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还定三秦
三分关中
项羽把关中之地封给了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项羽想让他们坐镇关中,堵住刘邦的东归之路。
章邯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他率领秦军在关东六国之地到处镇压各路反秦诸侯,充当秦国的“灭火队长”,他还打败并杀死了项羽的叔叔项梁。最后,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所击败,他因为害怕被赵高谋害而不得已选择投降项羽。
有一种看法认为,项伯之所以会背叛项羽而帮助刘邦,就是因为项羽没有杀章邯报项梁之仇,这让项伯感到很寒心。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杀掉章邯报“杀叔之仇”呢?
其实,项羽不杀章邯,主要还是从大局考虑。首先,是出于分化瓦解秦国军队的需要;其次,章邯是个很有能力的名将,由他替自己坐镇关中,项羽也比较放心。
司马欣之前曾担任过栎阳狱掾,项梁被捕入狱时,他曾救过项梁的性命。后来他又在章邯的军中担任长史,曾力劝章邯投降项羽。
董翳是春秋时期晋国太史董狐的后裔,他先是在秦朝担任将领。陈胜起兵后,他则辅佐章邯作战,在秦军中担任都尉,他是最早劝说章邯投降的人。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地区,定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市);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地区,定都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封董翳为翟王,统治咸阳以北地区,定都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
所以后世又将陕西的关中平原称之为“三秦之地”,例如王勃的著名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这样的句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里的“三秦”指的就是关中长安城附近的地区。
明修栈道
韩信下令让汉军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扬言等到栈道修好后就带兵杀入关中。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听到消息后都哈哈大笑。他们知道刘邦最近新拜了一位大将军名叫韩信,不过是一位二十六岁的毛头小伙子。
“韩信这小子是不是傻呀?这栈道烧毁容易,想要重新修复起码要两年时间。”
“看来这小子根本就不懂军事,刘邦也太没有眼光了,怎么封这小子做大将军?我们三人在此以逸待劳,每天派人查看栈道修复的情况,我就不相信汉军还能从天而降不成?”
“听说这小子之前还受过胯下之辱,从人家裤裆下面钻过去。这种没出息的人还能干成什么大事?”
“哈哈哈……”
三人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拿韩信的旧事取笑。他们认为汉军短时间内不可能攻入关中,只需要盯紧栈道,便可以高枕无忧。
暗度陈仓
韩信修复褒斜道只是为了迷惑章邯三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掉以轻心。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就在汉军大张声势修复栈道的同时,刘邦和韩信却亲率一支奇兵向西进入大散关,从陈仓(今陕西宝鸡)的小道突然杀入关中。
陈仓位于咸阳以西,西接甘肃,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关中地区的西大门。汉军进入陈仓以后,剑锋便可直指咸阳。
章邯闻报汉军杀到,大吃一惊,仓促率军前往陈仓迎战,结果自然被汉军打得大败。他收拢残兵败将撤退到好畤(今陕西乾县),汉军追上后再次将他打败。
经此两场败仗,章邯的主力部队已全部被汉军歼灭,章邯无奈只得逃入都城废丘,汉军将废丘城团团包围,让章邯插翅难飞。
与此同时,刘邦分兵攻取关中各地,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还没来得及部署军队就被汉军打得大败,两人无奈之下,只得投降。
至此,关中地区已基本上被刘邦全部平定,只剩下章邯还在废丘城中负隅顽抗。在后期的楚汉战争中,关中地区也就成为了刘邦最稳固的大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刘邦提供兵员和物资。
刘邦把关中设置为陇西、北地、渭南、中地等郡,不再封分诸侯王,这也是刘邦与项羽所不同之处。
日后,除了为拉拢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外,汉军每攻下一个诸侯国,刘邦都会把该国设置为郡,这也为他以后登基称帝,建立大汉帝国奠定了基础。
汉二年(前205年)二月,刘邦命令废弃秦社稷,改立汉社稷。
汉军东扩
项羽大封诸侯时,韩成被封为韩王。由于韩成没有军功,张良担任韩国司徒时又多次帮助刘邦与项羽为难。所以项羽对韩成的意见很大,就干脆把韩成扣在军中,不让他回到封国,后来又带着他一起来到彭城,之后把他降为侯爵,不久又将他杀死。
韩成被杀后,张良知道复兴韩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又抄小路逃回了汉地,重新回到了刘邦身边,从此一心一意地追随刘邦,刘邦封他为成信侯。张良体弱多病,从来没有独自带兵打过仗,而是作为刘邦的核心谋臣,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良写了一封信给项羽,蒙骗项羽说刘邦只是想按照过去的约定得到关中,并没有东进的意图。项羽还真放松了对西部的戒备,而是把战线放在了北面的齐地。
刘邦在还定三秦,占领关中之地以后,并没有就此止步,他选择继续向东扩张,与项羽争夺天下。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东出函谷关来到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安抚关外的百姓。关东各国的诸侯王见汉军势大,便纷纷背叛项羽,依附于刘邦。河南王申阳率先投降,刘邦把河南国的属地设置为河南郡。
当初项羽把关中之地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堵住刘邦的东归之路。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刘邦还定三秦,并逐步向东扩张,项羽为什么会坐视不理呢?此时项羽又在干什么?
原来,田荣在齐地发动叛乱,项羽此时正在齐地平叛,无暇去阻止刘邦。于是项羽封手下将领郑昌为韩王,让他镇守韩地,阻挡汉军东扩。
郑昌原为秦朝时吴县县令,与项羽关系很好。当初项梁在吴地起兵时,郑昌就一直跟随项氏叔侄。
韩王韩信
在刘邦的手下有两位韩信,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一代战神淮阴侯韩信外,还有一位韩王的名字也叫韩信,为了以示区别,历史上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庶出子孙,起先在韩成的手下担任将军。刘邦西入秦关路过韩地时,韩王信便率领军队跟随刘邦一起入关,成为了刘邦的手下将领。
此时,刘邦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太尉,让他率领军队攻打郑昌。韩王信作战勇猛,一连打下了韩地的十几坐城池,郑昌兵败投降。当年十一月,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刘邦立他为韩王,主要考虑他是战国时韩国王室的子孙,在韩地有一定的号召力。