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生姜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干姜辞典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热。入脾、胃、肾、心、肺经。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大热,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主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下血。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如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同用;如脘腹冷痛由脾胃虚寒所致者,则配党参、白术、炙甘草,方如理中丸;若中焦胃寒,干呕吐逆者,则与半夏配用,方如半夏干姜散。

◎用于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常与附子配用,方如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干姜

◎用于寒饮伏肺而致的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常与细辛、麻黄等同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此外,干姜亦能散寒燥湿,可用于寒湿痹痛,常与苍术、独活、草乌配用;与雄黄研末外用,可治牙痛;配以川草乌、苍术、当归,研末调膏外用,可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克。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並忌之。”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本草纲目》)。

【处方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炮姜、炮干姜、炒干姜、黑姜、炮姜炭、干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

处方中写干姜指干姜片。又名淡干姜、泡姜。为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

炮姜又名黑姜、炮干姜、炒干姜、干姜炭、炮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入药者。炮姜温里作用减弱,而长于温经止血。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贮藏】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方法】干姜:择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支,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支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干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牻牛儿醛、牻牛儿醇、甜没药烯、芳樟醇、橙花醛、松油醇、樟烯、柠檬烯等。

◎药理作用:干姜甲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镇痛作用,能显著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痛反应的潜伏期;水提取物有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或有效成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增强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大鼠足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另有止呕吐、抗缺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