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你拥有的是工作,还是事业
很多人以为拥有了一份工作,就等于有了一份事业。殊不知,事业和工作的差别其实很大。
我有个做律师的朋友,专门帮大企业解决劳务纠纷,每次他替客户公司裁员时,都会先拿高薪的高管“开刀”,因为这样一来可以立刻省去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
事业是自己的,你为了自己劳动,为自己赚钱,你是拥有者,拥有主动权;而工作是别人提供给你的,你给别人干活,别人给你钱,你是劳动者,选择权在别人手上,随时可能被收回,你只能被动接受。
事业拼的是资产,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工作拼的是劳动和时间,看的是眼下的实际收入。
从工作到事业,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经常看到应届毕业生在网上提问,拿到了两个不同的工作offer,应该选哪个?很多人都会说,当然选钱多的那个!但其实,刚工作的头几年,真的不用太看重工作收入。因为这个阶段你的经验、人脉、资源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实现质变。那么就不如先做好为质变做基础的量变,而量的大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带来质变的潜力。
我觉得毕业头几年的工作时期,赚的都是零花钱,多点少点真的没啥差别。真正的财富,需要你做出自己的事业,创造不可或缺的价值,完成质变才能获得。
打个比方,一份月薪1万元的安全职业(例如教师或公务员),和一份月薪5000元的高潜力工作(比如一份可以加入某高速成长期的创业公司、跟随某个行业内有声望的领导的工作),毋庸置疑后者的质变潜力更大。
安全感要靠自己给。你可能会觉得,进入创业公司也一样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公司黄了人去楼空,但是你从中获得的这份工作历练和经验是增值的,这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去创立公司并把公司做上市,也不是盲目鼓励大家现在就立刻辞职、告别你的工作。除非你生来就是“富二代”,大部分人的人生都要经历为别人工作、领死工资这个阶段,但不同的是,有的人会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有的人会在这个阶段完成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财富基础的积累,将工作作为一个桥梁,慢慢走向事业。
有一本书叫《优秀的绵羊》,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辞去了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因为他看透所谓的“精英教育”,不过是给学生们贴上一个标签,套入了一个故步自封的狭隘框架。他认为所谓的名校、常青藤大学不过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这些学生大多对律师、医生、金融和咨询以外的工作不感兴趣,即使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光鲜亮丽,但也只是一群优秀的绵羊。”
要想跳出工作拥有自己的事业,必须首先关注你自己,你的核心能力、核心资产是什么?以及最重要的,你的兴趣是什么?
事业来源于兴趣。做好一件事需要精力、激情和热切的愿望,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心,要做到这些,兴趣才是起点。事业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一个自由作家和一个企业家一样都拥有事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掌控人生的主动选择权。
我在学生时期听过一篇演讲,里面有一句话到现在我才悟出它的真谛:Follow your passion, and money will follow you。中文意思是跟随你的热情,钱自然会跟随你。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一定有某些过人之处,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发现而已。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呢?你不妨先想想什么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最愿意花费时间精力的。
兴趣和特长是相辅相成的,你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挖掘自己的兴趣。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人脉经验资源,为质变做基础;另一方面,关注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事。
当然,工作仍然是大部分人的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尤其是刚步入职场,努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从现在开始,你需要意识到工作与事业的不同,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尝试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总贪图眼前的稳定。
很多人在得到一些建议后,第一反应都是“我做不了这件事”,这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不如把“做不了”换成“我怎么才能做成这个”,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当你提前思考你老板才会思考的问题时,你就离成为老板更近了一步。
所以,当你在工作时,多花点时间寻找那些真正吸引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只想着获得更高的薪资。找到自己的兴趣,你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