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松潘高原上的坚持
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失利之后,西渡嘉陵江,准备在松潘高原一带建立根据地,等待即将到来的中央红军。
蒋介石觉察出两股红军有会合的趋势,立即命令第1师继续追击,企图把红四方面军困死在松潘高原上。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蒋介石又调第49师、第60师和第2师的两个旅,让胡宗南统一指挥。
根据蒋介石的这一部署,张灵甫率团向松潘高原挺进。行军过程中,部队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翻越小雪山。
小雪山又名雪宝顶,海拔5588米。据当时翻越小雪山的一位国民党军将领后来回忆:“早晚不能行走,只有早上8时到下午4时可以通过,在上山之前需要喝姜糖水暖暖肚子,不然上山遇到风雪,就有冻死的危险……在登山的时候,并没有遇到风雪,只是空气稀薄,喘不过气来,走上几十步就得休息,若勉强行走,就要头昏呕吐……”
翻过小雪山,进入松潘高原,就如同一下子进入了野生动物园,大熊猫、金丝猴、雪豹这些珍稀动物,都能在这里见到。这里的景色也很美,融雪经过石灰岩从地层涌出,流入层层相叠的梯池,形成了五光十色、令人目眩的池群。池群周围有奇伟的雪山,壮丽的飞瀑,怪石嶙峋的溶洞,如同人间幻境。
松潘高原的美,让张灵甫感到震撼。但他高兴不起来,因为在这里打仗,与其说是和敌人较量,不如说是和大自然较量。
第一个问题是恶劣的天气。松潘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由平原进来的士兵,一到这里就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这里气温较低,最低可以达到零下20摄氏度,曾经在夏季出现过霜冻。
此外,这里还有冰雹、暴雨和地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员徐向前就曾遭遇地震,他在其回忆中提到,这次地震使岷江断流3天。
恶劣的大自然,让国民党部队伤亡很大。更有甚者,前来听胡宗南指挥的第49师、第60师,几乎全都是广东人。在淫雨绵延的高原上行军,官兵死者“日以百计”。
和恶劣的天气相比,缺粮则更加令部队头疼。松潘高原上的战斗并没有引起蒋介石的足够重视,蒋介石更不可能举全国之力,支援这里的国民党部队。无奈之下,部队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
高原上没有粮食,只好出去买。买好以后,运输又是个大问题,有些路段别说过车,连挑都不行,只能雇当地农民用肩膀背。10多天的路程,光农民自己吃的,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送到部队的,连一半都不到。
粮食不够,胡宗南就对大家说:“国难当头,一切要节约,上至司令下至士兵,每天只吃一餐,放午炮吃饭。”
部队吃不上饭,严格的军纪也无法保证。当时,当地民众已经无粮食可卖,再说当地民众也不相信法币。于是,士兵们就开始抢粮,田野里还没有成熟的小麦、青稞,只要是能够填肚子的,士兵们都会抢过来吃下去。对于这种违反军纪的行为,军事长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部队饿极了,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当时,张灵甫有一个黄埔四期同学叫谢义锋,是第1师的一名营长。谢义锋高大英俊,会骑马,会跳舞。部队让谢义锋去阿坝土司那里借粮,遭到了拒绝。
完不成任务的谢义锋,使出美男计,诱惑了阿坝土司的女儿。土司女儿帮他真可谓不遗余力,她指点谢义锋打通了关节,完成了借粮任务。随后,阿坝土司又亲自来见胡宗南,解决了部队的粮荒问题。
因为这次非凡的表现,后来张灵甫离开第1师后,谢义锋升为团长,接替了张灵甫的位置。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生活都是个难题,更别说去围堵红军了。除了自然条件恶劣之外,军事指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蒋介石给胡宗南增加了两个师和两个旅,他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兵力,只是消极地拉起了一道防线。
当得知红军已经突破防线时,已经坚持到极限的国民党军将领,虽然表面上表示有些遗憾,实际上内心感到些许庆幸,因为他们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
回师甘肃之后,身体极度虚弱、亟待调养的张灵甫,向师部请假回老家休养。师部很快就批准了,因为就连胡宗南本人回来之后也病倒了,已经被蒋介石接到南京调理去了。就这样,张灵甫离开了部队。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令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号称“天下第1师”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