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会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消费观念体系。所谓消费观,就是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什么是该买的,什么是不该买的。例如我从不参加“双十一”,也不只为了打折而购物,这就是我的消费观。
这个消费观,不是通过在地铁上刷手机建立起来的。我非常厌恶那种“女人必须有一个×××”“你必须拥有的×××”的文章标题。我必须拥有什么,当然只有我说了算。外界的声音越嘈杂,你越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去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我也经历过很长的消费观念重塑时期。对比几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我在消费观上最大的改变,就是越来越喜欢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以前我立志要做一个“穿金戴银的饿死鬼”,钱不够花没关系,一定花在刀刃上,花在能被人看得到的地方——包包衣服鞋子化妆品,标志性的大logo……
这也没什么好难堪的,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好不容易自己挣钱、有钱花了,下意识地想花在最值的地方。人人都认得的logo和一眼就能看出价位的单品,是最快捷最容易让人知道你花了多少钱、挣了多少钱的方式。
但这种肤浅的虚荣,随着年纪和收入的增加,真的需要改变。
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件衣物在你身上穿过100小时以上,就可以磨合到让你感觉比较舒服、舒展,穿着的时候才会自信、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穿新衣服或是为了某次活动租来衣服穿的时候,总会感觉有点全身不自在,因为还没有和它们磨合到位。
那些能够与你磨合得比较完美的衣物,一定是你非常喜欢且非常适合你的。
早些年我跟风买过很多很多的流行单品,绝大部分都早已经随着回国搬家不知道去哪了。而有一些买的时候需要咬咬牙的东西,搬过多少次家也还在,每一次穿的时候依然小心翼翼,又心满意足。
这几年,我买的衣服越来越少,但也越来越追求那种被穿旧了,却依然愿意去好好维护的昂贵衣物。同一款衣服,我会更愿意为衣服的材质,而不是单纯的品牌溢价买单。因为你穿的衣服的logo是给别人看的,但穿在身上的感受是给自己的。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那种身材体态气质都很好,披个麻袋都好看的姑娘?我身边就有。
我有个学艺术的朋友,审美特别好。每次见她,她都打扮得很精致,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级感”。我以为学艺术的姑娘,平时衣服一定都是买那种特别贵的设计师品牌,所以有一次问她能不能推荐几个品牌给我。没想到她说:“我的衣服都是淘宝、ZARA和优衣库,我还特别会在打折款里挑东西!”
这个答案让我很惊讶,但后来想了想,让她看起来很高级的原因可能并不是那些衣服本身,而是她优美的体态、挺拔的身姿、匀称的体形。于是我改向她请教保持身材的方法,她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我很爱游泳,也喜欢攀岩,最近还报了爵士舞的课,反正平时都会运动,另外饮食我也比较注意,不吃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
也就是说,她把买昂贵衣服的钱,都花在了能够提升自己气质、改善体形的地方。这样一来,即使是便宜的衣服,也一样能穿出高级感。
此外,为知识版权付费也是我们该做的。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以前也是习惯了去看大把可供使用的免费内容,所以很不愿意为内容付费,宁愿花很多时间去找免费资源,也不愿意充值办个会员。当然也是因为网上的免费资源也多,只要你肯花时间,大多数情况总能找到。
我这个毛病是在去美国之后被治好的。想听歌?想在网上看电影看剧?免费体验结束后,只有付费这一条路。当我体验过高清又快速的奈飞,习惯了用声田听歌,我会觉得他们给我生活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我需要支付的那几十美元。省下来的寻找资源的时间,其实都是机会成本,可以用来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
我现在是很多视频平台、内容平台的会员,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月几十块钱的会员费,却能让我快速找到我需要的内容、想看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节省大量时间精力。
这些都是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却更有价值的例证。
再比如我的印度瑜伽之行,每次跟人聊天提起我曾经一个人跑去印度待了一个月就为了学瑜伽,都会引起阵阵感叹。我记得瑜伽学校的课程食宿是1600(双人间)~ 1900元(单人间)美元,淡季去印度的机票来回不到4000元人民币,当地的物价大概和中国任何一个农村差不多,一个月加起来的总费用是人民币1万元出头,不过是一个入门奢侈品包的价格。买一个包的快乐或许能持续几个月,而我去印度的这趟特别的旅行中学到的东西、认识的朋友、获得的体验,却会伴随我的一生,这1万块,比买一个包值太多。
在健身运动上的消费让自己更健康,在语言学习上的消费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去旅行去见世面去获得更多真实的体验……在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过有品质的生活上花别人看不到的钱,这些都是比穿一两件明星同款更能提升你气质内涵的投资,换来的经验能够切切实实留存在我们心里,这些都是别人拿不走的。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经历,是可以为生命质量加分的,相比于外在的物品,它们的寿命也更长久。
消费观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总结,越早意识到消费观的重要性,才能越早进化成价值观上更丰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