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人的数学人生:谷超豪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温中入党

1937年8月14日,11岁的谷超豪正在温州城区中山公园玩耍,看见东边上空有18架飞机列队向北飞行,不一会儿警报拉响了,这才知道那是日军的飞机。过了两个小时,警报再次响起,那些飞机往南返航,却已经是七零八落不那么整齐了。事后得知,原来日机从台湾起飞,轰炸杭州笕桥机场,中途遭到中国空军阻击,被击落了好几架。这是谷超豪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气氛。1938年上半年,日机开始空袭温州,先是轰炸南塘机场,后来逐渐延及城区。那时,日军的水上飞机停在瓯江口翁垟[25],天天来空袭,有段时间甚至一天四次。温州人白天纷纷躲到郊外,晚上才敢回家,温州整座城市差不多都瘫痪了[26]

日寇的暴行激发起了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温州城内抗日气氛高涨,许多中学生都参加了宣传和募捐工作。谷超豪的大哥谷超英是温州中学高中部的学生,那时已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且是温州中学党组织的创建者和负责人。课余时间,谷超英和其他几位学生党员组织成立了一个读书会,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秘密组织,因成立于1937年9月,所以叫作“九月读书会”。参加者都是温州中学的进步学生,高中、初中都有。读书会经常在高盈里7号谷家开展活动。谷超豪的求知欲很强,平时也喜欢看些课外书,初一暑假期间一下子迷上了武侠小说。为此,大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谷超豪读《大众哲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

艾思奇所写的《大众哲学》,是一本优秀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哲学著作,以通俗的语言、有趣的事例,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述。通读之后,谷超豪眼界大开,明白了什么叫“唯物论”,什么叫“辩证法”,对他的思想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M.伊林于l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副标题为“室内旅行记”。此书从一个求知心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目光停留在居室内的6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渐渐引出“人什么时候开始洗澡?”“为什么用水来洗澡?”等一系列问题。擅长讲故事的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讲述科学知识,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为读者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这本大约五万字的小书,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27]。同样,《十万个为什么》也让谷超豪学到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大哥的引领下,谷超豪加入九月读书会,还担任了小组长。每次读书会在谷家开会,年幼的谷超豪就站在家门口,帮高年级的师哥师姐们望风放哨。谷超豪个子比较小,外表像个小孩,不怎么引人注意,一些会议材料就由他负责传递[28]。在读书会,谷超豪更进一步阅读了狄超白的《通俗经济学讲话》、斯诺的《西行漫记》,以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大量书籍,开始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希望能像大哥谷超英一样,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谷超英、谷超豪兄弟俩就读的温州中学,不仅教学质量高,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温中师生首起响应,策动独立运动。五四运动期间,学生踊跃组织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学校师生又一次走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长期以来,温州中学一直是浙南学运和温州革命运动的中心,因此日军飞机也把学校列入了空袭的目标。1939年4月,温州中学在仓桥的校舍被日机炸毁,学校被迫停课。停课后,大家同仇敌忾,自发组织了一支抗日宣传队,下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4月30日晚上,总共40个同学,一块儿出发到农村去。谷超豪与大哥谷超英一起,跟着宣传队在温州城郊上河乡三溪一带[29],做一些口头宣传、家庭访问工作。这是谷超豪第一次离开家庭,过了十几天集体生活,时代把这位13岁的少年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

不久,学校在青田复课。青田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学校搬到水南,就在瓯江的南边。谷超豪和大哥谷超英一起回到学校念书,地下党在抗日宣传队的基础上扩大了读书会组织,于1939年5月重新成立了“五月读书会”,会员最多时达到七八十人。读书会是秘密的,不公开活动,主要讨论一些国家大事,读一些马列主义的著作,彼此交流读书心得。大家还租了间房子,搞了一个图书馆,找了一些进步书籍,集中在一起,谁想看就可以去看。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以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革命组织。温州地区“民先队”组织比较迟,不过发展很快,温州中学好几个班级都有分队,谷超豪也参加了。民先队主要做抗日宣传工作,不对外公开,打的是学生联合会的牌子。1939年,温州三所主要学校温州中学、瓯海中学、联立中学建立了永嘉学生联合会,谷超豪是学联代表。学校在青田上课,离温州差不多有一百二十里路。那时没有汽车,每次去温州参加学联会议还要坐船,开一次会来回要好多时间,耽误好几天的功课。但谷超豪依然意气风发,为能参加学联工作而感到非常自豪。在学联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党又领导了温中师生发动了迁校斗争。自从学校迁到青田,温州的学生运动比较冷落,区委要求将温州中学迁回城区,重振学运。学生大多是温州人,住在青田这块陌生的乡下地方,既难受又不习惯,所以也想回去。迁校请愿总共搞了三次,广大师生纷纷响应,但学校方面就是不同意。谷超豪也参加了这几次请愿运动,表现得非常积极[30]

1938年,温州的联立中学、瓯江中学都已有了中共基层组织,唯独温州中学却因青黄不接,一时未能发展在校学生,没有建立独立的党支部。1939年2月,温州城区区委指派党员金家麟考入温中高中部,开始着手开展建立党支部的工作[31]。无论在宣传队还是在读书会,谷超豪都表现得很积极,成了组织上优先发展的对象。1940年,经上级组织批准,温州中学正式成立党支部,由金家麟担任书记,黄镇华任组织干事,管鹤鸣任宣传干事,冯增荣、徐章分任青年干事和妇女干事[32]。同年3月,经冯增荣介绍,年仅14岁的谷超豪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转为正式党员。谷超豪是温州中学党支部成立后最早发展的党员之一。

“抗敌效微力,报国托童心”[33]。入党之后,谷超豪更积极地投身于革命工作。1940年夏天,谷超豪所在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一次散发革命传单的行动。“七七纪念日”前夕,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内容是反对投降、反对倒退、反对分裂。这份宣言从党中央传到温州,印刷成标语和传单,发放到每一个支部,由党员负责张贴,或者塞进每家每户的信箱和门缝。7月6日,温州中学的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从青田赶回温州城里,先在瓯江小学集中,把传单、标语分好,然后各自分头行动。谷超豪和同学们一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从夜里一直忙到天亮,完成了任务之后才回家休息。温州市民一夜醒来,发现到处都是共产党的宣传,甚至国民党机关的办公室里也有传单。为此,国民党当局很是恼怒,随即进行全城大搜捕,抓了几十个人。不过,谷超豪心里还是觉得很高兴,只要能为抗战出力,能为革命做点贡献,艰苦和危险又算得了什么呢?[34]

图1-6 谷超豪初中成绩表(原件藏温州市档案馆)

因积极参与革命工作,谷超豪自然不能正常上课,缺课时间大为增加。初中期间,二年级上学期一课不缺,下学期缺课16节,三年级上学期缺课达到64节,下学期面临毕业也缺课13节。大量的缺课自然影响到学习成绩,一年级平均分分别为85、83;二年级上学期也有83分,下学期急剧下降到73.7分;三年级两学期也分别仅有72.7、74.4分。操行也从80分左右下降到60—70分。他最喜欢的算学一二年级分别为84、94.6、95.1、88分,三年级两学期分别仅有72.6、74.7分,成绩下降之巨显而易见。但他毕竟天资聪慧,即使缺课如此之多,还是以初中毕业第一名考入高中。

中学是一个人身心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世界与社会的看法大多在此阶段形成,过早地介入成人世界,特别是参与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一个青少年来说,未见得是幸事。中学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求学基础知识的时期,广泛兴趣的培育,广博知识的涉猎,对一个学者的成长至关重要。谷超豪却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业之外,可以说失去了较为系统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