一定要以此为警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莫“纸上谈兵”。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坚持求真务实有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比如,有时讲实话可能得罪上司,影响仕途;讲正气可能得罪同事,陷入孤立;讲原则可能得罪下属,失去支持。因此,坚持求真务实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求真务实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追求,外化为广泛的道德实践,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始终怀有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胆略和气魄,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衡量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只有狠抓落实,事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否则,一切美好的理想和宏伟蓝图都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因此,抓落实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作方法也应是灵活多样的。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抓落实。
一是既要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又要做到“照办不照搬”。抓落实的要旨在于其创造性,“收发室”“二传手”式的工作方法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为此,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牢固树立既对上负责更对下负责的意识。有些基层干部之所以照抄照搬上级指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私心作怪,不怕下级不满意,就怕领导有看法。二要切实弄清上情的指导性。上级指示不可能涵盖各个单位的所有情况。因此,要深刻领会上级指示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指导性,找准工作重点,这样才可能有对上级指示的创造性、具体化的落实。三要善于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贯彻落实上级指示最重要的就是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以增强工作落实的针对性。
二是既要突出特点,又要做到“变中有不变”。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树立全局意识。善于把本部门、本单位放在全局中“放大看”,着力克服本位主义。要在上级统一部署、统一要求下来考虑本单位的工作,不能过分强调自身的特点,甚至以自身特点冲出上级的总体要求。二要树立长远观念。善于把本单位现阶段情况放在长远目标中“拉长看”,着力克服“短期行为”。要着眼基础性的建设,切实做好强根固本的工作,注重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三要树立质量观念。善于把本单位建设放在竞争原则中“集中看”。切实克服“无为思想”。要强化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创一流的成绩来体现上级指示精神,没有扎实的工作成绩,就没有真正吃透上级精神,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低层次上的落实。
三是既要全面抓,又要做到“突破中求发展”。一要在重点工作上见成效。重点工作不是全局,但是会带动全局。因此,要确定抓中心带全局、抓重点带一般的思路,集中精神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二要在难点工作上见成效。难点工作是制约全局发展的“症结”,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不下特别的决心,不用特别的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三要在克服薄弱环节上见成效。要把克服薄弱环节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环节抓住不放。在克服弱项上下实功夫、细功夫,通过克服薄弱环节全面打牢发展的基础,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
阅读与启示
湖北丹江口市: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节选)
工作任务清单化,干有方向、做有标准。村书记每月做什么?任务清单就是指挥棒。乡镇党委通过每月初印发的工作清单,让村书记干有方向,做有标准。围绕中心划重点。各乡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治任务,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抓手,把精准扶贫、基层党建整市推进等工作作为村书记年度核心工作任务,纳入“述职评议”的主要内容,确保工作重点突出,目标方向明确。细化清单指路子。为了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根据市委、市政府每月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扶贫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条目式列出当月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下发到村,每月重点干什么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指挥棒,村书记和市、镇驻村干部“足印农家”户户走到,扶贫工作责任明、措施实;“领头雁”队伍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村集体经济达标等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突出、齐头并进。对标对表抓落实。对一些需要长期坚持开展和有时间要求的工作,各地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按百分比明确每个月要完成的进度,比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通村公路“补短板”、易迁房拆旧入新等工作,每月都要求有新进度,并且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工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评价方式多元化,实地查看、听取民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现场检查、述职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村书记每个月工作完成质效进行准确的评价。专班实地查核。各乡镇抽调人员组成固定专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坚持同一专班、同一标准,采取实地查看、调阅资料、群众座谈等方式,深入各村对照任务清单,对当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涉及精准扶贫内容的,参照精准扶贫国检、省检标准,按不低于30%的比例开展评估,当场打分并列出负面清单。会议述职测评。实地检查后,各乡镇组织召开述职测评大会,村书记在会上围绕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内容述当月工作成效、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述下一步工作打算与措施,并由乡镇班子成员、村书记、驻村工作团副团长、“第一书记”根据述职情况进行现场测评打分。综合评价通报。根据检查和测评情况,突出群众满意度在测评中的比重,按照实地检查得分占90%,会议述职测评得分占10%的比例,计算综合得分,在述职大会上当场排名通报,并逐村下发问题清单,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结果运用制度化,奖惩结合、责任共担。坚持奖惩结合,综合运用考评结果,与村干部的绩效工资、评先评优和选聘考录挂钩,确保“述职评议”工作形成常态,取得实效。严格奖惩,三方同责。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其中,对综合考评排名前列的村,授予“流动红旗”,提高每名村干部当月绩效报酬500元。对全年综合排名前列的村书记,优先评选为“优秀村书记”;排名末位的村,乡镇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工作团副团长在述职测评会上作表态发言。连续2次排名倒数的,对村书记进行约谈。同时,对乡镇驻点领导、驻村工作团副团长和“第一书记”实行同奖同惩,压实各级干部驻村帮扶责任。截至目前,根据“述职评议”工作情况,已调整优化村书记27人,约谈驻村干部30余人次,调整驻村帮扶干部20人,召回帮扶干部3人。跟踪督办,指导整改。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把综合排名末位的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点对点、手把手地进行帮扶指导,帮助村书记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建立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联系乡镇制度,10名机关干部每人联系2个乡镇,跟踪督导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指导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督导排名靠后的村做好问题整改。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对排名末位的村书记和驻村领导以及市直驻村工作队员严肃开展谈心谈话,找问题、教方法、强信心。规范管理,形成常态。把“述职评议”作为加强村书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常态化开展,简化考评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市级财政统筹资金80余万元,专项用于开展“述职评议”活动,确保活动开展有经费,激励资金有保障。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根据“述职评议”中发现的村书记能力短板,定期针对性开展村书记培训,提升履职水平。建立工作台账,各村每月考评排名情况、约谈记录及时整理归档,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中共丹江口市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年10月21日)
思考题
1.党支部书记应该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2.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党支部书记要注意做好哪几个方面?
3.党支部书记如何创造性地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