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慢慢变老: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防止孩子变成“妈宝”

独生子女一代中有一些责任感不强,又高不成低不就的孩子。他们自视颇高,生怕大材小用,似乎机遇总是没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不肯做平凡小事,而又没有能力做大事。不能准确自我定位是阻碍自己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母亲得和这类孩子一起面对,无论多难。

独生子女父母非常容易对孩子过度关注。一旦关注不得当,不是引发不满与反叛,就是造成对父母过度依赖。“妈宝啃老族皆是缺乏独立人格的大孩子。心理学认为,人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人的心理成熟需要过程,需要经过心理断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有的“啃老族”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些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人。人不是天生就有能力、天生具有才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只能在成长过程中增进自己的才干。别人的赏识等不来,积极找寻机会展示自己,才能被人认可。过度依赖家庭的孩子,与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太多的包办代替,抑制了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用溺爱来束缚子女的成长,父母不可能满足他们各自人生实现的愿望,一旦眼高手低,便会引发子女的诸多不满。子女的抱怨声似乎从未止息,这背后的原因应该引起父母的反思。

有一位女士已经六十多岁了。她是个单身母亲,在儿子十一二岁的时候,她因为丈夫外遇出轨离婚了。可以说儿子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她辛辛苦苦地带大了儿子,等到他上大学、毕业、工作之后,这位母亲觉得这下可以稍稍喘一口气了。

哪承想,不是那么回事,现在儿子几乎整天没个好脸色。大学毕业之后,儿子曾经在一个公司做文员。也不知道是他大爷似的架势听不得别人支使,还是自己没有眼力见,反正在那家公司干得不那么痛快。她劝儿子,什么工作好干呢?!除非什么都不干!哪想到儿子还真就不声不响把工作辞了。

工作辞了,再找吧。可是任凭她怎么催,儿子就是不积极,整天百无聊赖,对什么都没兴趣,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当妈的觉得奇怪,以前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分配工作,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选择范围那么宽,怎么就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呢?!有时母亲想过问一下,儿子却一脸不屑:“您懂什么!好点儿的岗位,没路子会安排你去做吗?!”

有人给他提亲,儿子听都不听。他社交能力不太强,成长过程中缺乏慢慢积累起来的与异性亲密交往的能力,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竟然不会,不知道如何与女孩子交往。上大学时,她还悄悄问儿子,有没有喜欢的姑娘?如果他要约会,就再额外给他一些钱。可是他好像从来没恋爱过,玩游戏反倒没少花钱。她想儿子可能不但不会约女生,更是不敢,怕被拒绝吧!

儿子资质平平,个子不高,相貌一般,没有太多出众之处;更可能是因为从小父母不和,对建立家庭没有信心。这么做倒也明智,自己活得这么没谱儿,拿什么养家糊口?幸亏她家有两套房子,就靠房租活着了。当妈的真是有点百爪挠心,这年纪轻轻的,算怎么回事?!儿子炒过股,可是也没见他赚多少,反倒没少被套牢,做什么都不成,只会打电子游戏了。

这位母亲从未意识到是自己把儿子宠坏了,让他变成“啃老”一族。一说他,儿子就怼回去。不说吧,想想自己活着,儿子还有人疼,有人关心、惦记;自己一“闭眼”,儿子这么孤单单一个人,活得有多无趣!想想就窝火,母子俩总吵架。母亲觉得像儿子这样扛不了小挫折,吃不得一点儿苦,实在是太脆弱了。关键在于他经济上一点儿也不独立,到现在还和母亲住在一起,老大不小了,还一味地依赖母亲而并不自知。这位母亲想过是否应该让他搬出去分居单过,催他长大,让他独自面对社会;顾忌到年轻人中不断攀高的自杀率,又心惊肉跳,怕把儿子逼急了,万一出事,她自己就没法活了。

一想起这些,母亲自己就陷入恐慌之中。她不断地问自己,离得开儿子吗?儿子离得开她吗?应不应该给儿子设限?给多久时间的期限?她对这些问题始终都给不出答案,总在不断地拖延着。

人有各种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不存在好坏,都得满足,但是满足需要的方式却各有优劣。人们得用良性循环的方式去满足自己,通过工作满足自己对金钱的需要。母亲不能无原则地供给儿子。“需要”不是“愿望”。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是有限的,可以有限资助一部分,但精神需要是无限的,只能靠自己满足。饭必须吃,但吃好吃坏按收入来定;用度可多可少,开销一定不能由母亲去承包。

这家的儿子所做的一切事太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体谅母亲。这种状态不改变,母亲老到连自己都照应不了的时候,儿子的才干仍未得到充分调动,事情就会非常麻烦。母亲得下定决心与儿子一起成长,无论多难都要努力。母亲应该断了给儿子的供给,逼他有责任感,自食其力。现在有些家庭,父母被“啃”得太过分,实在受不了,只好躲着孩子的一味索要,甚至从“养儿防老”变成“养老防儿”。

这中间存在父母在养育上的潜在心理误区。中国不少父母在排序的时候把孩子放在首位,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付出得太多了,习惯包揽孩子的大小琐事,却忽略了让他有学习爱和给予的机会。孩子得到的爱太过浓密,付出的实在有限,错过了感恩之心的培养。过度关注,助长了儿子的受之无愧感。

母亲嘴边常说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可即便能让孩子终身衣食无忧,也并不等于能让他幸福、快乐。自以为非常爱孩子,事事都替孩子操心,等于给孩子的成长帮了倒忙。这是在暗示他:“我没有能力做决定,我干不好任何事情,我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能靠的只有父母。”父母对孩子越是照顾得周到,孩子越觉得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越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如果说了他不想听的话,他还会抱怨个没完。

吃苦、经受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不经历风雨,哪里会有抗挫能力?没有经历过摔打的人生是苍白无力的,不受挫折就承受不了生命之重。当妈的什么都替孩子遮风挡雨,导致儿子各种能力都太弱。需要出力的活儿他不干,体面的工作人家看不上他,心安理得地“啃老”。母亲的越位和包办代替,只会养出精神颓废、没有担当的孩子;过度关注只会毁了孩子。独生子女,万千宠爱集一身,生活上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是磨炼意志的机会。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屏蔽了孩子的痛苦,也就屏蔽了孩子的幸福;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一切。不替孩子做事,孩子的做事能力只会越来越强;不替孩子承担,孩子可能更有担当;断了依靠是最好的依靠。面对已经变成了“妈宝”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改变母亲自己的排序。从现在起,不要再把孩子排在第一位了,把自己排在第一。着眼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把人生目标定在自己的需求与愿望之上。不想被时代抛下,希望能接受新鲜事物,就多参加些社会活动,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规划,也可以选些网络授课,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强迫其自食其力。想让孩子摆脱对母亲的依赖,不妨只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孩子需要的让他自己去买。每月只给一定额度的钱,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之后就断供。他必得自食其力。如果是有心理问题,可以做心理调适,并辅助抗抑郁药物,尝试着帮助他振作。

毕竟母亲不能永远被“啃”,再宠着孩子,他的心智永远是小孩儿。以前包办得太多了,爱得过头了,现在自食其果。只有设法从母亲自己开始调整,才能和儿子一道更好地了解这个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从而能参与进去,获得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