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什么是诗词
文/月墨倾风
【本书须知】
本并不想以过于专业的角度来教如何写诗词,所以请各位不要过于在意,如有什么地方说错了,还请指点斧正。
另外,在文中,有部分资料整理于网络,同样,我也会尽量用到足够简单直白的手法,为众多爱好诗词的小伙伴提供学习资料及写作手法,让大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便捷的了解诗词,甚至学会写诗词。
好了,闲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继续往下看。
【什么是诗词】
既然大家选择点进来了,想必都是对诗词有一定爱好的,那么从小到大一直读诗、写诗、爱诗的你是否想过。
到底什么是诗呢?
让我们暂时忘记那些专业的用词与角度,先来想一下接下来的下来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词?
从小到大,我们无论是因为主观还是客观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不少古诗词。
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好像读着读着,背着背着,就不知不觉长大了。
可我们接触过的那些诗词,却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也许只待某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比如,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看见了某个漂亮的小姐姐,突然就想起了“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或者正处于热恋时,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而不是:
“啊,我看见了桃花,桃花好好看啊”
“哇,这位小姐姐好漂亮啊,我好喜欢,好想上去要个微信啊。”
“啊,我今天好想你啊,真的超级超级想,就像你妈生你不告诉你那么想…”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诗,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存在是古人存在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的痕迹。
也许现在还是有人不太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处风景,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你觉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
我们终有一天,会知道什么叫“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相思成疾。
我们终将明白什么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思乡之情。
我们必定会懂得什么又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苦涩无奈。
到了那一天,我们就会发现,之前不懂得那些诗,是因为没有过诗人那样的经历和感受。
而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首诗词的感悟也各不相同。
比如少年时,我们可能仅仅只是喜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美感。
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曾经历爱情,还不曾许过厮守终生的诺言,所以更多的,是对爱情的一种追求以及向往,并无过多的感叹。
而当我们真正经历过爱情以后,大多却早已陷入沉郁和伤感之中无法自拔,那时候的我们,或许才懂得了情究竟为何物了。
只是还不够清醒和彻底。
年少时,喜欢它,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够简单通俗以及文字够美,可是成年以后的复杂,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
从前感悟不同,那是因为经历不同,时间不对,人未至,雨未落,花未开。
我们没能发现。
而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纷纷扬扬间,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直击心灵。
仿佛收到一个传递了太久的礼物,当你拆开它时,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诗句带来的感悟,也再不相同了。
不过,从古至今,虽然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但是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期盼却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
灵魂相通的时刻,诗词就是情感的载体,它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人对饮,与历史同行。
我想看完这些,你已经对什么是诗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了,那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
不过,如果不感兴趣的话,建议转跳到其他章节中,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为本章对于如何写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好了,回到原题。
诗,它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对诗歌下一个准确的概念,因为诗的生命力就在于冲破概念。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一部诗歌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是一部重新‘绘制地图’的历史。”
布鲁姆认为拙劣的作家只会将前人奉为经典,优秀作家则与前人搏斗,只有像俄狄浦斯那样杀死“父亲”,他才能成功。这也就是布鲁姆“原创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如果你问一位诗学家“什么是诗”,就像你问一位美学家“什么是美”一样,其实是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的。
诗之所以难于定义,大概因为它是太属于精神世界,太缥缈了,而且诗又有广义与狭义的分别。
当诗的广义与狭义搅在一起时,什么是诗就显得更为纷纭复杂了。
海德格尔就不满于把诗归入文学,对“诗必在文学之中谋得其存在形式”不以为然。
这不免是偏颇之论,不过在我看来也正常,毕竟不是中国人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更何况国与国之间。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难对古代的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其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与诗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就光以中国诗词的发展史就可以看的出来。
从先秦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到今天的近体诗为止。
其中,《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在他们那个朝代,桃之夭夭即为诗,风萧萧兮易水寒也为诗。
诗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不过留下的作品依旧不多,且以古体诗为主,仅有嵇康等人的作品。
东晋诗渐多,南朝文风绚烂,诗歌靡丽,大量用典,北朝诗歌朴素、有风骨,在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诗评论,对诗的内容、思想、鉴赏产生了巨大作用。
南朝文人后来又提出了四声说、八病说,对后来的诗歌创作、鉴赏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诗词的正式兴盛于唐朝,在古体诗的基础之上,既传承了古代乐符的风格,又在基础之上得到创新,融入了诗韵,平仄等,使得诗词正式定型。
而后到了宋朝,更是将词文化达到了顶峰,所以今天才一直有唐诗宋词的美誉。
看完这些,让我们再次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
诗,它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诗,是中国文学体裁的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以及丰富的事物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学产物。
我们作为初学者,大概了解一下这些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诗词,它是作者为一草一木动了情,为清淡的文字染上了色彩,诗词,就是情感的延伸,文字的升华。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我想,这或许就是对什么是诗最好得简述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词,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句子,凝练、精致,优美,高雅。
最重要的是,可以跨越时间与距离,及时的了解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而读诗懂诗的人,自有一份看破岁月的宠辱不惊与气定神闲。
读诗词,其实就是在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