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花季芳菲(2)

“小公主,你知道你的名字和王后殿下的名字是一样的,可你知道这个神圣的名字起于何时吗?”

——第三天早上、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在花园的那个老地方又给她的学生上课了。

“不知道,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肯定很清楚,请慢慢讲给我听吧,象前两天一样,我会记下它的。”

“可爱的小公主,那个年代并不遥远,距离现在仅仅一百多年的时间。公元前200年左右,亚洲西部崛起了一个奴隶制王国——塞琉西王国。国王名叫安条克三世。他凭着自己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占领了邻国大片国土,掠夺了众多的奴隶和财产,大大振奋了国威,而此时的埃及,我们的古老王国,正处于一个低谷阶段。国王托勒密四世英年早逝,继位的新国王托勒密五世正值少年,各方面还不成熟,治国安邦之道还有待于摸索学习。”

安条克三世早已垂涎埃及王国,一想到尼罗河两岸的无边良田,沙漠深处的金玉宝藏;南部地区的大片葡萄园,三万个纵横交织的城镇,他就心往神驰。他很早就幻想有朝一日享有迷人的亚历山大城,成为那个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王宫的主人。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这时,他瞅准这一时机,在一个春天忽然发动了战争,大举侵入我们埃及的国外属地。托勒密五世虽是个少年,却勇敢无畏。他毫不示弱,立即集结军队,向全王国发出了奋起抵抗外侮的号召。他广泛征集朝臣的建议,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战术——当塞琉西王国攻击埃及的属地时,他带军队从后方包抄过去,也去攻打塞琉西的属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而攻打安条克三世的几个重镇,在敌人的后院点起了大火。就这样,使安条克的阵线处于混乱状态。双方恶战数场,互有胜负。安条克三世并没占得了上风。

但是,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塞琉西王国想从埃及得到好处,却不知也会遭到别国的算计。

就在安条克三世带兵入侵埃及的时候,罗马王国把注视的目光投向了它。他们在世界上一向都是霸主,称雄称王惯了,因此不能容忍塞琉西王国的这种扩张行为。否则,发展壮大的塞琉西王国说不定哪一天会威胁到他们罗马帝国的安全。在塞琉西王国和埃及交战不久,罗马帝国就通过外交方面对塞琉西施加压力。安条克三世被震慑住了,只得停止作战,两国间开始了议和活动。

公元前193年,两国通过长时间的协商终于达成了协议。这和约的一条就是安条克的女儿嫁给埃及国王为妻。她就是第一位克莉奥佩特拉。当她成为托勒密五世的王后之世,被称做克莉奥佩特拉一世。

也许寿命的长短与遗传有关,托勒密五世就象托勒密四世一样去世很早。他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托勒密六世也是个孩子。因此,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就担当起了摄政的职责。这也正是王后的父亲、即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三世所期望的。

正是由于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受命于安条克三世,她不能全心全意帮助托勒密六世理政、引起了臣民的不满。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埃及处于国内动乱之中……然而,克莉奥佩特拉的圣名却在托勒密王朝代代传下来了。

第二位克莉奥佩特拉生活在公元前170年左右。她是托勒密六世的妹妹。成年后的托勒密六世,遵照母亲的旨意,娶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小公主,称之为克莉奥佩特拉二世。按理说、埃及的王权在老王后克莉奥佩特拉死后,就应该掌握在新国王和王后的手中,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原来症结出在克莉奥佩特拉身上。她临终之前,一再交代她的长子托勒密六世,要他千万照顾他的弟弟,并坚持让国王答应她,将来容许他的弟弟参政。她说:要知道你们兄弟俩是一母所生,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我死了,托勒密王朝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共同执掌王位是应该的。当时,托勒密六世还年轻、对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没有深思熟虑,就答应了母后的请求。谁知日后却招致了无穷的灾难。

托勒密六世继位后不久,塞琉西王国又一次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战争。托勒密六世率领军队迎敌作战,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全力以赴协助国王抗击入侵之敌,把朝中的日常事务交给弟弟托勒密八世料理。托勒密八世却不顾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却在国内暗暗地网罗党羽,结集自己的势力。为人善良的克莉奥佩特拉二世根本没有想到托勒密八世会另有所谋,所以对他的行踪毫不察觉。托勒密六世率领军队,经过几十场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入侵之敌。就在他归来不久,托勒密八世就突然发动了政变,把国王和王后赶出了王宫,自己独揽了朝中大权。

这时的托勒密六世气愤难平,也十分伤心。他没有想到为了王权,自己善待的兄弟却会乘人之危。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却表现了一个坚强女人特有的韧性。她竭力鼓励国王振作精神、艰苦自励、积极寻找回国复位的机会。她亲自出马,前往罗马王国,说服罗马国王帮助他们主持正义。罗马国王被她的胆略和精神所打动,答应了她的请求。

第二年,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托勒密六世的军队大败托勒密八世之军。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始终跟随在国王身边,给他鼓励、给他支持。终于,她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和国王回到埃及王朝。

失而复得的东西才倍觉珍贵。重新执政的托勒密六世和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决心全身心投入他们朝政管理;让埃及人民永远生活在平静安宁之中。此后的一二十年,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成为托勒密六世有力的臂膀。守边的战士、乡间的平民、朝中的大臣、城里贵族都熟悉王后的身影。无论国王出巡何处,她都紧随其后。她爱抚臣民、体恤士兵、尊重学者、爱护朝臣,深得民众之心。正是克莉奥佩特拉二世与国王的同心协力,埃及王国才在太平祥和中度过了一二十年时光。

到了公元前145年,埃及又一次和塞琉西王国发生了战争。克莉奥佩特拉二世再次投入了紧张的生活。不幸的是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托勒密六世却坠马身亡。王后十分悲伤。然而,她很快振作起来处理剩下的要事。她年事已高,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必须尽快确立埃及王位继承人。在朝臣们的支持下,她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了位,才安然告别了人世。所以,克莉奥佩特拉二世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第三位克莉奥佩特拉是托勒密八世的王后。她和托勒密八世在托勒密七世继位后一个月,就从国外打回了埃及。推翻了侄子的政权,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统治。”

在托勒密八世王朝的三十年统治中,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发挥了重大作用。象埃及历代王朝中的杰出女性一样。她少女时代就雄心勃勃。具有不让须眉的豪气。因为托勒密八世是废黜侄儿登上王位的,所以上台之初自然引起了许多朝臣的不满,民众的怨愤。为此,托勒密八世内心忧虑重重,坐卧不安,不知从何处下手才能稳定时局。克莉奥佩特拉三世此时审时度势、替国王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安内之策。她向国王纳谏说,臣民们对往日的君王怀有留恋之情是可以理解的。怀旧之情乃人之常情,必须以新的情感才能取而代之。眼下,臣民们最关心的是新君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会不自觉地把新君王的一切和原来的君王作比较。如果他们信任了新君王,就会以对新君王的拥戴取代对往日君王的怀恋之情。所以安定民心、稳定王位之道莫过于实行安抚政策,取信于民。

“托勒密八世听从了王后的建议,他向全王国下令:在今后的三年内,减少各种赋税的三分之一,减少各类劳役徭役的三分之二,减少一半各地给王宫的供品。命令下达之后,臣民一片赞叹之声。

此后的三年,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农业生产、矿业生产以及纺织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托勒密八世也由怨愤转为爱戴了。

看到国内人心安宁、社会安定、民众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克莉奥佩特拉三世进而建议国王:到了该大力充实国力的时候了。她要国王广泛选取经济方面的人才,进行国家的对外贸易。国内,以尼罗河为主要输运线,把内地所产的黄金珠宝、棉花、水果干等物品,运往沿海,再由远航船只运往其它国家。换取埃及短缺的粮食如小麦、玉米、大米等。以保证国内的粮食供给充足。沿海漫长的海岸线上,则充分利用海盐与渔业资源,同许多内陆国家交换各种生活用品和军用品。同时,允许犹太人在国内各处从事商业活动,促进了国内各地间的经济交流。四、五年之后,埃及国库充实,经济繁荣昌盛,臣民富足殷实。随之,克莉奥佩特拉又辅助托勒密八世进行了一些政治上的改革,诸如以三年为期限,依据实际政绩任免各类地方官,建立国王定期巡视的制度、广开言路让朝臣积极进谏等,并对外实行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加强边境防备,重视军事设施的建设……正是由于克莉奥佩特拉的能干与英明,使埃及王国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和边邻国家发生过战争。

但是,当国王托勒密八世去世以后,克莉奥佩特拉却和继位的儿子托勒密九世发生了矛盾。也许是天生的禀性,也许是受父王和母后的熏陶,年轻的托勒密九世英明果断。深得治国之道,一上位就表现出了突出的理政之才。因此,臣民都很喜爱这个年轻的君主。他虽然很敬佩母后的治国之才,但年轻人的独立意识使他不愿意处处听命于母后的指令,常常不满于母后的指教。而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则由于丈夫在位时惯于指点江山、出谋划策,也对儿子的自作主张十分不满、因此,母子关系变得十分冷淡。正是由于这种不满情绪,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对儿子的作为越来越看不顺眼,甚至处处阻挠事情的顺利进行。托勒密九世深知母亲的个性。为了能让自己专心致志执政,他只好答应母后凡事两个人共同当家。这样,母子俩的关系勉强维持下来,过了六年的时间。

公元前110年10月,托勒密九世因为没有经过母亲首肯而提升几位大臣激怒了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在她看来,儿子这是想拉拢一己势力,达到收买人心,孤立她这个母后的目的。因此,她盛怒之下把托勒密九世逐出了王宫、同时把自己的小儿子从叙利亚召了回来。叙利亚是埃及的属国、她的幼子一直在那儿做总督。她在很早之前就有一个愿望:立听话柔顺的小儿子为国王。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她就宣布幼子继任国王,为托勒密十世。

克莉奥佩特拉三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埃及上下、尤其是都城亚历山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大臣上书说:小王子为人软弱,缺少主见,而托勒密九世明智果断、处事干练,二者相较,差别十分明显。托勒密九世虽错误在先,但是如果王后就此舍贤就愚,以小王子取而代之,势必引起众怒,进而导致全国的混乱。希望王后三思而后行。克莉奥佩特拉三世见众怒难犯,民意难政、只好放弃打算,改命小儿子为塞浦路斯总督,朝中王权暂时由她本人代管。

此后的日子里,克莉奥佩特拉三世整天忙于国事,几乎不可开交。她开始体会到长子在国事中的重大作用。一个人难以应付王权的大局。而被放逐在边远地区生活的托勒密九世也悟出了母后力量的强大,也试探着让近臣去向母后求情。第二年,母子二人各自从自己的利害关系出发,言归于好。恢复了母子关系。

但是,复位后的托勒密九世不久又再次和克莉奥佩特拉发生了冲突。吸取前次教训的他知道母命难违的道理,就下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一时刻存在的压力——解除母后在朝中的一切权利。然而,他又一次失败了。他哪里知道母亲在父王在时就大权在握、其根基之厚、党羽之多、信臣之众、权力之大是他难以撼动的。其结果是: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再次将他逐出王宫,毅然再召幼子回到埃及,冲破层层障碍。扶立幼子为托勒密十世为国王,并宣布自己和幼子共同执政。

托勒密九世逃出埃及之后,实在气愤难平,他决心和母后对抗到底。当时,他带着大批的支持者。有自己指挥的军队。他要积极筹集资金。壮大力量,寻求复位之路。

不久,塞琉西王国内部爆发了大战。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和托勒密九世各助一方,针锋相对,母子开始较量于战场。但是,岁月如梭、青春无回、雄心勃勃的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已年过四十。她也同样挡不住岁月的流逝。渐渐衰老下来了。公元前101年,在政坛上驰骋了大半生的克莉奥佩特拉三世逝世了,托勒密十世成为埃及王权的唯一统治者。

历代的王权之争许多时候充满了腥风血雨。一些王族成员为权利不惜父子相向,兄弟相残,母子相害,留下了一个个悲剧故事。但是,也有些人把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高高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置于王权之上。托勒密十世就是其中一个。他生性温厚善良、宽于待人、淡泊名利。他从小也很佩服兄长的英明果断,敬慕他的治国之才。他知道兄长最渴望得到的是王权,也有能力掌握好王权、统治万民。只是,母后在时他无能为力,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母后一去,他就致书哥哥、恳请兄长大驾回宫,名义上他还做国王,一切大权由兄长执掌。于是,兄弟二人言归于好,相敬如宾,结束了克莉奥佩特拉三世的时代。

一个人的一世是短暂的,但如果她有所作为,她的英名就会长存。就象这几位克莉奥佩特拉一样。埃及人民已将她们载入了历史的长卷,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阿波罗多罗斯先生以他那凝重缓慢的语调结束了第三天的课程。

第四天的课程如期进行,之后,小克莉奥佩特拉公主把阿波罗多罗斯先生讲授的内容都记录了下来:

“大约在公元前115年左右,托勒密王权史上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贝勒奈西三世。贝勒奈西是谁呢?”

贝勒奈西是托勒密九世的女儿。当她的老祖母——克莉奥佩特拉三世执政于王朝、并且和她的父亲——托勒密九世相争不下的时候、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呢!

长大以后,贝勒奈西从母后那里,从父王那里,从仆人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她那不寻常的老祖母的事迹。她的父王被逐出王宫之前,她也随父母生活在宫中,那时,她年龄尚小。只有几岁。但祖母给她的印象却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雍容华贵、极为端正、极有威严的老奶奶。她总是那么精神抖擞,那么雷厉风行,连说话都是斩钉截铁似的。当她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目光如剑,抑扬顿挫发号施令时,就象传说中的女神一般。祖母虽然很忙、但幼年的贝勒奈西能感受到她那真挚的爱。因为宫中上下都说公主姐妹之中唯有她的长相酷似祖母。她的记忆中总保留着一幅这样的图像:祖母亲着她的额头,一字一顿地告诉她长大了要做个有主见的女人,就象她的祖母一样。我的宝贝,女人也应该做点什么祖母的这句话印在了她的心底。

不知是先天的血源关系,还是后天的有意学习,渐渐出落成少女的贝勒奈西真的秉承了她的老祖母克莉奥佩特拉三世的性格和志向,她为人正直,品性端良,曾多次向父亲表明心迹,说自己将来要象祖母一样。父亲早已饱尝母后压制之苦。一听女儿还要学习模仿,曾多次大发雷霆,曾要杀了女儿,一绝后患,幸亏王后爱女心切、竭力阻拦。后来、当自己的弟弟登上王位之后成了托勒密十世、他才慢慢消除了做国王的念头,也容忍了见勒奈西这个倔犟女儿的所谓志向。

当托勒密十世和哥哥托勒密九世和好之后,虽然托勒密九世经常为弟弟操劳国事,献计献策,但他仍然住在他的领地——塞浦路斯,继续担当他的总督之职。然而,他把自己的女儿贝勒奈西嫁给了弟弟,称贝勒奈西三世。

贝勒奈西做王后之时、正是埃及王朝局势动荡不安的时候,国内,围绕着王权之争,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间都是战乱不休。特别是当年克莉奥佩特拉三世和托勒密九世的军队几度较量于战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老百姓怨声载道。国外,塞琉西王国的侵扰时断时续,为了抗击外侮,臣民在托勒密王朝的指挥下更是疲于奔命,劳苦困顿不堪。因此,国库空虚,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贝勒奈西奏明国王:连年的政治动乱和卫国战争,使得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必须尽快消除这些隐患。

但是,柔顺软弱的国王托勒密十世面对这样的形势却不知从何下手。不久,在一片怨声载道之中爆发了奴隶武装起义。托勒密十世不得不匆忙带军镇压起义。但是,军队士气低落,连连在战场上失利。公元前87年秋天,托勒密十世被奴隶们围困,被迫逃出埃及。贝勒奈西三世也随之踏上了逃难之路。

托勒密十世本来就不热衷于王权。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样的局面更是心灰意冷,无计可施。贝勒奈西三世则表现了不屈于困难和危机的坚强性格。她鼓励国王,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要国王振作精神。要恢复托勒密的江山,就必须得有自己的军队,但由于长期国库空虚,他们手中的财力实在有限,对于召募雇佣军队乃是杯水车薪。贝勒奈西三世就派心腹悄悄潜回她父亲的塞浦路斯,向父亲要了一笔巨资,用来购置军队所需物品。接着,她和托勒密十世一起走上战场,和军队士兵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在卧薪偿胆的日子里,贝勒奈西更加真切地体会了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坚定了回复王位的决心。

但是,令贝勒奈西三世所料不及的是、当她和国王经过千辛万苦的作战,带着从叙利亚召募的雇佣军重返埃及的时候,埃及沿途的人民竟然拒绝接待这位国王,人民对君主的软弱无能实在不能忍受。贝勒奈西三世面对着此时此景,不禁泪流满面,她为托勒密王朝失信于民而痛心,她对国王说:今天陛下知道载舟之水亦覆舟的深刻含义了吧!是我们自绝于民众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如今已是悔之晚矣!

果然,贝勒奈西和托勒密十世及军队很快陷入了困境,粮草供应濒于尽绝。出于百般无奈、托勒密十世下令盗掠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基,挖掘随葬宝物、以充军需。这更激怒起了亚历山大城人民的怒火。人们闻讯赶来,再次把国王一行人逐出了埃及。

托勒密十世仿佛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他舍弃军队,带着贝勒奈西和少数近亲信逃往小亚细亚半岛的吕底亚王国。半路上,最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因随从在当地企图行劫被当地人,殃及托勒密十世,国王丧命于当地人的围杀之中。贝勒奈西侥幸逃出劫难。从此,她只身滞留在了异国他乡。

公元前86年,托勒密九世被人们拥戴重主朝政。他从塞浦路斯一到亚历山大,就立即派人前往吕底亚王国寻找女儿贝勒奈西三世的下落,并把她接回了亚历山大城,回到父王身边的贝勒奈西虽然也哭诉了几年来疲于奔命所受的旅途之苦,且更多的是她从托勒密十世身上总结的沉痛教训——为政者如果不施行仁义政策,不身体力行、励精图治、必然会遭到亡朝灭鼎之灾。托勒密九世很欣赏女儿在政治上的卓越见识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更赞赏她在托勒密十世落难之时与国王同甘共苦,坚持到底的品格。荣华富贵,安宁太平的时光人人都是好汉,但大难当头,身陷困顿之中就难持节操。所以,托勒密九世宣布,他将和贝勒奈西三世联合执政。

重新执掌政权后的托勒密九世很快进入了暮年时光。他的精力与体力都不容他过于在国事上操劳奔波,他也乐于让女儿操持一切。所以,这时埃及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诸方面几乎都是贝勒奈西一人当家作主。凡朝中大事,她总亲自过问,反复斟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公元前80年,托勒密九世与世长辞,贝勒奈西三世成为真正的埃及唯一统治者。她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发挥了一个女性统治者的特长。她清楚,失民心者必亡。因此,必须争取民心。象母亲对待子女一样,贝勒奈西三世极其关心人民疾苦。埃及王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的沙漠地带,粮食年年不能自给。那期间,有的地方干旱特别严重,许多灾民流离失所、离乡背井。贝勒奈西常常带领随从深入民间慰劳灾民,亲手向灾民发放衣食用品。前些年的战争留下了大量的孤儿寡母,她下令免除烈士孤儿寡母的赋税徭役,直到烈士子女长成人为止。对朝中大臣,她也很宽厚仁慈,她叫他们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凡提出的计策一经采纳。她都对建仪者重奖重用。而手下重臣,则采取疑而不用,用而不疑的方针,从而赢得了朝臣的尊重与信任。

臣民们渐渐被克已奉公的贝勒奈西三世所感动,他们变得极其乐意接受女王的政令。因此,贝勒奈西三世执政几年之后,政通令行。上下相和,君臣同心,王国走上了中兴之路。

但是,王宫之中,在贝勒奈西三世周围却有许多王位觊觎者。其中之一是托勒密十世与一个爱妃所生之子,他的名字叫托勒密·亚历山大,亦即后来的托勒密十一世。

托勒密·亚历山大于公元前88年,带兵和邻国本都王国作战,后因失利战败被本都王国的军队俘虏。本都国王为了讨好当时的霸王之国——罗马。就把他献了上去。托勒密九世刚死,罗马的独裁者就立即把他送回了埃及,授意他参与王位之争。

托勒密·亚历山大本与贝勒奈西是堂姐弟关系。作为托勒密十世的儿子,他按理有权继承王位。于是按照王宫习俗,他与贝勒奈西三世结了婚。称之为托勒密十一世。

但是,贝勒奈西从亚历山大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是一个贪图安逸,无德无才之辈。由于罗马人的教唆与熏陶他无心于冶国理朝政、安抚民心,只是一心想占有王权,以便肆无忌殚地为所欲为。所以,结婚之后,见勒奈西三世执意不肯交出王权,她不愿意先辈的基业毁于亚历山大之手。托勒密十一世看清贝勒奈西立场坚定,态度强硬,就密谋害死女王。就在他们婚后的第十九天,亚历山大在宫中设计杀害了贝勒奈西三世。

尽管托勒密十一世制造了女王病死的种种假象,宫中的知情者还是把这一谋杀真象传了出去。倍受女王恩德和安抚的人们立即沸腾了,他们决定除去托勒密·亚历山大这个心狠手辣的谋杀者。能亲手杀死自己妻子的人,对他的臣民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吗?人们自动聚集起来,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面拥来包围了宫殿。一部分勇猛的青年率先冲破防守严密的宫门,手持棍棒刀叉,奋不顾身冲进国王的寝宫,将托勒密十一世和他的谋士、卫士重重包围起来。又一一解决了他们,为他们拥戴的女王报了仇、雪了恨,告慰了女王的在天之灵。可见,载舟之水也可以覆舟。人民不会忘记一个贤君、也决不会放弃一个暴君!

小克莉奥佩将拉公主的记录之后,另有一段小字写作的注释:

“我知道,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所讲的贝勒奈西三世,就是我的姑母。她和我的父王托勒密十二世是同父异母的姐弟。有关这位姑母的生平事迹我已从父王母后那里听说了一些。同我所想象中的姑母一样,贝勒奈西三世经历了失败的痛苦,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她以她女性特有的仁慈宽厚,明智坚韧终于使民众摒弃前嫌、对她产生了真挚的热爱。可见,一个明圣的君主必须有所付出才能赢得民众,赢得人心。”

就在小克莉奥佩特拉7岁的这年秋天,埃及王国出了一件大事:托勒密十二世的弟弟在塞浦路斯与罗马人作战战败自杀了。消息传来,埃及人民群情激愤,怒不可遏,朝廷上下都是一片埋怨声。托勒密十二世处于臣民的遣责声中。

原来,托勒密十二世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当贝勒奈西三世和托勒密十一世先后殒命黄泉之后,亚历山大城的民众迎立托勒密十二世为国王。作为托勒密九世之子,托勒密十二世继位王权理所当然,但动乱的局势仍然是他王位的巨大威胁。所以,托勒密十二世上位的最初时光自然要把精力放在巩固他的王位上。在国内,他着力于重整朝纲,寻找支持力量,安抚人民。对外,则依靠强大的罗马作为后盾。

依靠罗马的力量来作为王朝的有力靠山,这是埃及王朝历代统治者走的老路子了。但是,对罗马的本质,他们都缺少应有的认识。

罗马人的扩张野心是当时的任何民族无法比拟的。传说罗马王国的创始人罗慕洛和罗慕斯弟兄俩就是母狼喂养大的。他们的母亲是罗马神话中的英雄艾涅阿斯的后代。她在神庙当女祭司的时候怀了孕,竟生了个双胞男孩。她的仇人不能容忍,命令手下人把这两个男婴扔到台伯河里。但是,天神保佑,盛着两个孩子的小木盆在汹涌奔腾的台伯河中竟没有打翻,反而被轻轻托起,搁浅在下游靠近帕拉丁山的平坦河滩上。两个孩子由于饥饿在小木盆里哇哇大哭。哭声从荒野平滩上唤来了一只母狼。母狼看着哇哇大叫,粉嫩的两个婴儿竟然母性大发。在木盆左右徘徊之后,俯下身子,让两个小饿鬼吃了个饱。一个养猪的人看见了这一幕。被惊得目瞪口呆,他知道这两个孩子肯定有天神的保护。他把他们带回家。并且抚养成人。他给他们分别取名罗恭洛和罗慕斯,因为在拉丁文中,罗慕是奶头的意思。长大成人的弟兄俩因为吃了那狼的奶,自然与众不同,他们仪表堂堂,英姿飒爽。眉宇间透着一股野气。终于,他们聚徒生事,拚杀天下、杀死了母亲的仇人,在他们被救的山丘地区安营扎寨,建立了自己的家园,那就是罗马。所以,罗马人天生好斗,扩张野心代代相传,有增无减,地盘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终于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整个地中海区域,顺之昌、逆之亡,形成了一个大国。他们依仗无比强大的国力,独霸一方,周围的许多小国都纷纷称臣,成了它的附属国。每一代有求于它的埃及君王,都奉之若神明。献上大量的金钱和珍宝取得它的欢心。当然要搭上他们自己的人格。

如今,托勒密十二世又向罗马伸出了求援之手。岂知这简直就是在与虎谋皮。罗马人已经摸透了历代埃及君王的脾气——只要答应支持他稳坐王位,就尽管从他那儿索取所需。于是,他们也同样答应了托勒密十二世的请求。但是,他们立即就干出了混水摸鱼的丑恶之事,——看到埃及王国内乱连年不断,人心不稳,托勒密十二世又是经过几上几下之后才登位的新君主,正如一条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的小舟、就出兵攻打埃及的要地塞浦路斯。

此时,守卫塞浦路斯的是国王的小弟。他生性倔犟正直,坚强不屈,面对罗马人的入侵、毅然率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他知道,罗马人兵强马壮,与之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在他心目中,埃及是一个不屈于外侮的王国。失去自由,生不如死。他决心以鲜血和生命保卫他的塞浦路斯,另一面,他派人火速赶往亚历山大,请求兄长——托勒密十二世派兵前来营救、共同对敌。

托勒密十二世接到小弟的请援讯号之后,也想立即下令全国共同抗击入侵之敌。但是,这种念头立即消融在他的私欲里了。前不久,他献上大量的金银珍宝,极尽讨好之能事。才取得了罗马人的首肯。他需要他们在背后给他撑腰,这样,他才能声强气盛地统治人民,坐稳王位。否则,派兵和罗马人作战,定会使罗马人龙颜大怒。到那时,自己所作的努力尽弃不说,说不定连自己的王位也会被罗马人颠覆。罗马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事儿做不出来,小弟和自己是一母所生,自然血浓于水,可是,如果舍小弟而保王朝、保全国、也是划得来的。所以,权衡再三之后,他对罗马人的这种行为视而不见,对小弟再三的求援置之不理。最后,罗马人战领了塞浦路斯,小弟在岛上孤军奋战、最后悲壮自杀。消息传来,已经多日寝食不安的他不禁流下了滚滚热泪,是他害了自己的手足,是他拱手把河山让给罗马人的。可是他又是多么无可奈何啊!

面对着朝廷上下的一片遣责之声,托勒密十二世无言以对,他自知亏理、羞愧难当,情绪十分低落。他整日在宫廷里唉声叹气,形容也渐渐憔悴了许多。

叔父的悲壮自杀传到了小克莉奥佩特拉的耳朵里,她痛哭失声。她一向很喜欢叔叔、因为他豪爽正直、热情豁达、在她的心目中,叔叔比她的父王还可敬,叔叔也很爱她,每次来宫中都要专门来看她。他会突然从身后把她抱起来,然后猛地原地转圈儿,惹得她咯咯大笑不止。或者是用他那强有力的臂膀把她举得高高的,使她惊得大叫。他常给她讲述塞浦路斯迷人的景色,无边绵延的金色沙滩,广阔辽远的蓝色大海,大片大片的热带森林、新奇古怪的各种海鸟,美味的椰子汁,无花果……他还答应过要接她去那儿他的家住上一段时间呢!可是,她再也见不到可爱可亲的叔叔了、那美丽的塞浦路斯也被罗马人占去了。

当她听说叔叔的死是由于父王不派兵援助时,她气愤极了。但是,母后流着眼泪把父王的难处告诉了她。并且描述了她父王这些天来的自责自怨,自哀自痛。他看到父王面容枯槁,她又同情起父王来。她最后悟出其中的要害:造成这一切的是可恶的罗马人。如果不是罗马人的入侵,叔叔不会流尽鲜血而死;如果不是罗马人的淫威,父王不会见死不救,如果不是罗马人的高高在上,父王不会卑躬屈膝侍奉于他们。罗马人是罪魁祸首。她想:有朝一日我长大了,埃及王国富强了,我一定要报此深仇大恨,把罗马人踩在脚下,把罗马人的人格、国格踩在脚下。

小克莉奥佩特拉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老师阿波罗多罗斯先生。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对她大加赞赏,并且鼓励她奋发向上,立志振兴埃及。他说:

“亲爱的小公主,你已长大了。你要记住罗马人给我们留下的创伤和耻辱。外患和内乱是一对孪生姐妹。一个国君如果不能挺直腰杆做人,他的国家自然会萎靡不振,外患也会趁机侵入。当然振兴国威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做君主的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一个国家强大的表现只有一个模样。但,可以有无数条道路使它变得强大。公主,你要好自为之。”

小克莉奥佩特拉的话语深深触动了阿波罗多罗斯的心。他觉得小公主已经懂事了。看到小公主有此大志,他十分高兴,他相信自己的预言是会实现的。

人生有许多事情你永远也琢摸不清是什么道理。有些东西,你朝思暮想,天天盼,月月盼,却是一无所得,渐渐让你失去了信心。而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它也许会一下子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惊喜、让你措手不及。

就小克莉奥佩特拉八岁的这年底,宫中传出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消息——一个王妃为托勒密十二世生了个小王子。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喜不胜喜。只有她最了解国王内心的隐痛——王朝的继承人问题一直令他忧心如焚。她自己只生了两个女儿,一直未能替国王生个小王子,为此,她的内心始终未安,看着托勒密十二世年岁渐渐增大,真是忧心如焚。托勒密王朝不能在他们这一代断了根。她常常祈求蕃殖女神爱昔斯:“我无所不能的尊贵女神,请您赐福于托勒密王朝,让托勒密王朝繁衍下去,壮大下去,让埃及这片神奇的土地光辉永存。”当王子降生的消息传到她耳朵时,她一下子跪倒在爱昔斯的塑像面前,不住地施礼谢恩。接着,她赶快去报告托勒密十二世,来不及梳妆打扮。看到国王舒心的笑脸,她一下子泪流满面。这些年,为了子嗣之事,夫君受了多少苦啊!这下好了,这一方面的烟云消散了。一直郁郁寡欢的夫君该开心几天了。善良的克莉奥佩特拉五世喜悦的样子,仿佛那王子是她亲生的。这个善良宽厚的女人,早已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会到她的丈夫感情之中了,她为其悲而悲,为其乐而乐,就象普通的深爱丈夫的女人一样。

托勒密十二世的心花怒放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对子嗣的忧患意识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继往开来,是托勒密王朝的每一位君王肩负的双重任务。对于他,可以说是勉强“继往”了,但“开来”的任务一直未能落实。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苦苦思索得子之路,虔诚地祈求阿芒神帮助他,赐福给托勒密王朝。特别是人到中年之后,他更是忧心忡忡。这种为继承人问题的忧思与朝政大事的棘手交织在一起、压得他几乎喘不出气来。王子出世的消息传来,他异常欣喜,急令朝臣上朝、亲口向他们宣布了这一消息。之后,下令后宫上下全部人员集中起来,举行了大型的祭祀蕃殖女神爱昔斯典礼。宫廷内外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无论托勒密十二世走到哪里,他都满面春风。

但是,托勒密十二世这种中年得子的喜悦很快就被冲得烟消云散了。因他弟弟战败自杀而引起的民愤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种情绪一直持续着,下层民众不能饶恕他们的君王如此胆小怕事,如此不仁不义,见死不救。他们以为,他们的每代君王都得象托勒密一世那样既能冲杀疆场、又能文治天下,在精神和道义上做他们的领袖。埃及人民从来不为外来的势力所屈,一直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托勒密十二世却使他们丧失了这种信念。他们瞧不起他,认为他不配做他们的君王。上层贵族也对托勒密十二世颇有微辞。许多人了解托勒密十二世的禀性、知道他身上学者与艺术家的气质重于君主的气质,他们欣赏他的才思和敏感的反映能力,但认为他天生就不是做君主的人。

他缺少君王的宏大气魄和治国治人的方略。因此,要想靠这样一个君主去中兴托勒密王朝是不可能的。渐渐地他们对自己的君王丧失了信心。“吹笛的君王”,是上层贵族私下里送给君王的雅号,但实际包含的讥讽之情远远大于赞赏。

而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从托勒密十二世登台之日起,就一直在进行着反对他的王朝的活动,他们的理由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怀疑他并非当年托勒密九世的亲生子,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五世也并非他的妹妹。

说来话长。当年托勒密九世和母后发生矛盾,母后克莉奥佩特拉三世一怒之下,把他逐出了王宫。那是公元前110年10月的事。第二年,母子俩曾重归于好,但不久又故戏重演。托勒密九世在埃及无立足之地,就逃到了塞琉西王国。在那落难的日子里,他饱尝了游子的思乡之苦和落难公子的处世之苦。当时,塞琉西国王欣赏他的才干和志向,有心帮助他恢复王位。但是,朝中大臣竭力反对国王的这种想法。他们以为,塞琉西和托勒密九世之间非亲非故,如果为这样一个落难公子去浪费塞琉西的人力物力太不划算,因为他已被逐出王位,复位的希望十分渺茫,他没有力量去回报塞琉西给他的帮助。塞琉西为什么要做这种对国家有损而无益的事呢?再说,埃及王国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不和塞琉西修好。两国间的战争时有发生,塞琉西何必去帮助这个世代敌人的后代?更有甚者,托勒密九世年轻有为,雄心勃勃,为了王位之争竟和他的母后明争暗斗,甚至刀光剑影,现在塞琉西扶植他回国,待他日后发展壮大,羽翼丰满,谁能保证他不对塞琉西有所图谋?

经众臣这么一说,塞琉西国王也打消了全力资助托勒密九世的念头。只叫他安心在此生活,日后再说。

托勒密九世本来对塞琉西国王寄予厚望,把恢复王位的希望全都寄托到了他身上。面对这种形势,他陷入了窘境。这倒不是他的生活上有什么不便,他逃出埃及时,带了一批随从和臣子,也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依然可以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生活。主要是他内心的痛苦。他常常回想他的宏伟大志——从少年时起,就立志成为一代明君,振兴一直萎靡不振的托勒密王朝,不断发展壮大埃及的势力,以罗马王国为榜样,崛起于地中海南岸,成为一方霸主,驰骋纵横,留下万古传颂的美名。他热爱那古老而伟大的埃及,那里有不尽的财富。尼罗河两岸广袤的土地象翡翠、象玛瑙,养活了埃及世世代代的聪明儿女。金字塔蕴藏着古老的秘密,向全世界昭示着埃及不容忽视的地位。圣城底比斯,天堂之城赫尔蒙底斯到处笼罩神的气息,它们吸引着各国的达官贵人来顶礼膜拜。伊德富一带的地下有挖不完的古代珍宝,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而亚历山大城则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高高耸立于地中海岸边……他更热爱那里的人民,他们给予他真诚的爱意。从做王子开始,他就深得人心,只要他一出现在民众中间,就会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他们扑倒在他的面前,称他为“我的国王,我的天神”,他们常常热泪滚滚,抚摸他的衣角、跪吻他的皮靴、高呼着他的称号、表达他们的爱戴之情。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噢,我的埃及!我的人民!你是冥王神奥里西斯和太阳神拉确的神圣土地,你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你是我生长的根,我不能没有你!”托勒密九世常常从心底深处发出这样悲切的呼唤。

托勒密九世那布满忧思的神情引起了一位姑娘的注意,她就是塞琉西国王的一个偏出之女爱尔丽丝。

爱尔丽丝是塞琉西众多女儿中的一个。她的母亲是叙利亚人,是塞琉西国王在和叙利亚一次战争中掳来的一个贵族之女,由于母亲不是塞琉西人,她也跟着受歧视。加上她的相貌平平,因此,很少有人留心她。她那平常的外表下面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善良、温厚、乐于助人,特别是她的善解人意给了她那身处异乡、倍受白眼的母亲许多慰藉。从托勒密九世进入塞琉西王宫避难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善良的爱尔丽丝的注意。她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和英才,知道埃及民众对他的拥戴之情。她喜欢他的高大英俊的外表,更深深同情他的不幸处境。尤其是他那交织失望与痛苦的棕褐色眼睛,令她心动、令她心疼。每天黄昏,她总能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在大花园的林荫道上徘徊踟蹰。每当此时,她就悄悄地站在一排灌木丛后面,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用心灵和他的身影对话。一天一天过去了,细心的托勒密九世也发现了灌木丛后面那双关注的眼睛,发现了那个善良宽厚的公主。他们相爱了。爱尔丽以她的温柔抚慰着托勒密九世那颗受伤的心。

当托勒密九世向塞琉西国王提出要娶爱尔丽丝的时候,遭到了塞琉西国王的拒绝。这倒不是因为托勒密九世早有妻室儿女,主要因为他是一个落难之君。在当时情况下,他连自己的前途都把握不了,又怎能谈到给爱尔丽丝什么幸福可言呢!但是,爱尔丽丝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决和勇敢。她禀明父王,如果她不能嫁给托勒密九世,她将以死相拚。只要能跟她心爱的人在一起,她不在乎什么前途命运。即使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她也甘心情愿。塞琉西国王最后拗不过爱尔丽丝,就允许了他们的婚事。两年过去了,爱尔丽丝为托勒密九世生下了一双儿女。此时,托勒密九世被母后召回国内,做塞浦路斯的总督。因为两个孩子尚小,经不起路途的颠簸,托勒密九世就把他们母子三人留在了塞琉西王国。

不幸的是,此后不久,爱尔丽丝染病身亡。她的一双儿女就在塞琉西的王宫里由她们的外祖母——塞琉西的一个王妃抚养。当托勒密九世把他们接回埃及时,他们已是十几岁的少年和少女了。一些人不明其中真相,就对他们是否是托勒密九世的骨血发生了怀疑。尽管托勒密九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明过两个孩子的身世,还是不能打消一些人心中的疑虑。

这种疑虑一直持续到托勒密十一世逝世,他们登上埃及王位,成了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五世,还有人在下面议论纷纷。实际上,这不过是某些反对者的借口。然而,它一直搅得托勒密十二世心神不宁。因为国籍血统的问题毕竟是一个重大的话题。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托勒密十二世在各种舆论压力中抬不起头的时候,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奴隶的武装起义。先是南部地区的几个花岗岩石场奴隶不堪繁重的劳役和监工的皮鞭而联合起来,揭竿而起。他们个个身强力壮,不畏生死,杀死了所有的监工和场主,向北方涌来。所到之处,他们杀死当地的奴隶主贵族、焚烧他们的房屋,抢掳他们的家产,一路所向披靡。接着,尼罗河三角洲的几个葡萄园的奴隶因为天干地旱,葡萄欠收,奴隶主不给他们充足的食品而造反起义。他们砍掉葡萄庄园,抢光庄园主的财物,逃向深山老林。托勒密十二世听到消息,更是如火燃眉,坐卧不宁。他懂得,这样下去将意味着什么的发生。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一些心腹知道,军中的部分将领也心怀叵测。他们看到托勒密十二世已过中年,继位的王子还在襁褓之中,国王只有两个女儿,就想另有所谋。在悄悄的行动中,他们网罗一己势力,屯积粮草,随时准备抓住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每一个时机……托勒密十二世感觉到了王朝危难的关头了。

贝勒奈西公主已年方十八。几年来,她体会到了父王的艰难处境。想到未来托勒密王朝可能出现的不幸结局,她也十分忧虑。她知道,这些局面的出现都是由于父王为政不力所致。但是,父王目前在国内已是四面楚歌,要想在国内寻求力量扭转时局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向国外寻找靠山,或许还有一些希望。深思熟虑之后,她向父王坦露了自己的建议:

“父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托勒密王朝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现在,已是最危险的时刻。但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父王如果向我们的友好邦国罗马伸出求助之手,想必会有转机。”

托勒密十二世听了贝勒奈西的劝说,许久,他对女儿说:

“亲爱的女儿,父王我早有此打算。可是,我又把这个计划推翻了。试想,我的女儿,我离开埃及,朝中之事交付与谁?你的母后年龄大了,身体又极其虚弱,经常是疾病缠身。你很能干,但你毕竟只是个公主……”

“父王,您并不太清楚,您的女儿贝勒奈西已经长大了。朝中诸事女儿早已点滴熟知在心,万事处理,女儿自有分寸。军务大臣阿加达斯是父王的心腹,政务大臣阿尔多易斯是父王的知己。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两个人,事事取得他们的支持,就可保证朝廷无事。因为军队是王权的保障,军队不乱,谁也别想乱得起来。而政务大臣是朝廷的总管,只要他忠心耿耿,一切大事都会如期进行,有条而不紊。再说母后为人持重,总会给我指点迷津的。父王可尽管放心。”

托勒密十二世听了贝勒奈西的应答,默默无言。

实际上,托勒密十二世心中另有许多难言之隐。其一,目前正是民众情绪激愤之时,而激愤的情绪,正缘于他对罗马人的巴结讨好。人们对于他在罗马人面前的卑躬屈膝早已怒火中烧,如果,他此次的罗马之行,向罗马人求援的目的公诸于众,那全体臣民是容忍不了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在卖国求敌,把他当作敌人同等对待。到那时,就不仅仅是失去民心的事了,愤怒的民众说不定会要了他的命。其二,十几年来,埃及国内从来没有风平浪静过。近几年,内乱纷起,异己势力多如牛毛。他一旦离开埃及,这些异己势力难保不会象雨后春笋般地崛起。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有人奋起,借众人之力推翻他的王朝、改朝换代。到那时,他就是从罗马人那里借得回天之力,也难夺回埃及的天下。其三,就是对女儿贝勒奈西的担忧与戒备。贝勒奈西近几年的变化之大是他这个父亲所料不及的。女儿对朝政大事的插手,他早已点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种咄咄逼人的阵势叫他时刻感到女儿不是出于对父亲的敬爱和关怀才伸手相助的,倒叫他感到女儿以独特的方式嘲笑他的无能,争夺他的王权,进而逼他让位。他的心腹阿加达斯和阿尔多易斯也看出了端倪,曾警告过他,千万别轻视这个女孩儿,当心宝刀未老就被新刀取而代之。另外有人向他报告说,贝勒奈西公主常常在自己的住处举行聚会,她身边有一批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团体。这些情况常常叫他回顾埃及历代王朝的历史,特别是托勒密王朝的历史。从克莉奥佩特拉一世开始,几乎每一代都有杰出的女性崛起,她们的气势与谋略,对王权的浓厚兴趣曾使不少托勒密王族的男性望尘莫及。在他之前,已有人把托勒密王朝的每代君主权政的形势概括为四个字——阴盛阳衰。他觉得这四个字的概括很符合事实。特别是到了他这一代,中年过后他才有一子。也许,贝勒奈西会利用他出使罗马这个机会大做文章,甚至,她也有可能让他这个国王有国难回。世事多变,沧海桑田,谁能料到事情的结局呢?其四,托勒密十二世心里还清楚,贝勒奈西一向很忌恨小克莉奥佩特拉,更恨她的小弟弟。他从她那深沉的眼神已经了然于心。王后已经左右不了朝气蓬勃的大女儿了。他一旦离开王宫,贝勒奈西会不会加害她的同胞妹妹和同父弟弟?……

……

然而,托勒密十二世更清楚,如果他仍然按部就班,坐视下去,更是只有死路一条。

贝勒奈西公主看到父王听了她的建议后沉默不语,已经觉察到父王心存顾虑。但她以为,这顾虑主要是由于对她的能力认识不够,对她主持朝政的信心不足所致。她不禁感到父王的迂腐可笑。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有点瞧不起父王了。以前,当她听到别人议论到父王,说他适合作艺术家而不适合作君主时,常常气愤不过,认为他们小看了父王。但是,通过耳闻目睹的许多事实,她越来越觉得这话说得有理。当父王和那些艺术家们谈论起建筑艺术、音乐欣赏、诗歌意境、造型的优劣等时,总是眉飞色舞,口若悬河,那样子让人想到滚滚奔腾不息、生机勃勃的尼罗河。而当他面对朝臣间的纷争、奴隶起义的报告、地方官吏的贪赃枉法、灾民的流离失所等等棘手事件时,他却失去了一切风采,或者询问朝臣,或者踱来踱去,或者是闷声叹气,象秋天的衰草打不起精神。她也觉得父王书生气十足,缺少做君王的素质。有时候,有的朝臣明明是谎言相欺,父王竟然信以为真。有时候,该当机立断的他却拿不定主意。有时候,该下狠心地处置,他却又发了慈悲。许多事情明显地连小孩子都能看得出来,他还被蒙在鼓里。所以,她不仅觉得父王满身书生气,还幼稚迂腐得可笑。

贝勒奈西还觉得父王一直还当她是个不谙时事的小孩子,顶多只把她看作是一个成熟的女孩子。每次过生日,父王送给她的都是宝石、珍珠之类,他以为女儿喜欢的就是这些女人们永远都喜欢的东西。岂不知,她从来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有一次,她正在书房里看一部兵书,正好父王来看望她。他翻开女儿的书时,竟然哈哈大笑:

“亲爱的女儿,看来你有一天要脱下女儿装走上战场吗?唔,让我想象我的宝贝女儿一身戎装该是什么模样,是飒爽英姿,还是怯如小鸟……。”

当时,她在心里默默地诉说:

“父王啊,您哪里知道女儿的心事?您的女儿正在向着文韬武略兼备的方向努力,她时刻都在做您王位的接班人呢!”

所以,贝勒奈西以为,只要使父王相信她有能力,有信心代替他处理朝政,父王定会安然离开埃及。到那个时候,她就可以放开手脚,展开有力的双翅,在王位上大展鸿图了。有了这样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让民众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将来和小弟一起继承王位打下基础。而一旦她登上王位,就会成为万民注意的中心。到那时,她会和小弟在王位上接受万民的朝拜和祝福,以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俯视一切。她那美丽动人的小妹会怎样呢?人们还会象现在这样夸赞她的美貌吗?还会象现在这样叹喟她的聪明吗?唔,不会了。势利的人们会从小克莉奥佩特拉的身旁走开,走得远远的,转而讨好她这个当朝王后,极为称赞她,把全世界最美的言辞献给她。而她呢,则会把小克莉奥佩特拉远嫁他乡,嫁得越远越好,让别人忘掉她的美貌,忘掉她的一切,只知道她——贝勒奈西是托勒密十二世的宝贝女儿,是托勒密王朝的女杰之一……

经过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托勒密十二世终于作出了最后的抉择——与其坐等悲剧,不如来它个孤注一掷。他要前去罗马,寻找一条出路。

临行之前,他作了尽可能做到的周密安排。

一天,他把军务大臣阿加达斯和政务大臣阿尔多易斯传进宫里,令所有的宫廷仆人退下,只有他们三人,他向他们坦露了自己的心迹,说出了他的打算,希望他们帮他度过难关:

“二位爱卿跟随我多年,一直是我的左膀右臂,对托勒密王朝来说可谓是功德无量。我虽为一国之君,却才短学浅,缺少治国安邦的谋略。如果没有二位的竭力辅助,或许我不能坚持到今日。因此,你们的不朽功勋将和托勒密王朝共存。我走之后,国内的一切全都依仗二位作支柱了,其任务之艰可想而知。王室虽有王后、公主及各位王妃,但毕竟都是女流之辈,成不了大事。托勒密王朝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请二位尽力为之……。”

谈到这里,托勒密十二世不禁动情,眼睛里溢满了泪水。阿加达斯和阿尔多易斯见状,匍伏在地:

“尊敬的陛下,敬请放心。我们知道陛下此行确实是万不得已之举,它关系到埃及王国未来的命运。罗马王国一向自高自大,陛下此去,自然会受到许多委曲,恳请陛下珍爱身体,宽心待己,一切都是为了大局。我们相信,陛下一定会达到如期目的,安然归来。至于朝中诸事,我们定会鼎力相持,帮助王后维持好正常的朝廷事务。自从我们跟随陛下以来,陛下一直信而不疑,给我们高官厚禄,待我们如手足兄弟。人生在世,贵在被知被用。为此,我们常愿肝脑涂地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放心吧,尊敬的陛下,我们将永远忠于托勒密王朝,并随时随地准备为之献身。”

说到这里,二人也是泪流满面。那一夜,君主三人促膝而谈,托勒密十二世把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交待了一遍。直到东方欲晓时分,阿加达斯和阿尔多易斯才在卫士的护送下悄然离宫回府。

王后克莉奥佩拉得知托勒密十二世的决定之后,更是伤感不已。国王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同胞哥哥。特殊的生活经历一直把她和托勒密十二世紧紧地拴在一起。当初,当他们的父亲把他们母子三人留在塞琉西时,他们一个一岁多,一个只有三个月。他们已记不清母亲的容貌。她舍他们而去时,他们只有几岁。从那以后,她们虽然生活在豪华的塞琉西王宫里,但相依为命的只有外祖母他们三人。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问起母亲时,悲伤欲绝的外祖母搂着他们,向他们讲述母亲的一切,哭诉他们三代共同的命运,那凄凉的诉说印在了他们的心里:“我可怜孩子,我的没娘的宝贝,你们的妈走了,她把你们交在了我的手里。她临死之前反复念叨的话是:我死了没什么可怕,我的一双儿女怎么办!我的一双儿女怎么办。母亲啊,你一定要把他们抚养成人,一定啊,一定啊……”

每当此时,他们三人相拥一起,哭成了个泪人儿。外祖母的泪水浸湿了他们的头发,他们的泪水则打湿了衣衫。

他们知道,作为异族人的外祖母虽是王妃,并没有一般王妃的优厚待遇。况且,她又得抚育这两个小外族人。为了他们兄妹,外祖母吃了许多苦,也受了不少气。

后来,父王托勒密九世把他们兄妹接回了埃及,那时,外祖母年龄已大了。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分别时的情景:在塞琉西王宫门口,外祖母哭红了眼睛,一再叮咛他们好好保重,相互爱护,别忘了他们苦命的母亲叫爱尔丽丝。他们则放声大哭,呼叫着外祖母,说他们不愿舍她而去,直到车子走出塞琉西都城很远很远,他们的哭声还在持续。

他们兄妹回到了埃及之后,虽然倍受父王的宠爱,但也受了不少委曲。托勒密九世的妃子有好几个,也有一大群公主和小王子。他们对一下子出现在王宫里的这兄妹俩不能容忍。妃子们整天都在说三道四,对他们是否是王族的后代表示怀疑。他们从她们的眼里看到的是鄙视和仇恨。而那些同父的姐妹弟弟们,则常常欺侮他们兄妹,嘲笑他们的外地口音,讥讽他们的生活习惯,甚至还常常把一些坏事错事推到他们的头上。那些年,哥哥时时刻刻保护着她,坚持不让小妹受一点委曲,相依为命的兄妹俩,饱尝了没有母爱,没有母亲呵护的痛苦。好在父王时时记挂着这一双没有母爱的儿女,要不然,真不知他们该如何挺过来。

他们终于时来运转,被亚历山大民众迎立为托勒密王朝的继承人。她以为,坎坷的岁月该结束了,他们兄妹该享受一下风和日丽的平静生活了。谁知,对他们身世的怀疑这个阴影仍然紧跟着他们。一些朝臣不仅私下谈论,对他们的来历表示怀疑,有些人还在眼睛里表现出来。她和丈夫虽坐在高高的王位上,她仍缺少安全感。一想到那种冷冷的,怀疑的目光在他们身上转来转去,他就浑身发冷,好象全身被冰浇过一样。

再后来的十几年,她和丈夫一直处在盼子的痛苦中。她经常安慰焦灼不安的国王,而她的内心更象油煎一样。这种煎熬直到中年之后,一个王妃生了小王子,才把他们从无子的困扰中解救出来。看到国王喜笑颜开,她比什么都高兴。她衷心感谢女神爱昔斯赐给了他们王子,更感谢那个妃子给他们解了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王弟弟自杀的事件及其引出的国内纷乱又把他们推到了忧患的顶端。逼迫托勒密十二世作出最后的抉择。且不说此次罗马之行充满了几多艰难,就国王的身体和年龄足以令她担忧不完了。

忧虑和伤感的折磨,已经使托勒密十二世身体衰弱了。他是那么瘦削,让人感到他那高大的身体只是个空架子。她真担心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如此重任了,她自己近几年也是疾病缠身。就此一别,她还能再见到丈夫吗?也许,这次分别就是他们的永别了。即使丈夫能有回来的那一天,她还能坚持到吗?有生以来,他们患难与共、生死与共,所以,无论他们中的哪一个先走一步,她都会痛心疾首。她如果先他而去,她不忍丈夫受孤独的余年。他如果先她而去,她也经受不了思念的悲痛。想到这里,克莉奥佩特拉五世就会泪水长流。

终于,分别的日子来到了。托勒密十二世悄悄吩咐克莉奥佩特拉五世,千万注意朝中的大事,注意小公主和小王子的安全。王后心领神会,她含泪一一地答应了。

托勒密十二世向全国宣布:为振兴埃及王国,他将出使罗马寻找帮助。在此期间,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和公主贝勒奈西将摄政监国。

带着满腹的忧虑,托勒密十二世踏上了漫漫的远行路。

小克莉奥佩特拉公主和她的老师阿波罗多罗斯先生送别国王之后,回到了小公主的住处,象王宫里的每个成人一样,小公主显得忧虑重重。

“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说父王此行会怎么样呢?是凶还是吉?”

她望着自己的老师,满怀期望地问。

“我的小公主,你不用担心,陛下他会顺利的。不久之后,他会安全归来,胜利归来。”

阿波罗多罗斯满有信心地回道。

“可是,先生,罗马人可不好对付呢!您不记得我叔叔的死了吗?”小公主满脸疑问。

“罗马人是不好对付,但是,我的小公主,没有谁不对金银珠宝另眼相看的。罗马人的贪婪之心是人所共知的,国王陛下携带着大量财产前往。金银珠宝会填平他们的贪婪欲望,也会买来他们的帮助的。”阿波罗多罗斯说。

小公主点了点头。她已经九岁了,对于托勒密十二世的此次罗马之行的重要性,她虽然不能全都理解,却也知道一部分。她的心目中父王的此行带有很大的危险性。罗马人太坏了,是他们侵占了叔叔的领地塞浦路斯,使叔叔兵败自杀的。父王到了他们的国家,他们会怎样对他呢?她爱父王,她深怕她会再也见不到父王了。她说不请为什么父王总跟着罗马人后面转,可她知道托勒密王朝历来都有这个习惯——一遇国难当头就向罗马人求援。阿波罗多罗斯先生说,国家贫弱国君就会气短。难道我们的埃及还不够强大吗?难道这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已经落后于罗马了吗?不,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埃及需要振兴,埃及人再也不能受罗马人的气了。她想,如果她长大了能有机会象父王一样主持埃及朝政,她一定得把现在的罗马翻个个儿。到那时,她要颐指气使地指令罗马人,叫罗马人跟在埃及后面摇尾乞怜,把父王和她祖先受的气全还给罗马人,她要让埃及人扬眉吐气。

可是,姐姐贝勒奈西的行为叫她担心,甚至叫她害怕。小时候,她只是以为贝勒奈西不太喜欢她才不跟她在一起的。现在,她已经长大了。每次贝勒奈西见到她,都显得那么冷淡。好象她是一个陌生人,而不是她自己的同胞妹妹。有些时候,她从贝勒奈西的眼神里还看到了仇恨。开始,她大惑不解,难道自己侵犯了姐姐什么了吗?还是自己夺了姐姐的什么呢?她把这些心思吐露给她的伙伴查米恩。查米恩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

“亲爱的小公主,因为你长得太美了,美得让人一见到你就忘记了别的公主;也因为你太聪明,聪明得总让人担心你能看到人的心灵。将来的托勒密王后只有一个,而目前王后的候选人却有两个:你和贝勒奈西公主。谁知道将来坐在王后之位的人是哪一个呢?”

听到此言,正在喝着果汁的她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想到姐姐是因为这个对她冷若冰霜。因为她觉得姐姐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而王子小弟还那么一点点大,父王和母后怎么可能让他们成亲呢?那该是一幅多么可笑的图画啊!姐姐做不了王后,又怎么能在托勒密王朝立脚呢?她觉得,姐姐迟早要出嫁的,嫁到别的王国做王后、做王妃的。等弟弟长大了,父王母后肯定是让她和小弟成婚了。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谁叫姐姐比弟弟大了十六七岁呢?

查米恩的话使她如梦初醒,但又令她半信半疑。她把这些全都说给了她最信赖的人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听,末了,她问道:

“阿波罗多罗斯先生,你说查米恩的话有道理吗?”

阿波罗多罗斯先生笑了,他说:

“亲爱的公主,在王权面前只有争权时谁胜谁败的问题,没有年龄大小适合不适合的问题。面对着国王和王后的宝座,谁都会忘记自己年龄的大小。况且国王和王后许多时候都是名存实亡的夫妻呢?难道小公主还不明白托勒密王朝兄弟姐妹间的婚姻传统只是维护王朝统治的一种手段吗?”

唔,怪不得贝勒奈西迟迟不嫁呢!按照埃及的法令,少女十四岁就可成婚了,姐姐十七八了还是个公主。她看到父王母后听之任之,看到贝勒奈西一个个把求婚的人拒之门外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原来人们看出了贝勒奈西的心思了。难道父王母后也要真的安排她和小弟成婚吗?如果说不会,那下一个人选当然是她了。可是,她看不出来父王母后有这个意愿。因为他们从来没在她面前作过任何允诺,甚至从未提及过此事。她只是觉得他们特别爱她,尤其父王,对她的那种赶过对姐姐的喜爱,她能体会出来。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说贝勒奈西和我将来哪一个会当王后呢?”

小克莉奥佩特拉悄悄地问她的老师。

“啊,我的小公主,你长大了!”

听到小公主的这一句话,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十分高兴,她终于有这样的意识了。有了意识,就会有主动积极的行为,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你和贝勒奈西将来谁当王后?现在我可说不清楚。贝勒奈西公主很能干呢!当然,你都看到了。你呢?你会怎么样呢?这就要看你的了。”

看着小克莉奥佩特拉陷入了沉思,他又接着说:

“不过,小公主,我的心底一直坚信将来跟小王子同登王位的是你,而不是贝勒奈西公主。从你出生的那天起,我就有了这个信念,否则我也不会来当你的老师了。”

“谢谢您,亲爱的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我明白您的许多行为了。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小克莉奥佩特拉眼里闪烁着光芒,自信的神情洋溢在脸上,十分诚恳地对阿波罗多罗斯先生说。

贝勒奈西和母后同时登上王位摄政之后,被称作贝勒奈西四世。说来真叫人难以置信,一直纷乱不断的埃及王国倒渐渐安定下来了。

当托勒密十二世离开埃及,让王后和公主摄政时,朝廷上下就象炸了营似的。托勒密王朝有史以来,从未有过这种情况。且不说国王此行会有什么结果,朝廷里让这两个女人掌权能行吗?克莉奥佩特拉年老体衰,已没有多少精力,公主贝勒奈西年方十九,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知道多少治国安邦之道?大臣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民众奔走相告,街谈巷议。忠于托勒密王朝者忧心如焚,反对托勒密十二世者则幸灾乐祸,而大部分人是拭目以待,等待观望。

王后和贝勒奈西四世上朝的第一天很富于戏剧性。一老一少两个女子坐在高高的君主座位上,下面的大臣齐聚一堂,却没有往日的安静气氛,一片嗡嗡的谈话声,一些人则冷眼旁观,要看她们如何开场。

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发话了:

“各位爱卿,国王陛下诏令我与贝勒奈西公主暂时主持朝政,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尽职尽责,扶助我们处理事务,以安万民之心……”

“请问王后陛下,如果遇到祭神盛会该如何办理,王后与公主是否也同登祭坛?”——还未等王后把话说完,一位寺庙的主持僧侣就提出了这个棘手的问题,顿时,殿堂鸦雀无声,人们把目光紧紧盯在王后与公主的脸上。

原来,按埃及传统,主持祭祀的一定得是男性君王或其王子。因为男性象征了阳刚之美,象征了埃及王国的兴旺发达,男主持站在祭坛上,本身就表达了对神的赞美之情。因此,没人想到托勒密十二世在外期间祭神盛会该如何进行。所以,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都愣住了。“这有何难?”——贝勒奈西公主答话了,声音清脆而坚决——“天地间的每一个人都是神的儿女,在他们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男女之分,神很清楚,没有女人,就没有他们的子孙后代。所以,当我和母后站在祭坛上主持祭祀时,神也同样欢乐开怀!”

站在朝臣中间的军务大臣阿加达斯和政务大臣阿尔多易斯,听完公主的话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微笑,刚才,他们都捏了一把汗,真怕王后和公主这开局时刻被一棍子打闷了。他们不禁暗暗赞叹。

“请问公主陛下,如今您和王后主持国政,国王托勒密十二世订立的规章法令还执行不执行?”主持刑法管理的大臣汉尼拉尔又出了个难题。

“规章法令的制定,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臣民的生活安宁,所以,执行不执行法令规章的依据是它们是否对国家、社会有利,是否有助于人民过安宁的生活,而不是看它们是谁制定的,也不是它们是由谁来执行的。国王陛下主持订立的规章法令,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臣民安宁者照旧执行,不许有丝毫违逆行为,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臣民安宁者,将派人迅速修改,直到完全正确再执行。”

一席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一些吹毛求疵,给王后和公主难看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各位爱卿,国王陛下为人仁厚,多年来都是宽以待人,松于律臣,因此,朝廷事务的许多环节难免会松弛懈怠,毛病层出。这些现实,在座的一些明察秋毫之士早已十分清楚。要想除掉这些弊端,清明政事,进而振兴埃及王国。各位必须放开目光,从我做起,严于律己,谨于处事,以国事为己任,才能达到兴利除弊,安我家邦的目的。希望诸君好自为之。当然,我和王后陛下定会身体力行,率先行之。”

贝勒奈西公主慷慨激昂地结束了她的讲话,在一片赞许声中退了朝。

贝勒奈西以为,父王在国内时,对他构成最大威胁的臣民的不满情绪。要想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让人们耳目一新,必须从平息臣民的不满情绪开始。

首先,她着手拉拢朝臣的人心。托勒密十二世在日,一些老臣告病在家,借口养病远离朝廷,不想过问国事。而一些年轻贵族则意志消沉,整天耽于狗马声色之中。贝勒奈西下令他们在十天内回到各自的统领地域衙门中去。并宣布,如期执行者官升一级,赏赐家奴100名,违期者立即除官、削职为民。一时间,除极少数人确系重病缠身,力不从心者外,都各司其职,精神大振。

接着,她下令释放关在各个监狱里起义的奴隶。前几年,南方的采石场和葡萄园不断发生奴隶的武装起义。托勒密十二世采取高压政策,把活着的起义者全部拘捕起来,监狱里人满为患。养活、管理这些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如把他们分配给有功之臣,既显示了朝廷的赏罚分明,又解放了人力,创造了财富,也使下层奴隶感受到了朝廷的恩德。

这之后,贝勒奈西四世向全国宣布:在她和母后执政期间,减免部分赋税,减轻部分徭役。凡受灾地区的人民、享受定期的赈济,保证不饿死人。凡聚众闹事,落草为寇者,只要回头向当地政府投诚,继往不咎,而且由政府提供土地和住房,之后再象其他平民一样交纳应交赋税。

于是,从下等奴隶到朝中要臣,都对上任伊始的王后和贝勒奈西四世连连称道,她们所到之处,总有一片吹呼之声。贝勒奈西趁着人们升起的热情,又开始了一系列的严惩贪官污吏、廉洁清明政治,加强边境防备等措施,埃及王国开始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托勒密十二世到了罗马,就把目标投向了元老院。

罗马的元老院由来已久。传说公元前753年4月21日,罗慕洛带领部落建城开始,很快引来了周围的村落,他们纷纷投奔到罗慕洛的部落。罗慕洛也是来者不拒。部落一天天地扩大起来。罗慕洛规定,新来的人称平民、旧氏族的成员称贵族,由贵族管理这个共同体。他们经过共同协商,规定了一套章法,由民众大会讨论有关部族的公共事务,选举部落的大王。他们推选出100名贵族老人,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组成一个组织,称之曰“元老院”,负责审议民众大会上的决议,并规定,君主缺席时,可代理行政事务。于是“元老院”推举罗慕洛为王,总管部落的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王的职位不能世袭。新王必须再经元老院和民众大会审议和选举。而平民们,只有土地财产享有权,不能参加元老院和贵族的民众大会,不能同贵族通婚。

后来,又有两个大的部落合并进了罗慕洛的这个部落,萨宾人和埃特鲁里亚人。因为他们的势力和罗慕落部落不相上下,经过争斗与协商双重的波折之后,决定三部落共同作主,平起平坐。这样,他们也各自推选100名贵族出来参加元老院。于是罗马元老院就增加到300个,联盟王也从贵族中选出。从此,这个行政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托勒密十二世来到罗马正是公元前60年的夏天,一轮选举刚过,新崛起的铁腕人物恺撒刚刚被推上执政官的象牙圈椅,另有两个要员是庞培和克拉苏。本来,这三个人员都是反元老院的人物,为了共同执掌罗马的目的,在选举之前携起手来,组成了秘不可宣的“前三关同盟”。他们各自都有一个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特别能战斗的军队。就是靠着这一铁腕,他们击败了贵族元老共同体,连威胁带恐吓,把恺撒推了出来,顺利通过元老院成为执政官。托勒密十二世先是不动声色,等观察清了这一大局势才开始行动。

他先用重金买通恺撒的两个联盟者废培和克拉苏,之后才找到执政官恺撒,向他作出承诺:如果罗马人帮助他安定埃及,平定局势,事成之后,他将向罗马提供1750万德拉克马的巨款。恺撒一听,立即动心了。过去的几年,他在西班牙苦心经营,早已债台高筑,囊中羞涩。而未来的扩张势力更需大批钱财。有了这笔巨款,他就会如虎添翼一般。况且,派军队过去降服埃及的内乱势力,在他只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很快,恺撒就答应下来了。

三巨头的关口一过,托勒密十二世就大松了一口气。当然,要罗马出军,还必须经元老院300名元老的表决同意才行。随从人员早已把300名元老一一登记造册,只要对症下药,用金钱和珠宝一一击破就行了。托勒密十二世坐阵指挥,开始了漫长的攻克元老战。

自从托勒密十二世出国之后,王后克莉奥佩特拉五世就因忧思交加病倒了。第二年的秋天,一个凉风习习的晚上,她永远地闭上了那双充满忧愁与郁闷的褐色眼睛。贝勒奈西被民众拥立为埃及唯一的统治者。

此后两年,贝勒奈西四世已经锻炼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王权统治者了。民众的怨愤情绪慢慢减退了,风起云涌的国内动乱平息了,人民生活安宁了,政治局势稳定了,真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一片称赞和欢呼声中,贝勒奈西公主陶醉了;她,贝勒奈西四世有能力统治埃及,有资格成为托勒密王朝的继承人。

每天黄昏时分,众臣退去,高高的殿堂里只剩下她和低首垂目的侍臣,她会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感和幸福感。环顾朝堂,四处金碧辉煌,她就是这座殿堂的女王,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她的遐思就会展开飞翔的翅膀——小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貌有什么用呢?能用来理政吗?小弟是个男儿,可现在他还是事事不知的儿童。父王还能够回来吗?就是回来了,他还有几年可活?母后不都已经去世了吗?埃及的王权已经握在她的手里了。即使父王回来了不愿让位于她,可他还能站得住脚吗?她已经取得了民众的支持,众人会逼父王妥协的。父王有阿加达斯和阿尔多易斯这两个支柱,可是她有一大批少壮派贵族,他们已经得到重用,足以和阿加达斯和阿尔多易斯抗衡,一旦她和小弟成了婚,小弟肯定是一个摆设罢了。她还年轻,未来的日子很长。二十年?三十年?也许更长。这么长的时间由她当家作主,她将会名载青史了。她从内心感激罗马人给了她这一生命的契机,如果不是罗马人侵占塞浦路斯,逼得叔父战败自杀,她就不会有今天崭露头角的机会。于是,她又暗笑父王的迂腐,暗笑父王的书生气。“唔,‘吹笛的君王’,除了吹笛方面他是个强手,哪一点还能胜过他的大女儿呢?”

贝勒奈西的这一切,都看在了小克莉奥佩特拉和她的老师阿波罗多罗斯眼里。自从托勒密十二世出国之后,深谋远虑的阿波罗多罗斯先生一直都在密切注视着贝勒奈西四世的一举一动。他为小克莉奥佩特拉公主的安全担忧。王后谢世之后,他的忧思更加深重了。为了防止不测,他叫小公主的卫士步步紧随小公主,未经他的允许,其他人不能随便接近小公主。他自己也是时刻陪伴小公主左右,很少再回自己的府中去了。日子在担惊受怕中一天天地捱着。

小克莉奥佩特拉已经十二岁了,她对阿波罗多罗斯先生的忧思心领神会。贝勒奈西的意图她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但贝勒奈西会不会象那些残忍的争权者,除去她和小弟呢?托勒密二世谋害了两个兄弟,尽管他自己就是个酗酒好色的昏君。托勒密四世杀了母亲和叔父……一想到这些,她就心惊肉跳。她常常做一个相同的梦——贝勒奈西变成了一头狮子,跟在她和小弟的身后,怒吼着扑向他们……

不止一次,小克莉奥佩特拉依偎在阿波罗多罗斯的身旁,心事重重地问她的老师:

“亲爱的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说贝勒奈西会不会象那些女掌权者一样霸道呢?”

每当此时,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就会凝神沉思,凝思远方:

“唔,不会的,尊敬的小公主,神会保佑你平安无事的。”

阿波罗多罗斯先生仍然天天在黎明前观看那颗星——他把它叫做克莉奥佩特拉之星。他看出它比以前更亮了,星光更稳定了。只是那颗星的周围时常有一小片灰色的云彩,有时候掩住了星光,使她显得若有若无。以他所知,他断定这颗星将会更大更亮。那小片灰色的云是会飘走的。每当这时,他那颗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然后长长地吁一口气,回到他的卧房里去,再安稳地躺上一会儿。

但是,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他曾同小克莉奥佩特拉作过一次长长的谈话——那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亲爱的小公主,我已经年纪大了,没有多少日子可侍奉公主了,如果哪一天我悄然辞世了”——

“不,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不会死,您不能死,我还没有长大呢!您说过的,要等我长大您才会休息的。”

“听我说,小公主,人都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我们都是神的孩子,他们把我们送到这个世上,还会叫我们回去的。多少年之后,你才会去的。我会在那儿等着你的。可是,现在是个特殊时期,我实在不放心你。”

“可是,阿波罗多罗斯先生,您不能这么早就走了,您得答应我……”她说不下去了,烛光映照着她泪光莹莹的双眼,叫人不由得产生一种爱怜。

是的,从她七岁起,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就来到了她的身旁。直到今天,她爱这个博学、睿智、宽厚、慈祥的老人,甚至胜过爱她的父王、母后。她是她的支柱,是她的靠山,是他教给她应该知道的一切。她知道阿波罗多罗斯先生对她的期望。她不愿想象没有阿波罗多罗斯先生的她会怎么样。

“小公主,我老了,保护不了你了。我有个小儿子,他十分英武强壮,也很有才学。他既能为公主做卫士,又能辅助公主的学习,我想等我死之后,叫他来接替我的职位。不知公主能否答应?”

“先生,我见到过你家的小公子,上次我生日时,阿波罗多罗斯夫人带他来的,他是个漂亮威武的壮小伙子了。我愿意他接您的职位,可不是这么早,您是我最喜欢的人。”

“他不会让你失望的,亲爱的小公主。为了让他接替我的职位,从你出生的那天起,我就作了周密的布置,这十二年里,我让他接受了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双重教育。由于他的刻苦和勤奋,他既精通了骑士学校的七项技能——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也精通了教会学校的七项艺术: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他既勇敢善战,又沉稳理智。在你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他会成为一个好帮手的。”

“可是,他比我年长,他会笑话我的无知无能的,我猜想。”

“不会的,小公主。我的儿子会象我一样对您忠心耿耿。你的快乐幸福,就是我们父子的理想追求的。为了小公主的未来,他会在所不辞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舍不得您离开我,自我母后逝世,我已经把您当作我的一切了,您得答应我,您不能这么早就离开我,最少得在父王回来之后。”

“我答应你,我的小公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都要看着你,守在你的身边,不然我放心不下。”

接着,他把小公主叫到花园里。

花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带着咸味的海风轻轻地吹,小虫子在草丛中唱着愉快的夜歌。他抚着小克利奥佩特拉的肩头,指着那颗星给她看,详细地叙述了那颗星与她之间相关的一切,末了,他说:

“记住,小公主,它是你的生命之星。你要坚定信念,将来主持埃及王权的是你,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遇到什么样的波折,你都要保持这个信念。埃及臣民需要你,托勒密王朝需要你。为了这一切,你会付出你的青春、甚至生命……。”

托勒密十二世身在罗马,心系埃及,他一边坐阵指挥打通关节,一面派人回到埃及探望局势。手下传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令他吃惊。国内的局势安定了,可是,贝勒奈西却把他架空了、孤立了。她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向民众揭示他的无能、昏庸。他因此清楚,如果有一天他回到埃及,将会面临着什么。所幸的是,他的宝贝小女儿小克莉奥佩特拉和小儿子一切安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多的奔波,终于等来公元前55年的罗马大选。

这时的恺撒任期已满,能否再任执政官要看这场选举。为了继续控制罗马大权,他找来了废培和克拉苏,经过再次协商达成了新的协议:庞培、克拉苏任此次大选执政官,任满后分管叙利亚和西班牙行省。他自己在高卢的任期再延长五年,任满后再回罗马当执政官。于是,他们三人又如法炮制,不仅迫使元老院同意通过了他们的决议,还顺利通过了出兵支持托勒密十二世回埃及复位的议案。大选一结束,离家四年的托勒密十二世终于踏上了回埃及的征途。随他而行的是一支罗马的军队——为此,他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心血,甚至尊严啊!

与此同时,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派军支持托勒密十二世的消息,也传遍了埃及上下。贝勒奈西,此时已是个羽翼丰满,大权在握的女王了。

“父王回来了,我可怎么办?”——她一边走来走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现在是女王,臣民都尊称我为贝勒奈西四世,难道我还能再下王位去当什么公主吗?不!那样太不公平了。是我理顺了一切,父王什么也没干,我为什么要让位给他?埃及臣民爱戴我,我掌权是人心所向,我不会这么听话的。”

怒火压倒了一切,贝勒奈西的脸都气白了。她的老奶妈见贝勒奈西这样,也愤愤不平:

“我的公主,臣民们都说您比老国王陛下强十倍,说您是托勒密家族的女杰,还说老国王陛下除了会吹他的什么笛子,什么也干不好。他一回来当国王,不又都乱了吗?他可是在埃及蹲不下去才走的哟!再说,我的公主,您这么大了都没嫁人,不就是为了埃及臣民吗?这下国王陛下要回来叫您让位,您可太屈了才了!”

说完又长叹了一声,还抹了下眼泪。贝勒奈西更加烦躁了,她想:是不能让父王回来,我要想方设法阻止他。

第二天一早,贝勒奈西四世向全国发出了“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号召。当天,全部朝臣、军队将领、亚历山大全城市民以及各级官员都聚集在了亚历山大城最大的广场上。一身戎装的贝勒奈西显得英姿飒爽、情绪激昂,她健步登上高台,发表了振奋人心的动员演讲:

“亲爱的臣民们,埃及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我们古老的先民们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一尺一寸地开垦了这片土地。为了这片土地,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流血牺牲,保卫了它的完整,捍卫了它的主权。直到今天,它传到了我们这一辈人手里,再让我们传给子孙后代。可是,罗马人的军队开来了,想依靠他们的强大来占我们的土地、抢我们妇女、杀我们的老幼,使我们沦为奴隶。我们能答应吗?不!我们不能有辱祖先,更不能愧对后代。行动起来,让我们拿起武器,共同走上战场,用我们的热血换取自由之花的盛开!”

“女王万岁!”

“贝勒奈西公主万岁!”

“赶走罗马人!为自由而战!”……

台下的臣民们早已热血沸腾,他们被贝勒奈西深深地打动了,呼声动天,响彻云霄,男女老少都进入了战斗状态。

然而,贝勒奈西公主对托勒密十二世低估了。国王早已料到了这一手。他看到贝勒奈西竟然煽动臣民和他对抗,甚至和他两军对垒、怒不可遏。他召来了军务大臣阿加达斯,在战略战术上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与布置。他也很了解贝勒奈西的能力。她虽然年轻气盛,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可她从未打过仗,也缺少得力的统军将领。如果迎头一击打败她的先头部队,她就会受挫慌乱。

这时,探兵来报,贝勒奈西公主兵分三路在边境上严阵以待,其中最强的一支由她自己带领,稍弱的交给了她的一个亲信,最弱的一支则由一员老将带领,在较远的一个关口守卫。他也把大军分为三路,则是以中等的一支对付老将之军,最强的去冲击贝勒奈西的亲信,而最弱的一支奔向贝勒奈西所在之军,并交代弱军的将领说:

“你们的任务不是要消灭他们,只要能拖住它,让它走不掉,脱不开身就算尽职了。而且,越拖得长越好!”

结果,贝勒奈西的军队大乱之后,果然是节节败退,以至于溃不成军。最后,她自己被托勒密十二世的手下人活捉。

托勒密十二世又回到王宫,他立即恢复了自己的王位,并向全国宣布:

“公主贝勒奈西早存篡位之心,以至欲行弑父大逆,天理不容。随从者是不明真相而为之,因此,不予追究责任。现在,乱军已除,臣民当稍安勿躁,切勿为妖言所惑,以至于害人害己。今后,当以安居乐业为事。”

臣民们看到罗马人并未侵占他们的国土,仅仅是把托勒密十二世送回王位而已,又听国王此言,慢慢也就平息了,以为这又是一次宫廷内乱。

贝勒奈西公主被父王囚禁之后,曾有一些大臣前往宫廷说情,请托勒密十二世原谅公主的草率年轻,从轻发落为上,国王每次都是默默无语。

托勒密十二世虽然很气愤,但贝勒奈西毕竟是他的亲生女儿。他忘不掉她从小到大的一幕幕。况且王后克莉奥佩特拉已舍他而去,她活着时,是那样的善良、温厚、仁慈。记得有一次一个女仆偷吃了专为国王王后精选的一些水果,管家按照规章让人打那女仆二十鞭子。那女仆刚挨了三鞭,已是鲜血淋漓,叫声凄惨,王后正刚路过,不仅下令停止鞭打,还亲自召来御医为那女仆涂药。如果说杀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在天之灵是决不会允许的。再说,王宫里人丁不旺,少了一个女儿,他又少了一个血脉。所以,他一直未作出抉择。

但是,被囚禁的贝勒奈西促使他痛下决心。她自己是不告饶,不求情,还历数父王的无能,还想方设法和她的一些亲信保持联系,企图东山再起。托勒密十二世最后忍无可忍,为翦除后患,为了王宫的安宁,他下令处死了贝勒奈西。

可怜倔犟的贝勒奈西公主,带着她二十三年来未了的愿望,带着对父王的憎恨,也带着她的女儿身告别了人世。

托勒密十二世虽然取得了王位,但他并未取得民心,民众一直在抵触他的统治,国内的动乱渐渐又抬头了。在风雨飘摇中,托勒密十二世又支持了四年。这期间,他又有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是,这并未给他带来多少欢喜。忧患,担心与岁月的流逝,一起把他推向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他嘱咐把王位传给小克莉奥佩特拉公主和长子,称托勒密十三世和克莉奥佩特拉七世,他让他们成婚后,共同执掌王权。

“你们只有团结一心,携手并肩维持好托勒密家族的统治,才能靠慰我的在天之灵。记住,我在那边看着你们。”说完这些,他就闭着眼睛,在场的人看到,顺着国王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混浊的泪水。

这一年是公元前51年,小克莉奥佩特拉公主十八岁,她的弟弟比她小八岁。他们成婚之后,共同登上了托勒密王位。

从此,克莉奥佩特拉开始了她的新的曲折灿烂的人生旅程,以她的青春、美貌和聪明智慧编织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