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如同猫的陪伴
小时候我是那种擅长表达、能说会道的孩子,喜欢创作、喜欢画画、每天都有新点子。原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位艺术家,但生命的发展往往不按牌理出牌,有时候看似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但冥冥之中,生命就像被慢慢引导向某个既定的方向前进一样,不过心理治疗也可以算是一种助人的艺术吧。
高中时期开始,我发现自己能从安抚人心中获得成就感,接下来的日子,也总是扮演让人放心倾诉的角色。因此,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心理学家了。
我们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或是潜意识追求“变得更好的自己”。对我而言,我一部分的存在意义就是做心理助人工作,通过与他人生命经验相连结,达到自我成长,学习心理弹性。
许多人对于心理师这个职业常有无限美好的想像,以为当心理师只要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陪他人说说话,就可以轻松赚钱。他们忽略的是,光是通过高考就不容易之外,后续更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包含会谈技巧训练、心理分析等专业课程,其实,一点都不轻松。
而身为心理师的我,虽有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分析或评估技巧,但因为我大部分的工作是服务癌症病人或家属,在心理肿瘤学(Psycho-oncology)领域,病人很需要我如同猫咪的特质——深度同理、深度理解、专业陪伴,而非仅是理智的心理分析或运用技巧。这“揪心”的工作,平衡理智及情感相当重要,对我来说至今仍是个考验。
在这个社会,“同理心”相当重要,但这不容易,我也是经过后天努力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累积,才能真正理解许多人过着相当无奈的日子。有时人生遭遇真的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如果能“同理他人”(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从对身旁亲近的人开始学习,至少能对于身边的人有助益,也较能珍惜身旁与人交往的关系。
我看见许多人的生命到了最后,最有价值的不是金钱(但不能说金钱不重要,做好金钱管理,对于他人的生命不会造成负担),但若能与家人亲近或他人关系和谐,对于社会有所贡献,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步,确实是较不会感到遗憾的。
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临床事例,特别是“与孩子说死亡”这件事情,有些学龄前或低年级学童面对失去家长的威胁,大人难以向孩子启齿,心疼而不敢告知实况,这时建议慢慢地说,至少告诉孩子“父亲或母亲的离开并不是你的错,而爸爸或妈妈也很努力地对抗病魔,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这点很重要,能避免孩子陷入自责。
书中也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用心理知识,希望对你们能有实质的帮助。也期待这本书可以陪伴癌症病人或家属,带给你们力量,希望你们都知道,你们并不孤单。书中所提及的故事皆是真人真事,但尊重病人的隐私,故事都经过重组改写与化名呈现。无论这些人这些事发生在世界哪个角落,愿能提供你另外一个视角,带给你温暖。
最后想表达感谢。感谢出版社总编辑及责任编辑给予我的理解,我能感受到他们想要助人的心意。感谢所有一直在身边支持我的每一个亲友及贵人们、医院的栽培及台湾心理肿瘤医学学会的训练。谢谢承诺一定会买书的好朋友:珮儿、美慧、吴馨馨、妮妮、君薇及筱萍。还有更多要感谢的人我感念于心。特别感谢我的母亲从小耳提面命地告诉我,助人是幸运的并信任我的每个决定。
也谢谢购买此书的每一个读者,谢谢你!愿本书带给你力量,或仅仅只是我如同猫咪的平静陪伴,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