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晃三年
智瑶想要保住自己努力的成果只有一个前提,也就是成为智氏家主之位的继承人。
那就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需要智跞先归天,智申成为智氏的家主之后还要确认智瑶成为继承人。
所以了,起码在智跞没有去世之前,无论智瑶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再怎么被看好能够成为继承人,一天没有将身份确认下来,又或者说即便是确认为继承人,不到成为家主那一天的到来,一切的努力都可能是替家族奠基,智瑶能不能享受成果属于未知。
“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祖父能活得久一些。”智瑶心想。
他当然想要早一日掌权,只是更希望自己的长辈能寿命长一些,再来就是一旦智跞没了,以智申软弱的性格,智氏又不再有‘元戎’权柄,必定又要陷入衰弱期了。
关于智跞还能再活多少年,作为晚辈的智瑶看来并不乐观。
幼年的不幸让智跞在心理上有疾病,他的经历还没有赵武惨,只是办不到像赵武那般振作起来。
这一次发生赵氏与邯郸赵的矛盾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换作是有能力又强硬的“元戎”,不做和事佬为前提,加入到出现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牟利还是可以的。
智跞全程装聋作哑,没有对赵鞅囚禁赵午有什么行动,还眼睁睁地看着赵氏、韩氏对抗范氏、中行氏,看似中立方的魏氏也在上蹿下跳,一下子令所有人看到了智氏的软弱。
“多有风言风语,乃有主不宜为正卿言论。”台狐感觉到了屈辱。
强硬不起来的人并不适合担任晋国的“元戎”,无法使人尊重(害怕)是一方面,贵族们更不看好这样的“元戎”能带领大家向列国谋好处。
后世有一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轮到在晋国就变成“无法带大家吃肉,赶紧去死算球”了。
完全能想象到不知道有多少晋国的贵族诅咒智跞赶紧死掉,好换成看上去很强硬的赵鞅带领他们吃肉。
智瑶心想:“如果我不是智氏的一员,肯定也不想摊上这么一位正卿。从某方面来讲,晋人的思想跟毛子差不多,很希望国家由强悍的人来治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晋国大多数时候起码讲潜规则,会等软弱的领导者死去,不会使手段。”
台狐刚从“新田”过来,给智瑶来带一应物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智申要求智瑶回“新田”的消息。
距离智瑶离开“新田”已经三年之久。他今年九岁,时间也来到了公元前498年。
三年里晋国除了赵氏与邯郸赵矛盾加剧,赵氏、韩氏跟范氏、中行氏渐渐越加关系恶劣,其余就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了。
晋国这边算是内乱引而不发的状态,列国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总得来说大部分人得以享受和平。
智申有来过“黄父”多次,最长的一次待了小半年,更多是来上半个月左右就又离开。
而在这三年的时间中,智瑶待在“黄父”当自己的“发明家”,不但纸张已经鼓捣出来,还改良了毛笔……也就是将蒙恬的活给抢了。
有了纸张,也改良了毛笔,智瑶发现自己还要再改良墨。
为什么连墨都要改良?原因当然是之前的墨水一般是写在竹简或木板,极少会用以写在帛书,一旦在纸张书写就需要考虑到另外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智瑶在这三年里当足了“发明家”的瘾,鼓捣出来的东西多不胜数,只是其中相当多的玩意属于需要保密,也就是不能公开示人。
倒不是害怕被模仿,目前其实有“专利权”这玩意,不是以律法形式约束,完全是以世俗规则来保障。简单的说,敢于模仿就要有挨打的心理准备,扛不住被打死属于活该,还要遭到世代唾骂。
“聃子愿否往‘新田’?”智瑶问道。
老子在三年前说只愿意留在晋国一年的时间,然而三年过去了却是依旧待在“黄父”作客。
他平常除了教导智氏的一群少年之外,一有机会就跟智瑶探讨“道法自然”的相关。
一开始智瑶还能跟老子聊“道”,后来智瑶有限的知识被掏空,能躲就躲,不能躲则是变着花样换话题。
老子在智氏会得到很舒服的伺候,有了新的研究课题,并且想要什么资源也都有,索性也就长待不走了。
智瑶调来“黄父”的学伴数量增加到了两百,绝大多数其实无法培养成为精英,能够成才的毕竟是少数人。
他们除了学习各种文科类的知识之外,会有智瑶亲自当教官训练军事相关。
而智瑶其实也就是将自己“前一辈子”当兵时学会的技能挑一些出来,再结合当今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导。
父亲召唤了,并且还没有说为什么,容不得智瑶拒绝。
老子到晋国之后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有“新田”一处,他得知智瑶要离开“黄父”了,再来是认为该教导的知识已经教导,正经地与智瑶辞别,说是要回楚国去了。
智瑶进行了挽留,见老子态度坚决,赠送了礼物,又安排家族武士进行护送。
令智瑶没想到的是后面老子又自己转了回来!
在下雪季节来临之前,智瑶抵达“新田”了。
回到“新田”的智瑶进入府宅做的第一件当然是去向祖父问安,待在门外等候时听到了里面的讲话。
大约是在今年夏季时分,鲁国那边发生了“堕三都”的大事件。
背景是鲁国三桓的一些家臣以及依附贵族失控,其中“费”邑、“邰”邑、“成”邑的失控最为严重,把持这些城邑的邑宰(县令)不但拒绝执行来自家主的命令,还私自对城邑进行了扩建以及加高城墙。
刚刚从中都宰晋升为司寇的孔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跑去找鲁君宋提出严惩的建议。
很早之前鲁君就无法实际掌控鲁国,大多数的权柄落在了公族中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手里。
历代鲁君一直想要收回权柄,只是每一代的鲁君都失败了。
鲁君宋当然不敢私自做主,过问了三桓得到同意。
有了鲁君宋和三桓的默许,晋升为司寇的孔子恍惚间发现自己变得很牛逼,不但要什么有什么,甚至还有了听从自己命令的军队,于是命令正在担任季氏家宰的子路带兵出发了。
“孔丘本欲使鲁君增权,奈何为季叔氏、孟孙氏利用。鲁公族亦是愚蠢,此举必将使鲁生乱,得利者为齐也!”
智瑶听到了陌生人的讲话,细想了一下才回忆那是赵鞅的声音。
什么情况?
赵鞅竟然会来老智家?稀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