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养育:和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形式多样读经典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开车送非非到附近的郊野公园,他和几个伙伴约好,要在这里拍摄他们根据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自改、自编、自演的小电影。故事原本发生在苏格兰,他们把剧情编排为发生在当今时代的中东地区。小团队里没有女生,于是麦克白的妻子就改编成了他的兄弟,非非正是扮演这个角色。印度同学把家里裹头的白布拿来让大家裹在身上做服装。我离开公园时,远远见到他们闪烁在青山绿树间,身着白衣,装扮成阿拉伯人,在那里挥舞大棒。那场景让我十分好奇,真想多偷看几眼。

过了两天,他们晚上又跑到海滩去拍夜景。凭借天空的星月,海面的雾气,再加上手电筒做聚光灯,把剧情中阴森森的气氛拍得真真切切。那天晚上他们为了专心工作,连手机都没开,音讯杳无,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收工回家,害得我和先生甚为担心。

这就是非非他们读莎剧《麦克白》的一项作业。老师给学生列出了下面好几个作业题目让他们选择:

第一个题目:小组演出

不超过五个人一个小组,选择剧中的一个或多个场景进行表演。表演不得短于5分钟,不长于20分钟。可以是真人的现场表演,也可以拍成视频到课堂上播放。你的小组要使用剧本中的一些原话,但这些话要适合你们所表演的内容。你们也可以变换剧情的背景,表演成一个现代剧。鼓励大家使用服装、道具和背诵台词。整个小组的成绩大部分取决于大家共同为制作和表演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第二个题目:配乐

想象一下,你怎么用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给《麦克白》配乐?你的任务就是给故事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符合场景、气氛、人物关系、人物个性、情节、主题)。制作一张CD交上来,其中包括:

·至少10首乐曲。

·一个CD的艺术封面,包括一幅图画(最好是你自己画的)或多幅图画,电影题目,以及配乐作者的名字(即你自己)。封面大小与一本小书差不多。

·工作记录:包括你进行此项目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对每一首乐曲,都要解释为什么配上这首曲子(要讲述的理由是歌曲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每一首曲子的解释不少于50字。

·封底写上乐曲的目录。

第三个题目:画图

制作一本动画或是儿童画册来讲述麦克白的故事。图画不少于15张,每一张都要配有叙述故事的文字。文字既要有在图片上画出来的对话泡泡,同时在图画下方也要有叙述的文字。

第四个题目:歌曲创作

写一首有关麦克白的歌曲,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歌曲表演可以是当场的表演,也可以在家中录制成视频拿到课堂上播放。歌曲的创作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制作,但作者最多不可超过3人。你可以选择一个他人创作的曲子然后自己填词,但需要把曲子的音乐部分写出来,并配上歌词提交上来。歌词不能少于40行,然后在表演时提交,表演不能短于3分钟。

学生们最喜欢第一个选择。那些天,非非他们为了改写剧本和摄制可是花了不少的工夫。平日放学后他们先到同学家商议剧本,然后就去拍外景。

其实,改编莎剧并排演出来,是非非他们在高中时期年年都做的事。让学生重新创作、表演,把同样的故事情节放入不同的背景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十年级时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非非他们把两个互相仇视的家族改编为两股匪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则发生在这两股匪帮之间。十二年级排演《哈姆雷特》,他们把古代发生的故事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的时期,同样的英雄,同样复杂的内心争斗,对人生充满相对主义、存在主义、怀疑主义式的思考。由此,学生们对历史过程中的人、人性、人类,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对比中获得了更深的体验。在学生们撰写改编剧本前,老师会给他们提出很多建议。有一位老师的建议是这样的:

·预写:回头看一下剧本,挑选一段情节生动的剧情片段;

·预写:想一想,你要撰写的这段剧情的场景是怎样的?经过大量思考后,写下各种可能,不管这些场景有多么可笑;

·起草:用不同的语言反映新的场景,包括语法、对话、用词,甚至是名字;

·撰写:不要忘记舞台方向(stage directions),加入舞台方向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楚地表现场景;

·重审:分析人物动机,保证你的人物动机与行为是一致的,特别要注意对话内容;

·重审:确保你的语言能反映出你所选择的场景;

·重审:看一看舞台方向,是不是使情节更戏剧化;

·再重审:确保人物还能辨认出是莎士比亚原剧里的形象。

每次,合作者都一起商议,由一人主笔,经过反复润色,剧本才得以产生。

非非十一年级时读《麦克白》,是一次全面且有趣的经验。开始时,老师还组织大家去观看《麦克白》的戏剧演出。维多利亚虽然是座仅有30多万人口的城市,但文艺活动颇为丰富,这样的戏剧在这座城市常有剧团表演。这为学生们学习文学作品提供了戏剧观赏的便利。栓柱学习《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时候,他们也是先去观看了戏剧表演。

在加拿大BC省这样的英语地区,阅读莎士比亚的重要性,如同中国学生学习古典文学那样,因此这是高中英语的重头项目。每年,老师都要用几乎一个月的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阅读、分析莎翁的某一部巨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是老师们最常选用的作品。有喜剧,有悲剧,有历史剧,颇为全面地代表了莎翁。

课堂上阅读的方式都很相似,开始必然要通读全剧。读的方式是: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每人选择一个角色,把整个剧本分角色朗读一遍。老师如同舞台监督,指挥全台,协调气氛,监督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还不断加入评论、提问、解说,并补发给学生一些分析材料。莎剧的一个剧本通常都有几十页,光是朗读一遍,有时就用时长达一个星期。学生们在每次课上都轮流更换所朗读的角色,在转换充当不同人物的过程中,他们对剧中这些人物也增加了解。

阅读之外,老师首先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栓柱十二年级时学习《李尔王》,全戏共26个场景,老师要求他们对每一个场景都写出一页纸的分析和总结,包括出场的主要人物、剧情概要和剧情分析。

在看懂作品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并培养他们的思考力。非非十年级时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老师给他们提过这样一些问题:

1.第三幕,在这一场和前一场中,当两个情人得知了罗密欧命运的消息时,你觉得他们两个人的反应谁更显得成熟?请解释。

2.朱丽叶不愿意和帕里斯结婚,卡帕莱特是怎样恐吓朱丽叶的?这样的恐吓,与今日相比,在400年前是否更有效果?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3.第五幕:想象你是劳伦修士,为约翰神父写一封给罗密欧的信,然后再为劳伦修士写一封给罗密欧的信。

4.在所有次要人物中,谁对罗密欧和朱丽叶之死负有最大责任?是奶妈?劳伦修士?卡帕莱特伯爵?铁豹?莫枯修?还是卖药的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老师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把学生们的各种观点拿到课堂上再做讨论。比如,老师问大家:“在婚姻上进行恐吓,现在是否行得通?”学生们思考的角度很多。有人认为是男权造成的婚姻悲剧,而现在男权仍然存在;有人则从女权主义发展的角度认定如今的女性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情感问题上不可能受到这样的制约;也有人觉得父母对婚姻的态度是值得参考的,因为他们是有经验的旁观者;还有人强调感情的决定因素,认为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这些看法见仁见智,重在激发思考,目的并不在于答案本身。从文学作品中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理解人性的坚韧与脆弱,这也正是文学的意义所在。

这番过程之后,最终还要通过一次考试,再次验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考试的内容也是多样的:或是让学生写出剧本的情节、人物、警句、戏剧术语;或是出一系列选择题,让学生去选择正确答案;或是分析剧本中的警句,又或是分析剧中的主题和人物。

经过这样一轮的学习,学生对整个剧本掌握和理解的深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