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会计信息化:从核算软件到智能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管理必须从粗放经营向成本控制转变,从部门管理向企业级协同管理转变,才能适应竞争形势的变化。要实现这些转变,企业信息化是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会计作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其信息化程度是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会计是企业所有业务信息的集成点,企业经营中的每一个事项和交易,最终都会汇集到会计信息系统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披露信息,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是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计的信息化,最终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不是一套独立的财务信息系统,它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信息化,实际上就是面向管理会计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会计信息化一般以财务核算领域为起点,最终实现对管理会计领域的覆盖,以及财务领域全方位的信息化。回顾历史,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核算软件阶段、管理软件阶段、标准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刘勤,2019)。
第一个阶段:核算软件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电算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企业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转轨经济时期,会计工作职能以记账、报账为主。随着计算机开始出现在企业办公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这个高级的计算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应用于会计领域,如工资核算、资金支付核算等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使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化存储。但是各个核算模块,如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系统之间仍然联系较少,相对独立。
第二个阶段:管理软件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阶段。1998 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举办的“向ERP进军”发布会,拉开了我国会计核算软件向管理软件转型的序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转向资源管理,会计工作职能开始由单纯的记账、报账转向辅助管理、辅助分析和辅助决策。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企业逐步普及,国外企业流程再造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思想及技术相继传入,促使企业在财务工作中由电算化阶段逐渐发展到信息化阶段,广泛采用ERP、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财务(业务)分析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存储和管理,展现出快速、高效和易用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标准化阶段。进入21 世纪,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企业集团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在国际化进程中出现了财务管理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基于此,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经济规则、技术规则趋同,会计信息化标准成为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关键技术。2008年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地区组织成立,我国会计信息化进入了标准化阶段。
第四个阶段:智能化阶段。“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颠覆着传统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创新型商业模式要求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实时的信息决策能力。如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并生成相关决策信息,辅助经营和管理决策,真正实现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成为时代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6 年德勤和Kira系统(Kira Systems)联手,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我国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会计智能化阶段。
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看,信息系统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提高财务会计(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手工计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实现效率的有效提升。后来,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其职能逐渐向业务和管理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渐聚焦于如何将财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融合,如何满足管理会计的需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功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这时候,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成为会计信息化的核心。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不断更迭的信息技术和工具的推动下不断纵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